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简介,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列子》简介和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列子》简介以及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列子汤问的作者《列子·汤问》的作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列子》简介和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列子》简介以及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列子汤问的作者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庄子》的“齐谐”和《列子》中的“夷坚”是同一个东西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有啥依据

《庄子》的“齐谐”和《列子》中的“夷坚”,应该都是人的名字。

如果只从“人”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确实是同一种“东西”,至于是否指的同一个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齐谐和夷坚,是庄子和列子所著书中提到的人物,在提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讲的都是传说、神话,类似于现在的,“我听xx说……”,以此来增加自己所讲故事的真实度。

而且,庄子、列子都属于先秦人物,遗留下来的典籍也是后人整理,增添删改不可避免,尤其是这种志怪类故事,讲的都是荒诞离奇、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两个人也许是庄子和列子杜撰出来的,也许是后来的整理者添加,也有可能是真有这两个人,但是,写到书中的时候,肯定也是要么作古,要么就是不知所踪。

“借他人之口”,只是一种写作手法,蒲松龄还写狐仙鬼怪呢,难道人们还能真的去找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或者去找讲故事的这个人?

齐谐的出处

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庄子·内篇·逍遥游》中记载的,一个擅于讲神仙鬼怪传说的人物。

有说,齐谐是本书,因为有志怪类典籍的说法,而这个志怪的叫法,却是来源于这篇《逍遥游》。

志怪类典籍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如东晋干宝《搜神记》、葛洪的《神仙传》、陶潜的《后搜神记》等,东汉东方朔《神异经》、西汉郭宪作的《洞冥记》……也都算作志怪典籍。

但却并没有,例如《搜神记》者,志怪者也……这种说法,大多是“冰蚕志怪岂同条”“留诗非志怪”……这样的话。而且先秦就有志怪类典籍的话,并不会只有《齐谐》这一篇。

所以,我认为齐谐人名,而非书名。

庄子,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姓庄,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都是其中的名篇。

传说,庄子隐居南华山,所以,唐玄宗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是《逍遥游》中的一段鲲鹏传说,讲的是一条可以变成大鸟的大鱼,而这个故事就是齐谐说的。

齐谐说: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夷坚的出处

夷坚闻而志之。

在《列子?汤问》中,也有一段是描述鲲鹏的传说:

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意思是:在极北的冥海,是天池,有一种叫作鲲的大鱼,还有一种叫做鹏的大鸟,大家都见过吗?大禹就见过,伯益知道后,给它们起的名字,夷坚听说了,就记载下来。

这段话中的“闻”,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夷坚就是个人。

列子,周朝郑国圃田人,东周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传承人物。《列子》是后人整理为他整理的著作,被尊为“冲虚真人”。

大禹是谁,大家都知道尧舜禹,“三皇五帝”一类的人物;伯益,传说是黄帝后裔。这两位都是名人,相信夷坚应该也是当时的名人,也许是讲故事的名人。

借助名人,增加自己文章份量和可信度,现在人还在使用这种写作方法。

总结

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

案史讫称山海经禹本纪,所有怪物,余不敢信,是其书本在汉以前,列子称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其言必有所受,特后人不免附益,又窜乱之,故往往悠谬太甚,且杂以秦汉之地名,分别观之可矣。

这段话就是想告诉人们,书中记载那些描述鬼怪的传说,也许是后人胡乱添加上去,随便看看就可以了,不用刨根问底。

一个传说,经过多人口耳传递,难免会有不同版本出现,即使内容迥异也不足为奇。传说能够流传下来,传播、记载这个传说的人数,也不仅仅是少数几人就能够做到的。

齐谐与夷坚,这两个人,无论是作者杜撰,还是真实存在,对我们阅读理解先贤们的著作,都不构成阻碍,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也遗留下来大量的历史古籍,良莠不齐、删改缺失都属于正常现象,也阻挡不了我们发掘学习,所以,无需再去纠结,齐谐与夷坚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言文两则作者简介

《学奕》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两小儿辩日》作者:列子,汉族,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著有《列子》。《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你一定知道《愚公移山》,但你知道列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老子与庄子之间承上启下传承人,被尊奉为“冲虚真人”。他安贫乐道隐居四十年,潜心著述。弟子及后学汇编其作为《列子》(又名《冲虚经》),至西汉仅遗八篇,共140章,由哲理散文、神话和历史故事、寓言等组成。

列子修道九年即可御风而行(庄子于《逍遥游》中曾有记载),常于春天乘风游八荒,所过枯木逢春万物生。他甘居贫苦,荣辱不惊。时人劝执政者子阳赠其十车粮食充饥,列子坚拒,向妻子解释:“子阳今日听人言赠粮,异日亦可因人言罪我!”后子阳于政变中被杀,党羽受株连被杀,列子安然无恙。75岁卒。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余音绕梁、高山流水、杞人忧天……这些寓言故事均出自《列子》。

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作者简介: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列子(本人与弟子)著有《列子》,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列子》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列子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後始残缺。其後经由张湛蒐罗整理加以补全。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其中《两小儿辩日》被纳入小学语文人教版6年级下册第1篇课文;《愚公移山》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9年级下册第23课,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11课。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

列子汤问一书的介绍

作者是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列子》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