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的意思是什么

其实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缺月挂疏桐的意思是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本文目录缺月挂疏桐的意思是什么斜月挂疏桐全词赏析疏月挂梧桐苏轼李之仪那首著名的卜算子,为什么最后一句多了一个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写寒冷疏落缺月挂疏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

其实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缺月挂疏桐的意思是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缺月挂疏桐的意思是什么
  2. 斜月挂疏桐全词赏析
  3. 疏月挂梧桐苏轼
  4. 李之仪那首著名的卜算子,为什么最后一句多了一个字
  5.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写寒冷疏落

缺月挂疏桐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就是:天空的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

[出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斜月挂疏桐全词赏析

应该是缺月挂疏桐。

《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诗是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后,在黄州贬所抒怀之作。定慧院在黄州东南。上半阕叙写寓居定慧院时的寂静情况。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这首词上半阕是说,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的身影。

“漏”指漏壶,是古时计时的器具,从壶中滴水计算时间,夜深时,壶中低水减少,仿佛断了,故“漏断”即指夜深。这个“幽人”,可能是想象的,也可能是苏轼自指。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下半阕是说,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的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下半阕承接上文而专写孤鸿。这孤鸿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用比兴手法,借孤鸿衬托。,正足以表达其“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语)

这首词虽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之后,贬居黄州,抒发其幽愤寂苦之情的作品,但是也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人才的摧残,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解到这一点,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这首词的艺术是很高妙的,寓意高远,运笔空灵,具有传统的深美闳约的特点。

疏月挂梧桐苏轼

原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李之仪那首著名的卜算子,为什么最后一句多了一个字

李之仪那首著名的卜算子,为什么最后一句多了一个字?

“定不负相思意”。对比陆游和毛主席的《咏梅》,分别是“只有香如故”和“她在丛中笑”

前言

唐宋词的词牌,常常一词有多体。原先的唐宋词是歌词,需要依照曲谱填词。我们今天见到的词谱,是明朝人根据唐宋词归纳而来。

所以常有唐宋词并不符合我们见到的词谱。

一、卜算子有7体

今天填词,大多使用《钦定词谱》,在这个词谱中,卜算子有7体。

题主所说的陆游和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都是正体,即苏轼体:

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中中中中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中中中句中仄平平仄韵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中中中中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中中中句仄仄平平仄韵

二、尾句6字的卜算子

卜算子结尾一句有5个字的词体,也有6个字的词体。其中上半部分结尾一句5个字,下半部分结尾6个字一句的,有徐俯体:

胸中千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

平平平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不见淩波步,空想如簧语。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平仄仄读平平仄韵

不过,李之仪的卜算子,与上面两个词体都不完全相符。

三、李之仪的卜算子属于哪一个词体

除了苏轼体(上下部分都是5字句,上5下5)、徐俯体(上5下6),还有黄公度体(上6下5)、张先体和杜安世(上6下6),还有一种无名氏体(上5下7)

我们看看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明显可以看出,除了最后一句多了一个“定”字,这首词完全是苏轼体。

四、衬字

这个“定“”,在此处为衬字。词是歌唱之词,可以看到个别唐宋词有衬字。

《汉语大词典》对衬字的解释为:

“曲词中在曲律规定的字数之外增加的字。常用以补足语气,增加声情色彩。它在歌唱时不占重要拍子,不能用于句末,不能做韵脚。字数不论,一般小令衬字少,套数多,杂剧更多。也称垫字。”

例如敦煌曲子词中,有很多用衬字的作品。如《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似为衬字。

欧阳炯《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如为衬字。

结束语

衬字在宋词中,不算太多,李之仪的这首《卜算子》是最有名的案例。到了元朝,在散曲杂居中,衬字就用得多了。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博学工于文词,有遵音调作者,有增衬字作者……”

例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每句的前三个字都是衬字。

@老街味道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写寒冷疏落

【原文】: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

①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夜。

③幽人:幽居之从,苏轼自谓。

④飘渺:即缥渺,陷约、记远的样子。

⑤省:明白。

【翻译】: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赏析】:

此篇是词人被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词借咏孤雁夜飞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忧愤之情,表现词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上片写词人独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幅夜深人静的画面: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在这样孤寂的夜里,“谁见幽人独往来”,谁能看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呢?他隐约出没,就像那“缥缈孤鸿影”。词人以寥寥笔墨,即将一个独来独往、心思缜密的“幽人”形象描出来。末二句虚实相间,先写“幽人”独自走来,后将人、鸟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缺”、“疏”、“断”几字写尽幽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下片承接上文,专写孤鸿,借孤鸿寄托自己满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龙附凤的情怀。“惊起却回头”一语双关,既可言说孤鸿被惊起而回头,也可言说“幽人”猛回头。而下句“有恨无人省”也是两层意思,一层为孤鸿因无故被惊起,故心怀怨恨,无人理解。另一层意思为词人所思,言自己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也不愿栖息高枝。此处,词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己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惊”、“恨”、“寒”、“寂寞”、“冷”等词眼写出词人在患难之中“忧谗畏讥”的情绪。

全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冷峻,为词中名篇。黄了翁《蓼园词选》评为“超诣神品”。黄庭坚《山谷题跋》说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文章分享结束,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缺月挂疏桐的意思是什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