都江堰的历史,都江堰的人文历史

很多朋友对于都江堰的历史和都江堰的人文历史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都江堰历史讲述都江堰历史文化都江堰有什么历史地位都江堰的人文历史都江堰历史怎么来的都江堰历史

很多朋友对于都江堰的历史和都江堰的人文历史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都江堰历史讲述
  2. 都江堰历史文化
  3. 都江堰有什么历史地位
  4. 都江堰的人文历史
  5. 都江堰历史怎么来的

都江堰历史讲述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名称的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历史文化

都江堰,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今名。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的岷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游易决,在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水灾特别严重。战国初期,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水以排除水患,于是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处”(《蜀王本纪》)。

都江堰有什么历史地位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岷江流域,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源于此)

都江堰的人文历史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有了都江堰,非涝即旱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鱼米之乡。

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市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都江堰历史怎么来的

都江堰历史来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水利工程的长期实践和探索。都江堰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的一项古代灌溉工程,建设始于公元前256年,历时近10年完成。它是中国古代官方管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灌溉工程之一,是一座具有世界性文化价值和地质科学研究价值的巨型水利工程。此项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得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保障当地居民不受大水灾害的困扰,也让成都地区的文化艺术得以繁荣发展。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4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