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照片?除了圆明园,还有哪些因为战争损毁的名胜古迹能修复吗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圆明园照片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圆明园照片以及除了圆明园,还有哪些因为战争损毁的名胜古迹能修复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除了圆明园,还有哪些因为战争损毁的名胜古迹能修复吗除圆明园外因战争被毁的建筑多数只留下遗址,但也有被从新恢复的,香山公园就是例子。被英法联军毁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圆明园照片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圆明园照片以及除了圆明园,还有哪些因为战争损毁的名胜古迹能修复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除了圆明园,还有哪些因为战争损毁的名胜古迹能修复吗

除圆明园外因战争被毁的建筑多数只留下遗址,但也有被从新恢复的,香山公园就是例子。

被英法联军毁后,木质结构被烧毁只留下砖石部分。

修复后恢复了原有状态,还原了历史原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复述,只要想恢复就一定能成。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原因是:毁灭其掠夺中国历史文物与古董的证据。

据历史记载,咸丰十年即186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占领圆明园。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投海自尽。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三日熊熊大火,使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这座世界著名林园就此化为一片废墟。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华大耻“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始建于康熙48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历经150多年的历史,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组织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规模宏大,珍藏文物众多,建筑规格中西合璧,达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也是一座中国几千年的国家级历史文物博物馆。

据统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数量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英法联军将其洗劫一空之后,便一把大火毁灭掠夺证据,致使中国无法统计文物数量及去向。这便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意图。

圆明园有必要恢复重建吗

我认为有必要重建,一让中国五干年文化重新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眼中,让她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二重建好以后,跟九江庐山的电影庐山恋一样拍成大型电影形成一个正反比,让子孙后代以及外国游客能看到一个壮观的园明园,又知道了这一段历史,很好

圆明园现已经提出修复,大家怎么看

关于圆明园重建的话题由来已久,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是否需要重建,首先应该解决两个问题。

问题一,重建与保持原貌哪个更有意义?

重建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中华民族古典建筑的辉煌。让人民一睹圆明园的气派。那么来说,我们现在的建筑水平就赶不上前人的圆明园了吗?鸟巢与圆明园相比,哪个更具先进性?

保持原貌的目的是为了不忘国耻,具有爱国教育意义。我们应当知道,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些落后的地方。知耻而后勇,这是民族的奋斗精神,是民族的精髓。一个圆明园残垣的存在,会激励更多的中华儿女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持原貌似乎更有意义。

问题二,假如圆明园重建上了,我们看中的是它的什么价值?

国家需要投巨资来重建圆明园,且不说钱要花在刀刃上。即使建完了,它的价值何在?商业运作必然要收门票,那么本来是中国人当年的耻辱,今天人们忘得一干二净,还对得起为中华民族牺牲的死难同胞吗?!可以用相同的例子去想想,每年都在宣传雷锋,现在孩童一代还有多少人十分了解?黄继光、董存瑞还有多少孩子知道?莫说孩子,现在不是还有人否定黄继光、董存瑞的真实性存在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在大的决策之前,握有重权者要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

总之,对实现中国梦有益的,我们要积极倡导并付之以行动,反之则审慎决策,切莫忘民脂民膏来自于民!

圆明园标志上的照片是来源于哪个景

对于圆明园这一张图片我一直认为是原有十八门中的一门。但我不是专业的,又无切实具体的考证,只是心中揣测的。

它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当时有很多西洋人参与,如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这张照片好像柏林夏洛滕宫门。

圆明园遗址照片是让人感到悲惨凄凉的照片。也是英法联军强盗对中华民族侵略掠夺的铁证。

我们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好似触景生情,心酸,心痛!多少年来杂草丛生,荒芜不堪,人迹罕至。早已无”玉笋嶙峋,绯红叠紫”。

八国联军为何选择烧毁皇家公园的圆明园而不是殿堂级的紫禁城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侵略联军攻占北京城,掠夺世界第一大皇家园林——圆明园无数珍宝之后,一把大火将其付之一炬,成为大类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更成为我中华民族切肤之痛。

平心而论,中华民族的历史对于外国来说,道义上几乎是没有污点。然对内则恰恰相反,王朝的更迭,大多是血雨腥风,枯骨成山,这就是我国封建历史进程之铁律。

相比之下,欧洲人的封建统治方针恰好与我们相反。对外,必要时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放弃道义而专注利益,甚至成为强盗之流也在所不惜,而对内却是各种法律规章,以明文自居。这一方针规律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1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朝及周围形势

为了解决国内生产资料过剩之危机,英国人想方设法地要打开中国市场。英国人曾经试图使用国际建交,合理之方式打开中国市场。说实话,要是英国人的计划顺利成真,对于两国来说,都是利国利民之好事儿。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的计划没能在中国实现呢?说白了,还是英国人不了解封建中国之国情。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是一潭死水一般的“稳定”,并不需要什么商业上的兴起。同时无知傲慢的清朝统治者,更是根本没把当时已经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当回事儿,致使中国错过了这次与世界接轨之良机。

那么英国人会甘心就此罢休吗?当然不会,强大的征服欲望以及巨大的贸易逆差让英国人无法死心,不死心怎么办?合法的不行就来非法的,卖不成商品就改贩毒,这就是“文明人”之行径。而当中国清政府禁毒之时,英国人就又打着“文明”的幌子,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实现以武力以达到贩毒合法化之目的,同时殖民了我香港岛之企图。这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图2鸦片对国人的毒害

俗话说:有其一,必有其二。也就是说,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么这一次又是为了啥?

这一次,坦诚地说,中方在外交上处理不当在先。在当时,中国的主要外交手法就是一个“拖”,第二个就是“躲”,所谓的“拖”和“躲”都是极不坦诚之所为。迟迟不能履行条约进入广州城的英国人急了,在“中国通”巴夏礼的策划下,以同样不光彩之手段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了对广州城的攻城战争,结果不到一天广州城落入敌手,两广总督叶名琛成了英国人的阶下之囚。当然,法国人并没闲着,而是欣然地接受了英国人之邀请,以“西林教案”为由,成为英国人之帮凶。取得广州胜利的英法人,还不肯罢休,他们企图继续北上,要求与中国皇帝换约,并要求皇帝同意在北京建使馆,与中央政府直接进行外交事务。

图3英军在广州遇袭

建使馆,这在今日看来无比正常的外交活动,在当时之天朝是不可接受的,“不可教化”之西人进驻北京城,这还了得?咸丰皇帝断然拒绝西方人之请求,甚至不惜与英法决战。这并不仅是咸丰皇帝以及中国官员的无知,更是时代不可逾越之局限。与西方国家相比,天朝之落后不但是军事,更是思想与科技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全面落后。面对中国皇帝的强硬拒绝,英法联军再次发动军事打击,这一次是直逼天津大沽口。尽管在战斗打响之前,咸丰皇帝已经在大沽口做了精心布置,实际战斗中,也有重创英法舰队之战绩,但还是没能抵御住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之强攻,英法联军成功登陆,向首都北京进军。咸丰皇帝决心死战,派出自己最精锐之师,由最信任的得力干将蒙古亲王僧格林沁领军,在通州张家湾与英法联军决一死战。

张家湾一战称之为“死战”绝不夸大,我最精锐之铁骑,在敌军枪林弹雨之中奋勇向前。只是,纵然有视死如归,气拔山河之势,然则血肉之躯如何抵挡荷枪实弹?面对着巨大之伤亡以及战斗完全呈一边倒之事实,僧格林沁终于承认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兵败如山倒,精锐铁骑全军覆没,将士之鲜血染红了京郊大地,除了悲壮,仅存扼腕。咸丰皇帝到底没有御驾亲征,战死沙场之勇气,于是选择逃遁热河行宫,携带家眷老小秋狩去了。

图4英法联军进军京津形势图

取得城郊之战胜利的侵略者本应该乘胜追击,直抵京师才对,然而侵略者们竟然放慢了脚步,修整部队。其实,外国人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他们的子弹打光了。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抵御外辱侵略之决心,而对现代军事几乎一窍不通的中国将领,根本不知道敌人的尴尬处境,从而错过了扭转战局之良机。

就在这段英法联军“修整”时期,英国人又有自告奋勇者,要前往紫禁城与中国皇帝谈判,此人正是巴夏礼,没错就是那位制造“亚罗号事件”的巴夏礼。可惜比较“悲剧”的是这位巴夏礼前脚进入北京城,后脚就连同他的同事们成了阶下囚。又因为这巴夏礼频频出现在中国人之视野,则被清政府当局误认为,他乃英国重量级人物,以为以他为人质,可迫使英法顿首退兵,因此如获珍宝。咱们回过头来看,难道“中国通”巴夏礼不知道自己根本见到中国皇帝,即使见到皇帝也不可能谈判而达成换约和建使馆之目的吗?不然,此乃缓兵之计,巴夏礼以自己为人质,拖住清廷政府与英法联军周璇,从而赢得了后勤补给之宝贵时间。巴夏礼这一招铤而走险还真就达成目标,有了弹药的英法联军持续对清廷军事施压。

图5哈里·斯密·巴夏礼爵士(1828-1885),19世纪英国外交家

关于如何处置巴夏礼,此时“流亡”热河的咸丰皇帝一再指示“杀之而后快”,而留守北京,全权代表恭亲王奕訢却不敢如此妄为。对待外国囚徒们也是从最初的“鞭子炖肉”到给予优待,仅限制人身自由而已。英法联军此时已经兵临城下,奕訢无奈只能将巴夏礼之流释放。得以自由的巴夏礼,就成了英法联军北京城之向导。

中国首都之繁华浩瀚令侵略者们惊叹不已,无数奇珍异宝更让洋鬼子们垂涎三尺,流连忘返。而纪律相对败坏的法国人,已经开始偷摸砸抢,顺手牵羊。在关于如何迫使中国皇帝屈服的讨论会上,法国最高指挥官葛罗直接提议炸毁紫禁城,还好有点理智的英国人制止了他的野人行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保护人类文明,而是出于政治目的考虑,他们不是来中国改朝换代,而是攫取利益,炸了紫禁城中国皇帝就得下台,后果很严重。那怎么办?这时,又是巴夏礼站了出来,提议将我们无耻的侵略黑手伸向圆明园,那里就相当于我们的白金汉宫,是皇帝的私人财产。其实,圆明园之恢宏,岂是一个白金汉宫可以比拟?

图6额尔金

英军最高统帅詹姆斯-布鲁斯,也就是英国贵族额尔金,欣然接受了巴夏礼之提议,经过英国首相帕麦斯特之支持下,就有了人类历史上对文明最大破坏的悲耻行为,掠我中华名族瑰宝无数又一把大火将其付之一炬,熊熊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浓烟滚滚,火光通天。世界皇家园林之最,最终没能逃过历史的浩劫,更成为我中国民族无法平息之创痛。正如法国作家雨果先生给法军上位巴特勒的“表彰信”讽刺所述:这就是自诩为“文明”的欧洲人,对“野蛮”国度之行径。侵略者的卑劣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永远!

笔者并不赞同将我们的历史伤痛转化为报复性民族仇恨,更不愿看到对人类文明的进一步摧残而产生快感,只希望它的璀璨能够永远地被传承,而不是只能停留在图片和记忆之中。愿世界人民远离战争,愿低级错误不再重现!

文:王金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