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放眼现在,十七岁年龄,正是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在校园发奋读书时,对未来充满憧憬。而夏完淳则走完了他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一生。历史长河里,不乏夏完淳这样天资聪慧的神童,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也不乏慷慨悲歌,身以国殉的英雄,但其十四岁抗清,十七岁壮烈殉国,且诗文名闻于世的,实属凤毛麟角。夏完淳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夏允彝乃明朝官员,江南名士,在国家危难山河破碎之际,没有躲进书

自古英雄出少年,放眼现在,十七岁年龄,正是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在校园发奋读书时,对未来充满憧憬。而夏完淳则走完了他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一生。
历史长河里,不乏夏完淳这样天资聪慧的神童,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也不乏慷慨悲歌,身以国殉的英雄,但其十四岁抗清,十七岁壮烈殉国,且诗文名闻于世的,实属凤毛麟角。

夏完淳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夏允彝乃明朝官员,江南名士,在国家危难山河破碎之际,没有躲进书房吟诗作赋,不问世事,而是与陈子龙联袂抗清。兵败投水而亡,气节若此。
其师陈子龙,进士及第,被誉为明诗殿军和明代第一词人。为保大明国祚不灭奋起抗清,终壮志未酬投水而死。想起杜少陵诗句: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由令人唏嘘。
夏完淳饱读诗书,耳濡目染,自幼怀报国之志。夏允彝和陈子龙先后兵败身死,夏完淳不但没有颓唐丧志,反而继承长辈遗志,继续扛起反清大旗,被清统治者列为重点缉捕对象。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南明生死存亡之秋,兀自内讧不止,将领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满清铁骑一路势如破竹,望风披靡,对抗清义士疯狂镇压和缉拿,夏完淳最终身陷囹圄。
洪承畴怜惜夏完淳才华横溢,少年英杰,对其许以高官厚禄,试图劝降,但遭到夏完淳的反唇相讥,徒然受辱。
之后,夏完淳凛然受戮,时年十七岁。行刑时,其谈笑自若,浑然不惧。可惜空怀爱国之志,功业未就身先死。
柳亚子诗云: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世宗。
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英雄固然青史留名,彪炳千秋,但其家室却鲜有人言及。所谓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
夏完淳在《狱中上母书》言道: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

鲁迅诗云: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夏完淳壮志未酬,以死明志,倒也壮烈。面对失去男丁的家庭,却是无尽的悲痛和艰难。
夏完淳的姐姐夏淑吉,素称善琴工弈,励志操,善词赋,嫁于嘉定侯玄洵,侯家满门忠烈,男丁几乎殆尽,其子病死,孤苦伶仃,孑然一身。
夏完淳妻,钱秦篆,大家闺秀,兰心蕙质,端庄贤淑。面对其夫被杀,孩子夭折,肝肠寸断,心如刀割。
夏完淳死后,其母,其姐,其妻三人结伴看破世事,遁入空门。自此与青灯古佛相伴。

刘禹锡诗云: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朝代更迭,历史已化为烟云,每个时期都会涌现英雄。
在我们歌颂英雄的同时,不可忽略英雄的家人,英雄的伟大,是以牺牲家人幸福为代价的。
所以,歌颂英雄之外,还要歌颂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家人。她们忍受的苦痛更加深刻和长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2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