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正规编制多少人,设有哪些将军职务、共有多少位少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一个军正规编制多少人,陆军13个集团军是陆战主力,设有哪些将军职务、共有多少位少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陆军13个集团军是陆战主力,设有哪些将军职务、共有多少位少将清军为何常以营为作战单位一营大概有多少人国军的一个整编师是什么级别有多少人八路军的一个师、旅、团有多少人等等部队作战中一个加强营有多少人陆军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一个军正规编制多少人,陆军13个集团军是陆战主力,设有哪些将军职务、共有多少位少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陆军13个集团军是陆战主力,设有哪些将军职务、共有多少位少将
  2. 清军为何常以营为作战单位一营大概有多少人
  3. 国军的一个整编师是什么级别有多少人
  4. 八路军的一个师、旅、团有多少人等等
  5. 部队作战中一个加强营有多少人

陆军13个集团军是陆战主力,设有哪些将军职务、共有多少位少将

目前,我国陆军集团军编制为十三个集团军,每一个集团军一般都有军长、政委、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工作部主任等五个军级岗位,依照军衔设置规定,军级军官授少将军衔。每一个集团军至少有五名少将级军官,如果副军级位置增加,如有两名副军长,可能是六位将军编制;如果有的副军级任副军级时间较短,可能是大校级,说明一下,只有正军级的基准衔为少将,副军级的少将有任职时间规定。因此,每一个集团军的将军编制除了两位正军级主官为少将外,其他则是在变动的。

清军为何常以营为作战单位一营大概有多少人

很长时间内,清军都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

这是由清军当时的装备水平、基本作战样式决定的。

而一营的规模,也因实际情况而不同。

绿营的一“营”规模

清军入关后,由于满、蒙、汉八旗兵大约只有20万左右,要平定天下,不敷使用,因此,以归附明军为基础,另组了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基本建制,因此,他们也叫绿营兵或绿旗兵。

由于绿营本就大多来自归附明军,因此,绿营基本沿用了明军营制。

然而,明后期的营制中,一营的人数就是不固定的。

正如戚继光所说:一旗三队五队皆可,一哨三旗五旗皆可,一总三哨五哨皆可,一营三总五总皆可。

所以,明后期,一营的人数有多有少,不甚规整。大的营有3000人左右(《明御倭军制》),小的营有4、500人(《明世宗实录》)。

清代绿营的情况与明后期的明军基本类似,人数有多有少,但基本上“500”可以作为一个平均值。

绿营为何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

绿营以“营”为基本建制,要回溯到明朝后期了。

原本,明朝的基本编制为:1卫5千户所,1千户所10百户所,1百户2旗总。

然而,随着热兵器的发展,这种基本编制显得笨重,不利于战斗力的发挥。

在戚继光等人的摸索下,明军革新了战法,以”一头两翼”或“一头两翼一尾”为基本队形,再加上中军,形成3-5的编制。

在这样的战法中,一个“营”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因此,“营”也就成为明军的基本作战单位。

鸦片战争前,绿营的基本战法与明后期的明军基本一样。

绿营也是采“一头两翼一尾”或“一头两翼”队形,以“进步连环之法”为基本战术进行作战。

因此,绿营自然也就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了。

湘军一营的规模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绿营“不堪用”。

此后,以湘军、淮军的编制法逐渐流行,后来清军经制军新练军队,也多以湘军、淮军的方法为基础,因此,清军的编制发生了较大变化。

组建湘军时,曾国藩力求编制固定、员额固定、统领固定。

初建时,湘军陆师每营定额为360人,在1853年底或1854年初时改为505人。

其中,一营、一哨、一什,每级各配备多少人,人员结构如何,配备哪些武器,都明细规定,做到“标准化”。

如此,组织层次简化,便于指挥,冷热兵器间隔配置,利于相互支援、掩护。

然而,在组建水师时,曾国藩的“固额化”遇到了挑战。

曾国藩想仿陆师确定水师营制。

然而,实际上,各营人数的规模只能视战船的多少而定。

不过,曾国藩还是尽可能标准化。每营多少船,各类船只每船多少人,各岗位人员结构,都力求“标准华”。

但是,由于编制一直不成熟,尤其是舢板缺乏统一指挥,因此,水战仍常有不利。

1854年的湖口之战中,湘军中计,缺乏统一指挥的小船被诱出,陷入鄱阳湖内,留在长江的大船运转不灵,缺乏保护,结果湘军水师被一分为二,损失惨重。

此后,曾国藩完善了水师营制:一营长龙船8艘,舢板船22艘,全营30艘战船,500人。

到1859年时,随着湘军马队的增多,曾国藩又确立了马队营制。

4名马兵为1棚,6棚为1哨,10哨为1营。全营哨官10名,正勇240名,加上帮办、字识、亲兵等,一营277人。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情况只是曾国藩部湘军的编制,在湘军系统中,其他军队各有差异。

比如,胡林翼在组建“鄂军”时规定:每营少则500,多则700,只是划定了额度范围。左宗棠组建“楚军”时,其营制与曾国藩、胡林翼又各不相同。

湘军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的原因

曾国藩是文人出身,组建湘军前并无军事经验。

因此,曾国藩组建湘军,取法戚继光。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虽然双方都使用了不少洋枪洋炮,对战术也做出过一些创新,但总体水平与明末时其实差别不甚大。

而且···曾国藩好歹是以的是明朝人为“模板”,太平军的营制“模板”则更为古老。

太平军的营制,是冯云山在紫荆山时以《周礼》为“模板”编制的···

所以,曾国藩的营制还算是“先进”的···

只能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无奈。

淮军、练军,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

后来,李鸿章的淮军,对湘军编制做了一定的发展。

尤其是:由于淮军的洋枪洋炮远多于湘军,又与“洋枪队”接触较多,因此在编制、训练上做出过不少改变。

不过,正如李鸿章所说,“湘淮营制,同一家法”,总体上与湘军是比较类似的。

湘军、淮军的编制方法,虽然在镇压太平军、捻军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总体上与同时代的西方军队差距甚大,横向对比,仍属落后。

然而,大清却仍以湘军、淮军的方法进行经制军的改革,“徒袭湘淮成规”,可谓遗憾。

现建陆军的营制

甲午惨败后,袁世开认为,“虽由调度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

因此,他建议:仿照德国陆军的编制,指定新建陆军营制。

步兵、炮兵、骑兵、工程兵4个兵种,各自独立成营,合成作战。

其中:步兵营,一营1554人;炮队营,一营1651人;马队营,一营809人;工程队营,一营510人。

上述数字,包含了军官、士兵,以及文职人员、伙夫、长夫等。

对于各类人员军饷、装备、训练,袁世开也都做了详细规定。

与此同时,张之洞等人也开始操练新军。

这些新军的营制各不相同。

比如:张之洞的自强军,步兵1营只有250人,骑营180骑,炮营200人,工程营100人;步兵1营只相当于德军1个连。

与袁世开一样,张之洞操练心军时,也取法德国陆军,也都坚持了4个兵种独立成营的方式。

这种编制采用了西方列强军队的组织结构,设立了独立兵种营,成为能适应近代战争要求的多兵种合成作战单位,应该算是当时的一个重大进步。

当然,要真正实现多兵种合成作战的设想,就必须在营以上再设立常设指挥机构。

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的优势与弊端

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利于中央集权。

以绿营为例。

绿营按其所属,分为“标、协、营、汛”。

其中,标与协、营之间,只有统属关系,没有从属关系。

也就是说,总督、巡抚,可以依命令指挥各营,但在平时,对各营只有监督之权,管理权限十分有限。

所以,营,以及被分散各地的汛,“化整为零”,不足以尾大不掉。

但弊端也是明显的。

以“营”为作战单位,在镇压国内起义时尚可,但在应对大规模近代战争时却暴露避短。

以平壤之战为例。

当时,左宝贵一个人直接统辖了15个营!

由于营以上没有常设指挥机构,各营都直接听命于左宝贵一人。

可是,在近代战争中,火力凶猛,战场范围大,左宝贵根本不可能实时观察到各营的战事,而各营之间又没有配备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左宝贵一个人怎么可能掌握各营的实际情况呢?

因此,甲午陆战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清军将士阻击坚决,日军遇到挫折。然而,日军往往能找到清军各营的结合部实施打击。由于清军各营缺乏持续、高效的统一指挥,往往无法对此一筹莫展,并很快失败。

因此,甲午战争中,小规模作战时,清军尚能一战,但作战规模越大,清军表现越差!

显然,这种编制是无法适应近代战争要求的。

北洋军以“镇”为基本作战单位

1902年,袁世开上奏,建议模仿日本陆军的编制创练北洋常备军。

北洋常备军以镇为基本作战单位,每镇辖步兵2协,每协辖2标,每标辖3营,每营辖4队,每队分3排,每排计3棚,每棚14兵。此外,每镇还直辖炮队1标3营,马队1标4营,工程队和辎重队各1营,全镇共21营,两镇合1军。

常备军编制与日军师团基本相似,只是由于护兵、夫役等非战斗人员多,一镇总数比日军一个师团多3000余人。

因此,常备军编制已是一个比较符合近代化要求的军事编制。

当然,对大清来说,风险也加剧了。

北洋六镇,上下之间组织严密,再不是以前以营为单位的松散配置。

专业化的军队,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但当时专业化人才十分有限,而北洋军又继承了淮军“兵为将有”的习气,各级将官之间羁绊关系极强。

无疑,这给袁世开迫清帝退位创造了条件。

清朝初期,绿营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是承袭了明末军制。

这基本上符合明末清初时期的装备水平和战术特点,能够形成一定战斗力,同时又有利于朝廷“化整为零,分而治之”。

绿营没落后,曾左李等人又取法戚继光,以新营制组建湘军、淮军。

一时应急,本无可厚非,但大清却以此为方向组建新式练军。

鸦片战争后,当日本悉心学习法兰西、普鲁士的军制时,大清却只愿学习西洋装备,仍“袭湘淮成规”。

甲午战争后,袁世开等人初则以德国陆军的编制新建营制,后又以日本陆军的编制创建北洋常备军,以镇为基本作战单位。

传承且基本不落后,到举步不前、勉强维系,再到放弃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这既是大清营制的发展沿革,也是大清王朝的历史脉络。

国军的一个整编师是什么级别有多少人

话不多说,先上干货,作为关于整编师那篇文章的重要补充,其中特别补充了各整编师的原番号。

一、整编第一阶段第一期,截止时间1946年6月底,兵力数字取整数:

整编第1师:原第1军,辖三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26000余人。

整编第3师:原第10军,辖两个整编旅,日式装备,全师18000余人。

整编第4师:原第4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5000余人。

整编第9师:原第2军,辖三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编第10师:原第14军,辖三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25000余人。

整编第11师:原第18军,辖三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34000余人。

整编第15师:原第15军,辖两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18000余人。

整编第17师:原第17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19000余人。

整编第18师:原第11军,辖三个旅(骑兵一旅),杂械,全师12000余人。

整编第20师:原第20军,辖两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23师:原第91军,辖两个旅,国械装备,全师11000余人。

整编第24师:原第24军,辖两个旅,国械装备,全师15000余人。

整编第25师:原第25军,辖三个整编旅,日械装备,全师27000余人。

整编第26师:原第26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编第27师,原第27军,辖三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27000余人。

整编第28师:原第28军,辖三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28000余人。

整编第30师:原第30军,辖三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27000余人。

整编第32师:原第32军,辖两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36师:原第36军,辖三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33000余人。

整编第38师:原第38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3000余人。

整编第39师:原第95军,辖两个旅,杂械装备,全师13000余人。

整编第40师:原第40军,辖两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41师:原第41军,辖三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44师:原第44军,辖三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46师:原第46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编第47师:原第47军,辖两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48师:原第48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编第49师:原第49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18000余人。

整编第51师:原第51军,辖两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13000余人。

整编第52师:原第97军,辖三个整编旅,半美械装备,全师17000余人。

整编第55师:原第55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编第56师:原第56军,辖两个旅,杂械装备,全师14000余人。

整编第57师:原第98军,辖三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23000余人。

整编第58师:原第58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3000余人。

整编第59师:原第59军,辖两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1000余人。

整编第62师:原第62军,辖三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23000余人。

整编第63师:原第63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编第64师:原第64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4000余人。

整编第65师:原第65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编第66师:原第66军,辖三个整编旅,日式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68师:原第68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编第69师:原第99军,辖三个整编旅,半美械装备,全师28000余人。

整编第70师:原第70军,辖两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13000余人。

整编第72师:原第72军,辖三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30000余人。

整编第74师:原第74军,辖三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32000余人。

整编第75师:原第75军,辖两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21000余人。

整编第76师:原第76军,辖三个整编旅,半美械装备,全师18000余人。

整编第77师:原第77军,辖两个整编旅,杂械装备,全师23000余人。

整编第81师:原第81军,辖两个旅,杂械装备,全师12000余人。

整编第82师:原第82军,辖两个旅,杂械装备,全师17000余人。

整编第83师:原第100军,辖三个整编旅,美械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85师:原第85军,辖两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88师:原第88军,辖两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20000余人。

整编第90师:原第90军,辖两个整编旅,国械装备,全师19000余人。

第一阶段共完成55个整编师的编成,注意其中的“整编旅”和“旅”有所不同,整编旅确实是由“师”进行缩编的,而普通的旅则是后建的。显然,绝大多数整编师虽然是由原来的“军”缩编的,但是部队兵力遭到不同程度的裁减,况且还有新建的旅,已经不能再简单地视为军级建制了。

以抗战中期的师级建制标准,一个步兵师下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野补团,额定兵力应在11000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军直属部队的炮团、辎重团、工兵营、搜索营、警卫营、通讯营等等杂七杂半的兵员数,一个三师制的“甲种军”满编至少在38000人以上,一个二师制的“乙种军”满编也至少在27000人以上(军直以5000人计,甲、乙种军的军部编制是相同的)。

通过前述各整编师的兵力明细可以发现,由三师制甲种军缩编的“整编师”,兵力在20000人到33000人不等,已经远低于抗战时期的甲种军额定兵员数,而二师制乙种军缩编的“整编师”,兵力在13000到20000人不等,也大大低于抗战时期的乙种军额定兵员数。需要说明的是,马家军等杂牌军,干脆就是番号与实际编制差距很大,属于特例。

因此笔者仍然坚持自己的结论:1、中央军嫡系和半嫡系部队中,由甲种军缩编而来的“整编师”,可以视为“小型军”,但是与标准的军级建制还是有些差距的。比如第74军抗战后期有45000人,而解放军各纵队在统一整编为军时,兵力也绝大部分超过了35000人(我军的特种兵科数量较少),四野各军普遍达到了5、6万人。

2、中央军嫡系和半嫡系部队、杂牌军,由乙种军缩编而来的“整编师”,可以视为“加强师”,兵力在13000到18000人之间。3、杂牌军或者情况较为特殊的半嫡系部队,由于只辖两个普通的旅,其实就是正常的师,比如前述的整18师、整23师、整29师等等,两个旅10000人冒头的部队,如何称得起“军级建制”?

二、第二阶段“整编”是从1947年底开始的,蒋军又匆忙完成了15个整编师的组建。

因此总计是70个整编师的番号,其中被歼后重建的不要重复计算,比如整73师、整74师等等,最后也并没有完成原定90个整编师的组建任务。老蒋下野后,白崇禧趁机还弄来一个整编第97师的番号,所以拢一起,在解放战争期间,蒋军实际完成了71个整编师的组建。

后面15个整编师的兵力,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罗列了,情况跟前面的差不许多,期间各部队在解放军的打击之下,兵员数还要有一定数量的下降,再加上蒋军“吃空额”的陋习,实际官兵数量更是还要少于纸面上的。综上所述,确实不能把整编师简单地视为军,整编过程中有一定裁减,也有一定的技术兵器加强,一定要明白,单位建制“不是兵多战斗力就强”。

至于1948年8起,关于整编师番号全部恢复为“军”的举措,不代表两者建制级别就相同,一方面,那是老蒋为了统一混乱的战斗序列,不得不为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节节败退之际,给各级将领们提提士气,军长总比师长好听得多。而且既然恢复为军级建制,其实也是允许各军补充一定兵员的,凑足各团、各师的满编状态。

但是兵败如山倒啊,随着大片地区的失守,征兵和补充新兵非常困难,到1949年初,蒋系各军的平均兵员数,大多数还不如“整编师”时期呢。比如汤恩伯京沪杭警总战斗序列内虽然有75个师的番号,但是拢共才45万人,平均每师不过6000人,中央军的一个军连20000人都凑不上,就算恢复了“军”又如何?

八路军的一个师、旅、团有多少人等等

以中国陆军机械化步兵师为例:一般每班9到10人,排则为30到35人,一个连一般就会有自己的通信和侦察组成,这样大概是120到140人,这一般是标准的机步连,也就是配备机械化步兵战车的一个连的配置,营一般为350到380人,因为其中除原有步兵连外一般都加有营属炮兵排,配置小口径火炮负责战术打击.一个团,仍以机步团为例,一般配置3个机步营加,团属大口径榴弹炮连,侦察连等等,总人数在1千2百人上下,一个机步旅大概由2个机步团一个坦克团加旅属重炮营,总人数应该在4千人上下,一个机步师,大概由装甲步兵战车旅,加坦克旅组成,加上师属陆军航空兵,炮兵,电子战等部队,大致在1万4千人左右,若是装甲师则应该在1万6千人,摩托化师则1万1千人左右,中国陆军把军一级分为3大类,这3大类分别为甲等满编军,乙等军,和预备役部队,其中甲等军又有快速反应军,快速反应军配备的陆军航空兵,炮兵,装甲兵各兵种齐全,人员较多,比如38军,等比较大的军有8万余人,而比如42军这样的乙等军,则只有3万余人。

-----------------------------------

军队编制随着军队的出现而出现、发展而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中华民国时期,进一步改革军队组织编制,陆军实行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序列编制和“三三制”的编制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部队分散于各革命根据地,组织规模不同,编制装备不一,一般按军团、军、师、团、营、连、排、班的序列和“三三制”的原则编制。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规模不断扩大,武器装备明显改善。1948年11月,全军实行统一的编制,纵队改称军,军之上设兵团,其下统一按师、团、营、连、排、班序列和“三三制”原则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阶段。在部队编制上,按集中统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分别确定陆军、海军、空军以及第二炮兵的编制序列和各级建制单位的名称,几经改革,形成了利于作战、便于管理的比较科学的合成军队的编制。世界其他国家军队的编制也都经历大体相同的发展过程。冷兵器时代,军队编成主要有车兵、步兵和骑兵,编制与通常的作战方式——密集方阵紧密相联。15世纪以后,随着火器的大量使用,在欧洲,步兵成为主要兵种,连、营、团、旅等成为正式的编制单位。17~19世纪,许多国家军队分为正规陆军和海军。陆军中,炮兵和工程兵成为独立兵种,部队出现师、军等编制单位。20世纪初,飞机出现并用于军事,很快产生新的军种——空军。之后,新的军种、兵种不断出现,军队编制日趋复杂,并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班,由若干名士兵编成的军队最基层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排。设班长,由军士担任。一般在排的编成内遂行任务。班的编制人数,根据所担负的任务、配备的武器装备和便于管理、指挥的原则确定。

排,由若干个班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连。为战术小分队。设排长,由军官或士官充任。一般在连的编制内遂行任务。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区分为步兵排(摩托化步兵排、装甲步兵排、步兵战斗车排)、坦克排、炮兵排、工兵排、侦察排、雷达排、通信排、修理排、汽车排、勤务排等。

连,由若干个排(或班)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为基本战术分队。一般在营的编成内遂行任务。直属团以上单位的连称独立连,多担负技术和勤务保障任务。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可分为步兵连(装甲步兵连、摩托化步兵连、机械化步兵连)、坦克连、炮兵连、导弹连、工兵连、通信连、防化连、侦察连、雷达连、电子对抗连、汽车连等。

营,由若干个连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团和旅。为高级战术分队。一般在团或旅编成内遂行战斗任务。直接隶属于师以上单位的营称独立营,多遂行战斗勤务、技术勤务和后勤保障任务。按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步兵营(摩托化步兵营、机械化步兵营)、坦克营、炮兵营、导弹营、空降兵营、电子对抗营、工兵营、通信营、雷达营、防化营、汽车营等。战斗营通常辖3-5个战斗连及战斗、勤务保障分队。设有营部,有的国家军队的营设司令部,编有参谋长和参谋。

团,由若干个营(或连)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师(或旅)。直属于军(集团军)以上单位的称独立团。为基本战术部队,是具有一定职能和权限的教育训练、行政管理单位。设有领导机关,编有战斗勤务保障分队。由统帅部授予番号和军旗,有的还有自己的独特标志。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区分为步兵团(摩托化步兵团、机械化步兵团)、坦克团、炮兵团、航空兵团、空降兵团、导弹团、工兵团、通信团、防化团、雷达团、汽车团等。通常在师或旅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

旅,由若干个营(或团)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师或集团军(军)。为战术兵团。设有领导机关,编有战斗、勤务保障分队。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步兵旅、坦克旅(装甲旅)、炮兵旅、反坦克旅、高炮旅、防空旅(防空混成旅)、战术火箭旅(导弹旅)、空降旅(伞兵旅)、工兵旅、舟桥旅、海军陆战旅、航空兵旅、雷达旅等。

师,由若干个团(或旅)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战斗、勤务保障部队、分队。通常隶属于集团军或军。为基本战术兵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按任务、装备和编成,可区分为步兵师(徒步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机械化步兵师、山地步兵师、重装步兵师、轻装步兵师)、坦克师(装甲师)、炮兵师、高射炮兵师、防空师、空降师(空降兵师)、航空兵师、空中突击师、海军陆战师(海军步兵师)等;按战备程度的不同,有满员师、简编师、架子师、动员师等。师是构成战略战役军团的基础,也是计算战略战役力量对比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军队作战实力的主要标志。

军,由若干个师(或旅)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军区、方面军。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战斗、勤务保障部队、分队。为战役战术兵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陆军军(步兵军)、坦克军、空军军、空降军等。

集团军,由若干个军(或师)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军区或方面军、集团军群。设有领导指挥机关,并直辖一定数量的战斗、勤务保障旅(团)、营。为基本战役军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战役作战任务,亦可独立担负作战任务。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可区分为诸兵种合成军团(有的称野战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空军集团军、防空集团军、战略火箭集团军等。集团军通常在战时编设。一个国家的军队平时是否编设集团军,主要取决于军队规模、领导指挥体制、作战方式和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因素。平时编设集团军的国家,集团军一般为部队的最高编制单位,战时则可为方面军(集团军群)编成的基础。集团军通常编制不固定,规模有大有小,一般依据集团军的性质、战役使命、所担负的任务、战区的地理环境和敌方军队的编制等条件而定。WCn

方面军,由若干个集团军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隶属于统帅部或战区。设有领导指挥机关。为诸军种、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军团。通常在战时组建,其编成主要视作战方向的战略地位、战场容量、敌方可能投入的兵力和己方兵力情况及作战企图等因素而定。一般能独立地进行一个战役方向的作战,还可与其他方面军共同进行数个战役方向或一个战略性战役方向的作战。有的国家的方面军还可用于完成陆战区一个战略方向或数个战略性战役方向任务。建立方面军的目的在于对重要方向上作战的部队实施统一指挥,使之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作战任务。有些国家将与方面军性质、任务、编成相类似的军队组织称集团军群。

最早的军队:1793年,法国首次组织了一支空军,飞行装备是系绳气球,气球中充入燃木炭产生的烟和热空气,依赖热空气的浮力上升到空中,控制和返回地面都依赖绳索牵引。大气球下吊着一只大箩筐,空军士兵蹲于其中进行观察。这支部队称为气球兵团,是世界上最早的空军。

人数最多的军队:原苏联军队的人数最多,总兵力为560万,分为战略火箭军,国土防空兵,陆军,海军和空军五个军种。

世界上最小的军队:地处法国东南地中海的摩纳哥军队,仅仅守卫着与法国相邻的一段海岸,该军队只有82人,它既是卫队,又是警察部队,是世界上最小的军队。摩纳哥的面积为1。9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

唯一穿古代军服的军队:这就是梵蒂冈罗马教廷的教皇卫队。他们的军队从十六世纪到现在,还保留着十六世纪的式样。军服的头盔是船形的,衣服的形状也基本上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形式,衣服前胸印制有色泽鲜明的条纹,以显示其勇猛无比、锐不可当。但这支军队并不投入战斗,他们是专为教皇的安全而设立的。

-----------------------------------

一、师编制:

1、装甲师,下设6个团(2个装甲团、1个机械化步兵团、1个火力打击团、1个防空团、1个航空团)。

2、机械化步兵师,下设6个团(1个装甲团、2个机械化步兵团、1个火力打击团、1个防空团、1个航空团)。

3、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下设5个团(3个轮式机械化步兵团、1个轻型火力打击团、1个突击运输航空团)

二、团编制:

1、装甲团,下设5个营(2个装甲营、1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火力营、1个防空营)。

2、机械化步兵团,下设5个营(1个装甲营、2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火力营、1个防空营)。

3、轮式机械化步兵团,下设5个营(1个轮式装甲营、2个轮式机械化步兵营、1个轻型火力营、1个防空营)。

4、火力打击团,下设4个营(3个155自行加榴炮营、1个大口径远程火箭炮营)。

5、轻型火力打击团,下设4个营(3个155轮式自行加榴炮营、1个122自行火箭炮连)。

6、防空团,下设3个营(1个35自行高炮营、2个中低空防空导弹营)。

7、航空团,下设3个营(1个中型武装直升机营、2个突击运输直升机营)。

8、突击运输航空团,下设3个营(3个突击运输直升机营)。

三、营编制:

1、装甲营,下设5个连(3个坦克连、1个火力支援连、1个支援保障连)。

2、机械化步兵营,下设5个连(3个机械化步兵连、1个火力支援连、1个支援保障连)。

3、轮式装甲营,下设5个连(3个轮式歼击坦克连、1个轮式火力支援连、1个支援保障连)。

4、轮式机械化步兵营,下设5个连(3个轮式机械化步兵连、1个轮式火力支援连、1个支援保障连)。

5、火力营,下设5个连(3个155自行加榴炮连、1个122自行火箭炮连、1个支援保障连)。

6、轻型火力营,下设5个连(3个155轮式自行加榴炮连、1个122自行火箭炮连、1个支援保障连)。

7、防空营,下设4个连(3个高炮导弹混成防空连、1个支援保障连)。

8、155自行加榴炮营,下设4个连(3个155自行加榴炮连、1个支援保障连)。

9、122自行火箭炮营,下设4个连(3个122自行火箭炮连、1个支援保障连)。

10、大口径远程火箭炮营,下设4个连(3个大口径远程火箭炮连、1个支援保障连)。

11、35自行高炮营,下设4个连(3个35自行高炮连、1个支援保障连)。

12、中低空防空导弹营,下设4个连(3个中低空防空导弹连、1个支援保障连)。

13、中型武装直升机营,编(中型武装直升机24架)。

14、突击运输直升机营,编(突击运输直升机24架)。

四、连编制:

1、坦克连,下设3个排(1个连部2辆98型坦克、3个坦克排每排4辆98型坦克共14辆42人)。

2、机械化步兵连,下设4个排(1个连部2辆86型步战车、3个机步排每排4辆86型步战车、1个120自行迫榴炮排3辆120自行迫榴炮86型步战车每车11人共170人)。

3、火力支援连,下设4个排(1个指挥排、3个反坦克排每排3辆“红箭8”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4、155自行加榴炮连,6辆PLZ45-155自行加榴炮、1辆指挥车。

5、122自行火箭炮连,6辆90A-122自行火箭炮、1辆指挥车。

6、高炮导弹混成防空连,6辆PGZ95-25自行高炮防空导弹发射车、1辆雷达指挥车。

7、大口径远程火箭炮连,6辆A100-300自行火箭炮、1辆指挥车。

8、35自行高炮连,6辆35自行高炮、1辆雷达指挥车。

9、中低空防空导弹连,6辆FM90防空导弹发射车、1辆雷达指挥车

五、排编制

陆军一般就是40人左右,包括3个兵排,一个排长……

部队作战中一个加强营有多少人

1950年2月13日,在海南岛五指山区坚持对敌斗争的我琼崖纵队,给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部发来急电,称敌“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正纠集兵力,对琼纵控制的根据地实施大举进攻,电文中说明:“这种情况如继续发展,加上大军渡海作战的推迟,我外线工作较好的地区可能被敌人摧毁,我们的粮食也将发生困难,大军登陆时琼纵配合作战也将遭受困难”。

所以琼崖纵队指挥员在急电中请求:“我们迫切要求你们,能够设法偷运武器及小部队来琼,使我们能有力应付敌人的进攻”。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薛岳是企图在四野大军强渡琼州海峡之前,先期消灭作为内应的我琼崖纵队。而琼纵由于多年孤悬海南岛,部队的装备水平和弹药情况都很差,对付敌人大规模的正规军有些力不从心。

第十五兵团首长对此电非常重视,经过反复研究,邓华和韩先楚最终决定:虽然我军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主力部队大规模强渡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为了支援琼纵的反“围剿”作战,加强海南岛上我军的接应力量,摸索渡海作战的经验,利用当时还有北风的条件,应立即组织小规模兵力的偷渡。

那么究竟以多大的兵力实施偷渡比较合适呢?邓华司令员对此回忆说:“我们考虑一个排一个连偷渡比较困难,两个军各派一个加强团则费时太长,且目标过大易于暴露,因此报请上级批准,由两个军各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趁敌人进攻琼纵、两侧海防有所削弱的有利时机,分别向海南岛东西两侧实施偷渡”。

第一次第一批偷渡的光荣任务,落在了第40军118师352团的身上(这支部队早几年就驻在家乡县城,如今看见番号仍然很亲切,记得被命名为“铁拳团”)。该团决定以主力第一营为基干,配属团侦察连、迫击炮连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由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和352团团长罗绍福亲自率领,加上全营官兵共计有799人。

1950年3月5日下午3时,全副武装的渡海加强营全体指战员,在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的海滩树林里举行誓师大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第40军军长韩先楚亲自到场,向该营授予了一面“登陆作战先锋队”的大红旗,并进行了战前动员。傍晚5时,全营分乘14艘木帆船,扬帆启渡,直奔海南岛,如果不计入带队首长,这个加强营的兵力应该在790人左右(另有几名琼纵的侦察人员)。

第二天下午1时许,第40军118师渡海先锋营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超头市海滩抢滩登陆,其中迫击炮在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连放54发命中53发,打垮了滩头敌人的阻击,在琼纵接应部队的配合下,成功登上海南岛,然后向纵深猛插,胜利到达五指山根据地。

此战过后的3月12日,第十五兵团和广东军区发布通令嘉奖,给全营指战员每人记大功一次,并特别命名为“登陆先锋营”!

而第一次偷渡的顺利成功,极大鼓舞了兵团其他各部队的信心,也给坚持游击战的琼崖纵队以很大的鼓舞,于是第43军按计划也组织了加强营级的战斗队准备偷渡。该军以128师383团第一营为基干,另外配属团步兵炮连(九二步兵炮)、侦通连、警卫连组成渡海加强营,全营共计1007人,以383团团长徐芳春亲自带队指挥。

由于需要等候北风,383团加强营的出发延迟了四天,直到1950年3月10日下午1时许,1007名勇士才乘坐21艘木帆船出发,并于次日上午9时许,在赤水港和铜鼓岭一线登陆。由于40军加强营的偷渡引起了敌人的警觉,所以薛岳第一时间调动六个团来袭,但是我43军加强营顽强作战,在前来接应的琼纵独立团配合下,击溃敌人一个团全歼一个营,突破海防并胜利转移到五指山。

所以你看,即便是同一次战役中组织的两个加强营,其兵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讨论加强营的兵力问题时,绝不可以一概而论,它涉及到各野战军“营级”部队的标准兵力数字、视任务情况需要加强配备的兵力兵器数字两大因素,而两部分又是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四野的一个步兵营满编状态下足足有600多人甚至更多(不妨回忆下攻锦战役的配水池战斗,那个加强营有800余人),所以基数就相对较大。而在同一时期,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步兵营,都还达不到600余人的兵力值,通常在500人左右甚至更少一些,第三野战军也能达到600人左右。

这就意味着,如果几大野战军的部队都组织加强营遂行特殊作战任务的话,兵力数字肯定有所不同。如果作为基干的那个步兵营,在战场上还处在没有完成补充的状态下,那么兵力数字更要少一些。另外还需要考虑任务属性,来决定加强分队的规模和兵种,比如352团和383团的两个加强营,首先加强的是团属侦察连(或称为侦通连),就是为了加强单位战斗力,因为团属侦察连的军事素质肯定要优于普通步兵连。

那么既然352团加强营携带了迫击炮连,则383团加强营就应该额外配属步兵炮连,因为他们最终都要与琼纵汇合。道理明摆着,两个加强营跟琼纵会师后,岛上我军的炮兵种类就比较齐全了,无论是打击敌人步兵纵队的迫击炮、还是射击敌人碉堡和卡车的步兵炮,通过两个加强营的偷渡都配齐了。

而迫击炮连和步兵炮连的编制人数肯定有所不同,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加强营的具体兵力兵器数字,都都是有其特殊性的。

两个军编组的加强营成功登陆以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南岛上的接应力量,但是毕竟也不过1800余人,从整个敌我力量对比来看,当主力强渡时实施“里应外合”的力量仍显薄弱,所以经过邓华和韩先楚的商量并报上级批准,决定由两个军各自再组织一个“加强团”,在敌人正面实施偷渡,从而使岛上的解放军接应兵力达到师级规模。

这两个加强团分别是:第40军以118师352团主力、第353团第二营、一个炮兵临时大队,共3000余人组成加强团,由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和琼纵副司令员马白山率领,由于352团已经先期偷渡了一个营,所以这个加强团兵力数字增加的并不明显,该团于3月22日登陆成功。

另以第43军127师379团为基干,配属第381团一营和团警卫连组成加强团,总兵力为3733人,这个加强团兵力增加的就比较明显了,该团于4月1日登陆成功。两个加强团加上前面两个加强营,四野登岛部队已经达到了8500余人,吊打缺额缺编的敌人两个师完全没有问题,为海南岛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0年4月10日下午17时,邓华司令员下达了大规模强渡的作战预备命令,16日晚7时30分钟,渡海兵团扬帆向南!

好了,关于一个军正规编制多少人和陆军13个集团军是陆战主力,设有哪些将军职务、共有多少位少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