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之母(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李鸿章之母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本文目录曾国藩、李鸿章与肃顺等八大臣的关系如何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同样是罢官,李鸿章能咸鱼翻身,翁同龢为何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李鸿章之母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曾国藩、李鸿章与肃顺等八大臣的关系如何
  2.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3. 同样是罢官,李鸿章能咸鱼翻身,翁同龢为何却被连根拔起
  4. 李鸿章支持维新派吗他对维新派的态度是怎样的

曾国藩、李鸿章与肃顺等八大臣的关系如何

主要说说肃顺和曾国藩的关系,李鸿章属于晚辈。辛酉政变肃顺被斩的时候淮军还没组建好,肃和李地位相差过于悬殊,谈不上什么关系。

先看看两人的年龄

肃顺,生于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

曾国藩,生于1811年,嘉庆十六年。

两人基本算是同龄人。

出身

肃顺,铁帽子王郑亲王后裔,排行第六,人称肃六。但因为不是嫡出,所以未能袭爵。

曾国藩,农家子弟,两榜出身,科举时代的典范。

履历

道光年间

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肃顺考封三等辅国将军,任散秩大臣,属于侍卫,武官从二品。

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院,时年27岁。

所以在曾国藩中进士前,两人的地位差别可谓一在天一在地。一个是皇亲贵族,一个是草根平民,根本没有什么交集。

道光二十年,1840年。

曾国藩翰林散馆,授翰林检讨。从七品的芝麻官。

肃顺,侍卫,散秩大臣,从二品。

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迁翰林院侍讲,从四品。

肃顺,乾清门行走,还是属于侍卫,官阶次于乾清门侍卫。

这个时候,两人一文一武,工作没交集,应该是仅仅限于认识的点头之交。

道光二十六年

曾国藩升任内阁学士并加礼部侍郎衔,从二品,类似现在副部级高干。

彼时,肃顺依然供职侍卫处。

道光二十七年

李鸿章中进士并入翰林院,因此,李鸿章相对来说属于晚辈。两年前即1845年李鸿章便以年家子的身份拜入曾国藩门下,师从曾国藩学经世致用之学,并同时准备下一届科考。

道光二十八年

曾国藩依然供职内阁学士并礼部侍郎衔

肃顺署銮舆使,“掌供奉乘舆秩序卤簿,辨其名物与其班列。凡祭祀、朝会、时巡、大阅,帅所司供厥事。

道光二十九年,肃顺授奉衰苑卿,管理各园庭,正三品。

曾国藩授礼部左侍郎,后又署兵部右侍郎。

李鸿章这个时候在翰林院

这个时候,肃顺和曾国藩虽然同殿称臣,但工作中并无什么交集。

不过有一点应当注意,曾国藩入朝为官后,拜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师。并且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这些都是曾国藩得以十年七迁的政治资源。所以尽管肃顺和曾国藩工作上无交集,但一定从当朝权贵穆彰阿和倭仁等口中听过对曾国藩的评价,从后面肃顺对曾国藩的大力推荐来看,这个时候肃顺一定注意到了曾国藩的才干。

至此,道光时代结束,算是一个时间节点。

咸丰年间

咸丰元年

肃顺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从二品文官兼正二品武官。

曾国藩为礼部右侍郎,从二品文官。两人品级相同,只是一满一汉。

咸丰二年

曾国藩署吏部左侍郎,奉旨离京典试江西,为国选才,途中得知母丧噩耗,转道回家奔丧并丁忧。这一别可谓生死之别,直到肃顺被斩,两人再没照面。

咸丰三年

曾国藩丁母忧在籍,其时,太平军已经进犯湖南,肃顺等作为满蒙亲贵的有识之士,力主起用汉人平乱,上奏咸丰,两湖动乱,请饬曾国藩在原籍主办团练,效嘉庆爷平川楚白莲教的成法,给曾国藩方便行事的权利。如此,则洪杨可早日剪灭,国家可早得平安。

咸丰因此下定决心,终于下诏,前任丁忧待郎曾国藩籍隶湘乡,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着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伊必尽力,不负委任。钦此。

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出山,肃顺是出了大力的,虽然肃顺当时的地位还不是很高,但咸丰对他已经是言听计从。

此后曾国藩开始编练湘军,并最终带兵出省作战,转战东西,与太平军缠斗,但身份却始终是一侍郎虚衔。

肃顺则在朝廷逐渐步入中枢,成为咸丰信赖依畀的近臣,也是曾国藩在朝廷所依靠的力量之一。

咸丰四年

曾国藩带领湘军攻克武昌,咸丰帝龙颜大悦。下诏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不过当时大学士祈隽藻进言,曾国藩不过一在籍侍郎,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百应,恐非朝廷之福。因此,咸丰收回成命,仍给曾国藩一侍郎衔,命他继续带兵作战。还好,太平军只是作乱东南,威胁不到北京的安全,因此咸丰不愿意放权。

咸丰十年。

江南大营第二次溃败,主帅和春毙命,江督何桂清逃往上海。咸丰环顾东南,竟无人可用,肃顺建议,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胡林翼则继续担任湖北巡抚,曾胡联合,上下一气,东南战局必有转机。至此,曾国藩带勇八年,终于从侍郎的虚衔走向了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

可以说,肃顺对曾国藩的两次举荐都是在最紧要的关头,第一次举荐出山,第二次举荐封疆,如果没有肃顺的举荐,也许历史走向会有偏移。

由此也可以看出,肃顺确实器宇开阔,知人善任,不愧是当时大臣里的拔尖角色。

曾国藩后来知道了自己位列封疆是出于肃顺的举荐,但是一直没有私下向肃顺表示感谢,仅仅按规矩给咸丰上了谢恩折。根据自己的相人经验,曾国藩认为肃顺太跋扈,太专权,而历史上的权臣都没有好下场,所以曾国藩一直与肃顺保持着不远不近,不亲不疏的关系,也因此躲过了一劫。

咸丰十一年

八月,咸丰驾崩,遗命顾命八大臣辅佐幼帝。八大臣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六额驸景寿、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

端华是肃顺的异母兄,载垣和端华好的如同兄弟。景寿是驸马,道光帝的女婿,咸丰的妹夫。其他四人都以肃顺马首是瞻。因此,除了景寿,其他七人是一党。肃顺算是登上了仕途的顶峰。

九月,湘军曾国荃部攻克安庆。这是清廷和太平天国攻防态势的转折点。从此太平天国采取守势,终于在三年后灰飞烟灭。

十一月,辛酉政变发生,慈禧联合鬼子六恭亲王,七爷醇亲王,废除顾命八大臣,肃顺被斩,载垣端华被赐自尽。自此,咸丰朝终结。肃顺也走完了短暂但还算辉煌的一生。

曾国藩因为带兵在前线作战,并且和肃顺并无私下来往,因此不但躲过一劫,反而被慈禧更加倚重。诏命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清史稿记载,国籓惶惧,疏辞,不允,朝有大政,咨而后行。

从上述历史记载来看,肃顺赏识汉人,重用汉人,尤其是两次举荐曾国藩,为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而曾国藩巧借肃顺之力,非但没有受到肃顺倒台的影响,反而避开漩涡,更上层楼,实现了拜相封侯的士大夫的终极梦想。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李鸿章在弥留之际,写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呈给远在西安的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奏章,另一个是一首诗。

奏折不长,也就四百多字。但这份奏折中李鸿章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却引起了共同经历晚清动荡的慈禧的共鸣,让慈禧这位心狠手辣的老太太也为之动容。

李鸿章的遗奏,大意是说:

我知道自己重病难以治愈,大概快到了生命的尽头,现在口述这份奏折,希望圣上可以明鉴此事。

我为官四十多年以来,吃苦耐劳,从未请过病假。之前我在马关受伤,大量失血,才导致了眩晕。去年夏天,在北上途中又再次患上了腹泻,身体元气大伤。在回到都城以后,我又因为诸事不顺而日夜操劳,长期焦虑。这使得我胃口越来越差,身上的老毛病也反反复复地发作。后来承蒙太后您的关心,拥有了特别假期。对您的关心和慰问,我非常感激。

和八国联军的合约差不多处理完了,但和俄国的协定还遥遥无期。这些让圣上忧心的事,也是我没有处理完的心事。我每次一想到这些,便觉得五脏六腑都像是有烈火在焚烧。这个月十九日的晚上,我突然咳出大半碗血。几天之内,我都陷入昏迷,医生们束手无策,我知道我的生命难以再延续。

我想到我早早就受到朝廷的赏识,承蒙的恩惠最深。所以每每想到时局艰危,我就不敢透露自己的病情。我只希望自己能多活几天,亲眼看到国家的复兴。正是因为心中怀着这样的志向,所以我要是如此死去,那我大概会死不瞑目。

现在朝廷还在复兴的起点,圣上也没有回到都城。和八国联军的的协议才达成,东边的争端却还没有平息。我们整个国家的根本都受到动摇,处处都潜伏着危机。我想,多难兴邦,殷忧启圣。我看了近来颁布的多道政令,觉得我们应举行新政,以此来达到自强的目的。庆亲王等人和我共事很久,这次他们更是和我一同面对困境。所以他们一定是可以为国家真正效力的人。有他们继续努力,我就算这么走了,也死而无憾了。而我的子孙,他们也受到朝廷恩惠,所以他们也会为朝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单单从内容来说,一位七十九岁高龄的病重老臣,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惦记着国家大事,这该是怎样一位为了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而李鸿章在重病时还能记得清政务,也看得出他平日里是个多么投入的人。

而李鸿章又不是一个普通大臣。他的这份遗奏,是呈给慈禧的。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之一,领导了洋务运动,掌握着北洋水师。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评价李鸿章说,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在局势混乱,各种势力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激烈角逐的时候,李鸿章在清朝廷起到了定心丸一般的作用。

无论慈禧惦记李鸿章是因为什么原因,当看到并肩作战的老臣如此感激和道别,慈禧不可能不感到痛心。

正如慈禧所说,李鸿章是“再造玄黄”之晚清重臣。对慈禧而言,李鸿章的离去,是“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同样是罢官,李鸿章能咸鱼翻身,翁同龢为何却被连根拔起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说真格的这俩人没有一个是俺喜欢的。但最让俺瞅着脑壳疼的是翁同龢,这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就跟明末时期那东林党差不多。

一摸脑壳子,胡子拽老长,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满嘴的仁义道德,但一说到正事,拉大腿里头一准有他翁同龢。

大奸似忠说的就是翁同龢这号人。

那么有些小伙伴不了解翁同龢,咱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您就明白了。

翁同龢家里兄弟仨,上头有一老爹叫翁心存。翁家人就是打他老爹这辈发达的,到了翁同龢这辈夸嚓摔地上再也没爬起来过。

再往后数,翁同龢的六代孙已经跑美国享福去了,当年把183件国宝无偿捐给了美国人民,当然人家已经是黄皮白心的美国人了,给自己国家捐点东西应该的,回头卖给咱一点收了四百五十万美元,折合咱的毛毛钱咋也得个两三千万,所以东西应该不错,当然这点东西也有说是捐的,无所谓总之收了钱是真的。

咋说呢?翁同龢这一家子算是很注重名节,您要是给他送钱啦,宝石啦,他那脸拉的老鼻子长,指不定用小木棍就把您给打了出去。

但你是给他送个书啦,画啦,那高兴劲别提了,就好这口。

咱举个例子您听一下。

相当年圆明园不是被烧了吗?慈禧心心念念的想要恢复当初的荣光,这不就要修,这就让翁同龢来主持这事。毕竟清流吗?不爱财货。

这一修园子,一些个商人就跟那闻到老鼠屎的屎壳郎一样,就围在了翁同龢的身上。

翁同龢那叫个扣啊,手里那点银子死活不撒手。

最后商人想了一个主意,花了三百两银子,把翁同龢和老爹的写的诗整两本书里头,给翁同龢过目,顺道说他打算把这书出版出版。

翁同龢当即就给这商人六十万两的份额去买木头,其他的一盖不问,这手指头何止是松了一松的节奏。

当然为了让商人不受损失,翁同龢把袖子这么一撸,大笔一挥,写了俩字,算是酬谢商人的义举。清流吗?不能贪财!

瞅见没,沽名就是这么钓的誉,来劲吧!这家伙让他出主意办实事,办不了,打内讧那可是一把子好手。

这人沽名钓誉就不说了,人家宰相肚子里头即使撑不了船,放块石头也没大问题,就这位他那肚子里头比针鼻大不了多少,穿跟线就憋的慌。

他可以做到,为了私人报复可以把国家危亡丢后脑勺,都不带琢磨的,就是为了看看那个给他难堪的家伙,有什么下场。

有这么一位蹲在光绪的身边,这压根就是一祸患,比那些个蛀虫还坏,坏透了,光绪能玩过慈禧,那才叫见鬼了。

您别不信,咱瞅瞅恭亲王奕?临死前对光绪的嘱托,您就能吧嗒出味道来。

恭亲王奕?这五个字有些小伙伴不明白,俺稍微说一下,绰号鬼子六,不是说这人有多坏,是形容这人精明,能力超强。当年道光选下一任皇帝的时候,就是打这位和咸丰挑的。这要是道光选了鬼子六,真就没有慈禧什么事了,这位可是一个喜欢洋务的人,愿意接受新事物的。

恭亲王给这翁老头八个字的评价,居心叵测,怙势弄权,这可是诛心之语。

临了恭亲王又补充了一句:“皇上要用翁同龢,那就是聚九州之铁,也不能铸此大错!”

毕竟翁同龢那是光绪的老师,所以恭亲王害怕光绪没听进去,又补了这么一句。

恭亲王这人聪明,看人看的透彻。

这也是为什么慈禧把翁同龢这么个人放在了光绪的身边,他这人重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国家利益什么的不在他的眼里,所以他蹲在光绪身边,就是一搅和事的,好事都能给你搅和黄了。

咱说件事大家伙就能明白。

根据《中国晚清史》,清朝其实每年给北洋水师有五百万两的拨款,但这事到了光绪十四年之后,北洋水师您别说添置一艘战舰了,他就是一门火炮都没有增加。

从1883年开始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炮弹都没有,当年甲午海战的时候,定远舰巨炮就一颗炮弹,其他舰船撑死了也就两发,这还都是当年买船的时候,人家赠送的。

小口径是多,但也没到肆意挥霍的地步,而且都是自家的厂子里头生产,那炮一响,整个甲板都是黑色的,比那烟雾弹都牛叉。

那么银子都跑那去了?没跑翁同龢给卡死了,因为这个时间点上的翁同龢恰恰在户部里头任职。

翁同龢和李鸿章那就是一对死对头,李鸿章亲手组建的北洋水师,那么翁同龢不给李鸿章穿小鞋都对不起自己个。

所以翁同龢可不管什么国家大义,祸乱军心,他就是要看看李鸿章那个难受劲,浑身不舒服吹胡子瞪眼的样子。

那么他俩咋就成了死对头。

这呀,还得从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说起。这人和翁同龢一样就是个玩嘴炮的读书人,真要让他干点事,整个就一脑门子浆糊。

那会咸丰还在,他这哥哥蹲在安徽当巡抚,结果太平天国打过来了。

这好人家还没到,他就跑了,你说跑就跑吧,他跑到了寿洲这块在一些人的蛊惑下,抢先一步把守城大将给砍了。

砍了之后,让这些人来守城,这好太平军一到,这帮人开了城门就投降了。

就问你尬不尬,这下真砸锅了。其实这事这结果吴棠都给他预言到了。翁同书本来就是书呆子,识人不明吗?

这么一弄,曾国藩布局和太平天国决战的棋盘,让这货给砸了一个细碎不说,杭州都完蛋了,大将都自杀了一位。

曾国藩恨这榆木脑袋的家伙,上书要求干掉翁同龢这哥哥。

要不说咸丰就是一吃干饭的,事都办的这么砸锅卖铁了,他还想着保这货一程,为嘛呢?因为翁同书的父亲是咸丰的老师,这么一层关系。

所以这事就被压了下来,但你想哇,前方打仗的将士这就是个气啊,这也叫个事,他们打生打死的,跑这么个家伙顺手就能干掉一个卖命的武将,还把整个战略给搞秃噜皮了,还没事。

这要是弄不好,就是一哗变啊!

所以曾国藩又上书,直接挑明就是要杀了翁同书,这不带商量的,不然这兵他们没法带了。

那么李鸿章也明白这其中的关节,也一同上书,要杀了翁同书。

这好咸丰的路子被堵死了,只能把翁同书抓起来,来了一个斩监候。

其实这事咸丰就是堵下边人的嘴,不就是斩监候吗?没到斩立决的份上,有个时间缓冲,把这事淡上一淡,放出去也是个一句话的事。

结果他们这老爹受不了这个,噶一下抽了过去,就这么死了。

得咧!翁同龢和李鸿章的梁子算是结了下来。至于翁同书后来被咸丰又放了出来,一脚丫子踹到新疆缓缓神,没过多久又启用了。

老翁家那可是一门清贵啊,翁同龢能受得了这个,在他眼里差不多就是杀父之仇了。

所以给你李鸿章穿个小鞋啥的,这就没得商量。

后来甲午海战,翁同龢为嘛鼎力支持开战,好像他很厉害的样子。

其实这里头也是有猫腻的。

王伯恭这是翁同龢的徒弟,他写过一本叫《蜷庐随笔》的书,这书里就提到了翁同龢支持开战的原因,小人啊!

常熟言合肥治军数十年,屡平大憝,今北洋海陆两军,如火如荼,岂不堪一战耶?余谓知己知彼者,乃可望百战百胜,今确知己不如彼,安可望胜?常熟言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他也。

就是为了摸清李鸿章的底细,为了将来暗算做个准备而已。这就是他这个所谓的清流干的事。

结果打出来之后,翁同龢也明白了,这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甲午海战可以说是清朝的耻辱,同样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是咱整个历史上最难看的伤疤,到现在咱海军都没找回这场子,他也正式的揭开了,中国进一步走向落寞的转折点。

于是翁同龢开始了疯狂的甩锅,因为这锅要甩不出去,这污水就要浇他头上了,指不定就要远离朝堂,这辈子都没法子翻身了,想要蹲在光绪身边继续清流,这都不可能了,于是他大义凛然的要求砍了李鸿章以谢天下。

当然这还不成,毕竟北洋水师战败的根子是没有钱买炮弹,买船,要知道甲午海战日本主力战舰曾经就是为咱造的。

于是翁同龢将这口大黑锅甩给了慈禧,说是慈禧挪用了军费,修园子去了,他这个办事的撑不住。

呵呵!慈禧是个好惹的吗?这不找死吗?

所以翁同龢下去已经成了一个真命题。

而此时光绪也被这货烦透了,想着摆脱这个困局,毕竟甲午海战这事没有办好,这就给了慈禧口舌,这个口舌递过去,被慈禧拿回皇权是早早晚晚的事。

翁同龢出不了主意,喊个口号还成,于是光绪开始和康有为这些人走的近了。

这事算是触怒了翁同龢的逆鳞,又开始不断诋毁康有为。

这就搞笑了,康有为就是翁同龢推荐的,现在看和光绪走近了,这就开始诋毁。

光绪不胜其烦,结果翁同龢到是怒了,摆出了帝王老师的架势,拿着砚台就砸光绪,这事可是记录在历史当中的,结果人没砸到,墨汁到溅在了光绪的衣服上。

看见吗?翁同龢就是这么个把自己利益看的非常之重的人,干任何事都是以这个为最终目标的,连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都不会有。

不然一个臣子会去砸皇帝吗?

哎!翁同龢就这么个人,下去之后,您感觉还能回来吗?

光绪不会,教训啊!慈禧更加不会,因为慈禧的名言就是:“你让俺一时不痛快,俺就让你一辈子不痛快的人!”

而李鸿章,那就不一样了,这是个有能力的人,能办事的人。

翁同龢能干什么?沽名钓誉吗?这种事能给人提供帮助吗?翁同龢这辈子就没干过什么实际的事。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李鸿章支持维新派吗他对维新派的态度是怎样的

李鸿章支持维新变法,但不支持维新派。

甲午战争之后,变法图强在清政府高层并不是忌讳,毕竟连日本都能输,旧法的确不合时宜了。当时虽然有很多人反对变法,但也有很多人支持变法。比如李鸿章、张之洞等汉臣,荣禄等满臣就倾向改革。甚至于,就连慈禧也没有明确反对过变法。

所以甲午之后,戊戌之前的两年多时间,维新派在全国混得风生水起,很多官员都把宝押在他们身上。李鸿章也在这一时期向康有为的强学会捐过活动经费,以此鼓励康梁晚辈变法图强。只不过,康有为嫌李鸿章名声太臭,没有收他的银子罢了。

后来光绪下决心变法,询问慈禧态度,慈禧表示可以先试试。在慈禧看来,试试嘛,失败了也没什么。反正是光绪在台前搞,就算搞不成功,她也可以出来收拾残局。为此她还在变法前给光绪铺路,专门排除了一些顽固派大臣的阻扰。

只不过,她没有想到,李鸿章这班老臣也没有想到,光绪会玩的那么过火。以至于最后大家都不想支持维新派变法了。

众所周知,清朝戊戌变法的参考对象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可决定变法前,光绪对日本的情况不了解,明治维新是怎么推行的,他一点也不清楚。他所知道的明治维新,全是康有为转述的。而康有这个人,又不是善茬。

他为了达到强推变法的目的,经常故意给光绪传播虚假信息。

比如说,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天皇本人实际上只是一个提线木偶,真正的改革操盘手是日本当时的倒幕派。

但康有为却故意不跟光绪说,他给光绪传递的信息是明治英明神武,一宣布改革,日本就改革成功了。这导致光绪对变法的困难程度没有清醒认识,错误政策后来接连出现。

还比如说,明治维新能推行有一个基础,那就是立宪。天皇先立誓“万机决于公议”,然后藩阀政府的臣子才起誓效忠天皇的。在这种关系下,天皇也要受宪法约束,天皇也不能比宪法大。国家大事,天皇要跟大家一起商量着来。

明面上看,天皇受宪法约束,他吃亏了。但天皇是光杆司令,他手上又没兵。如果各地藩阀不支持他,他凭什么改革?所以,无论当时日本的藩阀是真心认为立宪好,还是借立宪来绑架天皇。立宪都有极现实的意义。

那就是——围绕在天皇身边的人很多,天皇并不是孤家寡人。谁反对维新变法,只要明治天皇一声令下,藩阀就出兵剿灭反对派。

但康有为为了强推变法,他却故意不跟光绪讲这个事。因为怕讲了,光绪可能就不想维新变法了。毕竟“万机决于公议”,这对于一个清朝皇帝来讲,有点不能接受。(戊戌变法的内容里面没有一条跟立宪有关)

或者说,如果光绪不想改革了,康有为想借机爬上去的美梦,就碎了。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顺风的。改革,也从来都是要经历重重困难的。光绪对此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的身边本来也没有多少人帮助他落实改革,他本来就是光杆司令。

他被康有为一通忽悠,以为明治维新是明治一个人的英明神武,上下一心,轻轻松松就把改革搞定了。他这么想,戊戌变法能成功就是见鬼了。大家肯定都不会服从他。甚至于说,万一逼急了,有些人还会造反。

所以,从此时开始,早先还对改革有支持意向的老臣就都与维新派保持了距离。他们本身并不反对改革,只不过,他们凭嗅觉感知到,这场改革不可能成功。还是要与维新派保持一定距离才好。

后来光绪的改革果然碰了钉子。慈禧为了给光绪“刹车”,便逼迫光绪连下三谕,把京津地区的军政大员稳住。不至于搞到后面不可收拾。但就这一下,便让顽固派看到了希望。这些人纷纷跑到颐和园求慈禧回宫主持大局。局势瞬间就就微妙了。

看到这个情况,康有为急了。于是,他就开始把矛头指向慈禧。在他看来,似乎只要把慈禧搞掉,改革就能成功。

为此,他强逼毕永年充当“敢死队长”,强逼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劝袁用武力逼宫。

其实对袁世凯这个人,康党中人都说袁世凯不可信。但康有为固执己见,他信任袁。结果袁世凯最后告密,把他们都卖了。

而袁世凯告密的结果,就是慈禧与光绪的关系彻底破裂。

尽管说,康有为劝袁世凯武力逼宫的事,光绪并不知道。但光绪不知道这件事,慈禧也不知道。在慈禧看来,不是康有为想搞死自己,而是光绪想搞死自己。

光绪被自作主张的康有为害惨了。

另外慈禧与光绪决裂,还不仅仅是因为康有为想武力逼宫。当时康有为还干了件让她不能忍的事。那就是,他向光绪大力推荐伊藤博文担任宰相,并倡议清朝与日本“合邦”。

所谓“合邦”,不过就是借口。这个建议实际上就是卖国。也就是说,康有为为了实现自己的权欲,不惜卖国。

慈禧不是个爱国者,但国家是她的,谁出卖国家利益,那就是出卖她的利益。所以她不能容康有为,也不能容光绪。事态发展到这里,戊戌变法可以说,百分百不会成功了。

慈禧的态度一向很重要。如果她不支持变法改革,别人自然也不敢有意见。所以,尽管李鸿章、荣禄等人并不反对变法,但此时他也只能站在慈禧一边,坚决的反对维新派。

他们的这种反对,并不是反对变法,只是纯粹的站队而已。在光绪和慈禧之间,他们决定还是站慈禧。

光绪这个人,怎么说呢?有志气,但性子太急了,没有城府,水平也不太行。注定成不了大事。老臣们站慈禧,很显然,是个明智之举。

戊戌变法失败后,下野的李鸿章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临行之前,他按例去给慈禧谢恩。

慈禧见到他,拿出一个折子,说有人弹劾你是康党,然后把折子给他看。

在这之前,慈禧杀了一批人,所以此时大家都是人心惶惶,怕被贴上康党标签。面对慈禧的质问,这要是换作别人,早就磕头谢罪了,但李鸿章拿过折子看完后,毫不畏惧的说道:若旧法能强国,吾国早已强矣,何待今日?即变法则为康党,臣罪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慈禧听完有点意外,但也没他的治罪。毕竟这个时候,大清江山摇摇欲坠。李鸿章究竟是不是康党,并不重要。在慈禧看来,戊戌政变的核心是逼迫大臣在她与光绪之间选边站。而不是在该不该变法的问题上选边站。

1901年,慈禧决定实行新政。新政的内容与戊戌变法近似,且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还涉及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但李鸿章此时已经去世了。

关于李鸿章之母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