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抗金的故事 岳飞抗金的故事简述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岳飞抗金的故事这个问题,岳飞抗金的故事简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岳飞抗金的故事简述岳飞抗金时间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抗金时,指挥了几次战争和传说的一样吗如何评价岳飞的抗金斗争岳飞抗金的故事简述南宋时期,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岳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岳飞抗金的故事这个问题,岳飞抗金的故事简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岳飞抗金的故事简述
  2. 岳飞抗金时间
  3.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4. 岳飞抗金时,指挥了几次战争和传说的一样吗
  5. 如何评价岳飞的抗金斗争

岳飞抗金的故事简述

南宋时期,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

岳飞率岳家军从金人手中收复建康;在郾城打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后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担心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到自身的统治,下令岳家军班师,并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这就是岳飞抗金的故事。

岳飞抗金时间

1126年岳飞应招来到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国大军铁蹄踏来南下江南,岳飞彰显英雄本色,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

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第二年春天,岳飞收复襄阳六郡,此后岳飞威名传四方,引来了不少仁人志士,加入岳家军。

1140年,金国四太子完颜兀术毁掉了当初的约定攻打宋朝,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宋高宗怕岳飞谋反,秦桧嫌岳飞阻挠与金议和,而张俊嫉妒岳飞,两人早就结下了私仇。此番张俊更是推波助澜伺机报复,要置岳飞于死地,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后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少年时代的-几度浮沉

1.第一次北伐(冲冠一怒,六郡归宋。)

吴玠仙人关大捷的喜讯传来,鼓舞着岳飞,使他更加蔑视敌人,满怀胜利的信心。大军自鄂州陆续渡江,旌旗直指郢州。岳飞在江心对幕僚们慷慨发誓说:

“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岳飞跃马环城一周,亲自侦察敌情。他举起马鞭,遥指东北角的敌楼说:

“可贺我也!”

六日黎明时,在紧擂的战鼓声中,岳家军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

岳飞乘胜分兵两路,张宪和徐庆率军朝东北方向进攻随州,岳飞本人率主力往西北方向猛扑襄阳府。

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凯歌入襄阳。张宪和徐庆兵临随州后,伪齐知州王嵩龟缩在城垣里,不敢出战。张宪和徐庆军连攻数日,不能成功。牛皋和董先两员新统制已在克复郢州的战斗中大显身手,牛皋更自告奋勇,请求领兵支援张宪和徐庆。五月十八日,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力攻下随州城,歼灭了五千伪齐军。王嵩被俘后,押赴襄阳府处斩。

李成得到增援后,气势汹汹,又自新野市回军反扑,号称有三十万大军。岳飞命统制王万和荆南府镇抚使司统制辛太屯清水河,作为饵兵,诱敌深入。辛太不听命令,竟私自逃往峡州宜都县。六月五日,王万军与敌军交战后,岳飞亲自指挥大军夹攻,击败了李成军。六日,李成再次反扑求战。但伪齐军经受不住两员虎将挥兵猛攻,一败涂地。李成的骑兵更是乱作一团,前列骑兵溃散之后,将后列骑兵拥挤入水中。岳家军追奔逐北,敌军横尸二十余里。

七月十五日,王贵和张宪两军在州城外三十几宋里,同数万金、齐联军激战;王万和董先两部出奇突击,一举粉碎了敌军的顽抗。刘合孛堇只身逃窜。岳家军俘降“番官”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取战马二百多匹,兵仗数以万计。十七日,岳家军猛烈攻城。将士们不顾骤雨般的矢石,攀附城垣,实行强攻。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岳家军攻拔邓州,活捉了高仲。二十三日收复州城。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荆湖北路安抚使司统制崔邦弼等军也攻下信阳军。在襄汉之战中,是南宋头一次收复了大片失地.其中包括原先在李横辖区之外,而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这又是南宋立国八年以来,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胜利(史称岳飞收复襄阳六郡之战)。

2.岳飞第二次北伐(长驱伊洛,克复商虢。)

绍兴六年七、八月间,岳家军进行第二次北伐。

左军统制牛皋为先锋,进攻伪齐新设的镇汝军。伪齐守将薛亨,素称悍勇善战,牛皋向岳飞保证,一定要“生擒以献”。左军以雷霆万钧般的威力,很快就击破这个坚垒。当薛亨作为战俘押解到宣抚司时,连岳飞也颇感惊讶。牛皋继续挥兵东向,扫荡颍昌府,直至蔡州,焚烧伪齐军积聚的粮草、器械而凯旋。

岳飞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以牛皋左军的佯攻,掩蔽大军的主攻方向。牛皋初战告捷后,岳飞的大部队往西北方向进击。八月初,王贵、董先、郝晸等将攻占虢州州治卢氏县,歼灭伪齐守军,缴获粮食十五万石。伪齐武义郎、监卢氏县酒税杨茂“挺身归附”。接着,岳家军又分兵夺取了虢略、朱阳和栾川三县。王贵在虢州得手后,继续统军西向,又克复商州全境,包括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五县。

商、虢两州都属陕西路,本非岳家军的战区。吴玠部将邵隆即是当年陕西解州神稷山抗金义军首领邵兴,因避宋高宗绍兴年号而改名。他曾上奏宋廷,认为商州乃是“要害之地”,只有力取商州,方能经营关中。于是宋廷任命他为商州知州,令他和金州守将郭浩共同负责收复商州。岳飞攻克商州后,便催促邵隆尽快赴任,以减轻本部人马的戍守负担。

商州和虢州确是军事要冲,北可控扼黄河,与北方抗金义军直接联系,东可夺据西京河南府,西可进攻关中,几乎将伪齐的统治区一劈两爿。岳家军接连三战告捷,宋廷为此下诏嘉奖说,“遂复商于之地,尽收虢略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商于”和“虢略”已成两州别名。“三川”为秦朝设三川郡的古地,意指此处有河、洛、伊三川。“五路”者,是指宋朝于陕西沿边设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和熙河五路。

岳飞抗金时,指挥了几次战争和传说的一样吗

岳飞抗金的民间传说就不提了,就连正史《宋史》对岳飞的作战描述都自相矛盾,没有办法令人信服,所以不好说岳飞到底打过多少仗,战绩到底如何。这里我举三个例子,有明白的人也可以替我解答一下。

王彦和岳飞在新乡之战

南宋建炎元年,岳飞再次参军,作为裨将跟随统帅王彦渡过黄河,在新乡地区与金军作战。《宋史岳飞传》是这样描述“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暗示是王彦看金军人多,不敢与金军作战,所以岳飞独自率领所部进军作战。后来岳飞部队断粮,“乞粮,彦不许。飞引兵益北,战于太行山”岳飞的脾气很执拗,不给粮食还是不回头,独自率部队更深入北方去打仗,但打了几天后,“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也就是岳飞没有坚持多久,就回头渡过黄河回到开封宗泽那里去了。

但是我们看看《宋史王彦传》是怎么描述的。王彦率领11个裨将(包括岳飞),总共7000人渡过黄河,击败金军夺回卫州新乡县。金军以为是宋军大部队打过来,于是金军率数万人包围了王彦,王彦寡不敌众,全军被打散了,幸运的是王彦还是突围而出。王彦没有退回黄河南岸,而是联系各地义军,准备再战。金军重金悬赏抓捕王彦,王彦怕手下人贪图财物对他下手,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换好几个地方。王彦的手下知道后就在脸上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表示跟着王彦抗战到底,这就是著名的八字军的来历。王彦成功地联系了大量的起义军,部队总人数达到十几万,“绵亘数百里,皆受彦约束。”后来王彦被金军再次击败,率领剩余的一万多人也投奔了宗泽。

从王彦的传记中,我们看不到王彦畏敌怕战,并且在黄河以北地区还创建了八字军,坚持抗金的声势也非常大。王彦带着7000人过河,后带着1万多人回来,两次和金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作战,怎么说也算是虽败犹荣吧。岳飞的战果在《宋史岳飞传》的记载是在太行山捉住了金将拓跋耶乌,岳飞单骑刺杀了黑风大王(听这个名字更像是土匪,而不是金军)。我只能推测,岳飞只是年轻气盛,但终究作战不能靠自己一个人的勇猛,更要和人合作才行。

陈淬和岳飞在马家渡之战

《宋史岳飞传》是这样叙述马家渡之战的过程:“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意思是说,杜充派岳飞等人在马家渡阻击金军,别的将领都溃逃了,只有岳飞还在奋力作战。

事情真是如此吗?《宋史杜充传》说:“充亟命统制官陈淬尽领岳飞诸裨校合二万人邀击于马家渡,约王燮俱进。敌气锐甚,淬战没,燮引兵遁,充军溃。”大致是说,杜充命令副统帅陈淬率领包括岳飞在内的裨将两万人和金军在马家渡作战,陈淬牺牲,杜充的军队溃逃。看到了吗?和《宋史岳飞传》描述有关键性的不同。

有没有佐证呢?《宋史陈淬传》是这样描述的:“诸军皆溃,淬独与战,势穷力尽,据胡床大骂,刃交于胸而色不动,与其从子仲敏俱死。”这段话的意思是,马家渡宋军都已经溃逃,只有陈淬坚持作战,被俘后英勇就义。

有意思的是,我找到了另一个佐证,《宋史训之传》记述“金人过江,陈淬战死,岳飞等兵皆引去。上元丞赵垒之帅乡兵迎敌,死之。”也就是说,马家渡之战,陈淬战死,岳飞等部队都撤退了,是当地的老百姓组织了民兵接着顽强抵抗的。岳飞去了哪里?《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在安徽广德六战皆捷。

这些线索放在一起,可以得出结论如下:指挥马家渡作战的是陈淬,当时岳飞只是一个裨将,跟随陈淬作战。但宋军最后作战失败,陈淬被俘牺牲,岳飞跟着其他宋军一起败退了。打了败仗不丢人,但为了树立岳飞的形象而篡改历史,就太过分了。

杨再兴和岳飞的小商桥之战

《宋史高宗本纪》记述了绍兴十年北伐时候,岳家军在小商桥战役的描述“岳飞遣统制杨再兴、王兰等击金人于小商桥,皆战死。”《宋史杨再兴传》是这样记叙的:“杨再兴以三百骑遇敌于小商桥,骤与之战,杀二千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再兴战死,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宋史张宪传》接着记叙:“杨再兴与战,死之。宪继至,破其溃兵八千”《三朝北盟会编》卷204:十四日乙卯,岳飞统制王贵姚政败兀术於颍昌府中,杨再兴、王兰、高林殁於阵。?

这些历史资料放在一起,为我们勾画出一场惨烈地战斗,看似不大的战斗竟然一次性损失了岳飞三员大将。即使如此岳飞又派遣张宪接着在小商桥与金军战斗,两次战斗金军至少有上万人,可见这个规模已经算是大型战役级别了。但宋史的遣词造句中才是意味深长,高宗本纪提到的是岳飞派遣杨再兴等将领主动出击小商桥,但到了《杨再兴传》变成300骑遭遇敌人。似乎有意掩盖这一次意义重大的战斗。

之所以说小商桥之战意义重大,答案在《宋朝南渡十将传》的《刘锜传》:“岳飞军屯颖昌,别军屯郾城,兵断不得合。遣骁将杨再兴击贼,不利,再兴战殁。”这就说明了岳飞由于将主力分别驻扎在郾城和颖昌两地,小商桥恰恰在郾城和颖昌之间的商河上,完颜宗弼抓住了岳家军的布防漏洞,在小商桥拦腰切断了郾城和颖昌的连接,岳飞急于打开两城之间的通道,才先后派遣了岳家军四员大将轮番出战,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还原历史你会发现,岳飞没有民间传说和他的孙子说的那么神。《宋史》对岳飞的描述几近神话,为了编造岳飞的神奇,不惜大量篡改历史,这不但无助于岳飞的正面形象,更会给后来者增添不少口实。我强调一下,本人对岳飞还是非常尊敬的,他的成功也不是吹出来的,宋高宗也不会对一个没有能力的年轻军官委以重任的。岳飞是从一个懵懂青年一步一步走向事业的巅峰,他也会犯错,他的部队也会有败仗,这一切都可以理解,这才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军人合理的形象。现在某些崇敬岳飞的人,只要有人敢说对岳飞质疑的话,立刻就暴跳如雷,破口大骂,似乎在他们心目中,岳飞永远是神,永远不可能犯错,这样的心态是不是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呢?

如何评价岳飞的抗金斗争

北宋末年,金军进攻北宋,宋朝军队战斗力弱,1127年金军攻下开封,北宋灭亡,当年赵构建立南宋,岳飞组织岳家军抗金,在郾城大败金军,并且收复了建康,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岳飞抗金,是一次正义的战争,保卫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岳飞也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