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德国失败原因)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库尔斯克会战这个问题,库尔斯克会战德国失败原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库尔斯克会战是不是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是什么库尔斯克会战,如果希特勒把西线所有能抽调的部队全部抽调过来,能打赢苏军吗为何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国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库尔斯克会战德国失败原因希特勒制定库尔斯克会战计划的时候,最大的失误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库尔斯克会战这个问题,库尔斯克会战德国失败原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库尔斯克会战是不是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是什么
  2. 库尔斯克会战,如果希特勒把西线所有能抽调的部队全部抽调过来,能打赢苏军吗
  3. 为何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国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4. 库尔斯克会战德国失败原因
  5. 希特勒制定库尔斯克会战计划的时候,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库尔斯克会战是不是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是什么

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初,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苏联红军趁机反攻并且收复大片国土。德军在后撤的同时,南方集群司令曼斯坦因开始有计划的放弃部分据点,诱使苏军深入。因为苏军已经连续进攻了三个月,战役进攻略显疲态,进攻速度减慢。曼斯坦因趁机收拢溃败的德军,在得到后方的补充之后,重新组建南方集群,并且向苏联红军发起反扑。重创苏联西南方面军,并且通过哈尔科夫战役将苏军赶回库尔斯克地区。此时在整条战线上,库尔斯克成为一个突出部嵌入德军防线。

曼斯坦因认为机会来了,只要围歼库尔斯克的苏联红军,就能把战线拉平,甚至重新夺回南线的战场主动权。他这一想法得到了希特勒的肯定,并且制定了围歼苏军的“堡垒计划”!等到德军准备充分以后时间已经到了43年的7月份,对面的苏军已经把库尔斯克打造成了一个防御“堡垒”,防御库尔斯克的有两个苏联方面军合计133万人;后方还有一个苏联草原方面军做预备队,有57万人。7月5日,苏联的炮击拉开了德军进攻的序幕。德军用于南北围歼的部队有78万人,远远少于苏联防御的部队。所以结果可想而知,苏联不计成本的消耗,击溃了德军的进攻。

此役德军伤亡20多万,超过1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严重打击了德军的气势,德军仅有的进攻力量也在这里消耗殆尽。至此,东线德军仅存的一点希望破灭,彻底丧失了战场主动权,进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苏联红军则开启了全面进攻的狂潮。所以说库尔斯克会战也是二战的一个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战役终结了德军的全面进攻,希特勒只好把德军改为南北两翼重点进攻。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南部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起初德军进展顺利,并且一度攻占九成的斯大林格勒城区。而苏联为了扭转局面,采用钳形攻势“天王星行动”,成功围歼了攻入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重创德军的南方集群,导致希特勒的重点进攻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可以说是苏德争夺战场主动权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德军的失败意味着在东线战场基本丧失了战略主动权。我是铁血步兵1927,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感谢支持!

库尔斯克会战,如果希特勒把西线所有能抽调的部队全部抽调过来,能打赢苏军吗

这个问题问的太不严谨了!首先希特勒不会蠢到把所有德军压到库尔斯克。如果他这么干了就相当于把整个西欧让给盟军了,法国都不用美军来解放,自己就把自己解放了。盟军登陆西西里岛根本都不用放一枪一弹,直接开着坦克往前冲就行;英法联军直接横渡英吉利海峡,互相比赛看谁先跑到柏林。这不是战争了,完全就是美英法三国军队的赛跑!甚至直接出动空降兵,蛙跳作战。

在一点如果希特勒真的把西线所有兵力调到东线,这个调兵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堡垒计划”原定进攻时间是5月4号,就因为准备不足才推迟到7月5号,这段时间让苏联加强了库尔斯克战场的防御体系。如果德国再拖到等西线兵力全部到达库尔斯克再发动进攻,估计那时候苏联也会集结更多兵力。

假如说希特勒施法把西线所有的兵力通过魔法阵瞬间转移到库尔斯克战场。那么“堡垒计划”绝对会胜利。在7月5号“堡垒计划”执行时,德军有90万人,德军西线兵力大概有130万人,加在一起就是220万人,而苏联三个方面军共计190万人。“堡垒计划”从理论上讲是很成功的一个作战计划,而从实际上讲就是个失败的作战计划,因为德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他实现这个计划。而现在希特勒把西线所有兵力集结到了库尔斯克,那么现在德军就有足够的兵力来打赢这场战争。很可能德军依靠先进的装备加上充足的兵力围歼了库尔斯克的苏军。大不了苏军再损失一百多万人。在东线德军不出意外会重新掌握主动权,搞不好再打回莫斯科,然后再来一场莫斯科保卫战!但是有什么意义呢,法国自己就解放自己了,西线也归盟军了,战争输的更痛快。

为何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国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如果仅仅因为在这场会战中损失了相当数量的装甲兵力,我们就单纯的认为这导致了德军失去了整个战略主动权是片面的。诚然装甲部队的损失必然会导致东线德军的防御能力削弱,但是只要采取适当的战略战术,如适当的撤退以“空间换取时间”避开苏军的战略反攻,待装甲部队实力恢复后还是可以再度进行决战,争夺战略主动权的,就像苏军在1942年那样。

导致德国失去战略主动权根本性的原因除了兵力的损失外,决定性的就是战线的极大延长,盟军登陆西西里岛,使得现在整个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海岸线都成为了前线,任何一处都有被登陆的威胁,德军不得不处处设防,不止需要大量的兵力,物资的需求同样巨大,因为要建造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以抵御盟军舰炮的打击。1943年9月份,盟军将大量的部队集结于英国本土南部地区,以造成即将发起登陆作战的假象,不管此举有没有骗到德军,德军高层也意识到必须要立刻加强西线的防御,就这样从意大利南部到北面的德国边境,德军需要驻守的海岸线长达3000英里,如果要全面进行防御,则至少需要300个师(一个师的防守宽度在10英里左右),这意味着德军在东线的兵力今后不可能会有增长了,甚至还会削弱以加强其他战线的防御力量,东线德军再也不可能恢复强大的战略进攻能力了,这就是战略主动权的丢失。

从兵力的具体分布上也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在盟军登陆西线前,德军驻扎在东线的有157个师,相比至少减少了25%的兵力;挪威和芬兰驻扎了19个师,相比之前多了3个师;法国和丹麦等国家驻扎了57个师,此前是32个;意大利驻扎了27个师,此前是不到5个师;巴尔干驻扎了25个师,此前是4个。德军削弱了东线的兵力以加强西线和南线的防御,新组建的部队也大多投入到了这里,德军已经无法再像1942年集中兵力进行某方向的战略进攻,兵力都用于了大大延长的战线防御之用了,德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因为每个防线都缺乏兵力,都不可能被大量的抽调,只能是坐等盟军发起进攻了。

库尔斯克会战德国失败原因

19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获胜的苏联红军乘胜追击,德军节节败退。曼施坦因主动放弃一些重要据点,诱敌深入,他抓住苏军战线过长的弱点,在哈尔科夫发起反击,重创苏军。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哈尔科夫反击战结束后,在库尔斯克地区两军阵线上形成了一个凸出部。两军陷入僵持,一场著名的坦克大战即将展开。

库尔斯克会战,一场大规模对攻战,一场坦克大战。德国天才指挥官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与苏联著名元帅格奥尔吉·朱可夫的一场对决。

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双方共投入约280万兵力,8000辆坦克。

其中7月12日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后被人们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成为一个传奇。战斗结果是德军进攻受挫,苏军全面反击,获得了会战的胜利。可以说此次会战是苏德战场的一个分水岭。

装备精良的德军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战机贻误

从曼施坦因建议进攻开始,到希特勒同意进攻,这之间一共有4个月的时间。

3月10日,曼施坦因建议发起进攻,但希特勒希望等待虎式坦克、斐迪南等新型装甲到位。

4月15日,希特勒签署6号元首令,制订“堡垒”计划,准备进攻,此时距曼施坦因提出的进攻日期已经一个多月。

5月10日,苏军已经做好防御准备。进攻的最佳时期已经失去,但德军现在进攻仍有获胜可能。

6月17日,德军参谋部反对计划,认为战机已过,但希特勒一意孤行,坚持要求进攻,直到7月5日计划才得以实施。

苏军利用这段时间设立6条防线,纵深120多英里,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仅第一道防线就埋下了94万枚地雷。

第二,兵力对比悬殊

德军方面:

78万名士兵、2928辆坦克、9966门火炮、2110架飞机

苏联方面:

191万名士兵、5128辆坦克、25013门火炮、2792架飞机。

军力对比上德军全面落后于苏军。德军拥有虎式、费迪南等性能优越的坦克,但数量上不成规模。苏军的T-34系列坦克虽然性能火力不及德军,但数量庞大,足以和德军抗衡。

苏方三个方面军对德国第9和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占2.4比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1.9比1的优势。此外,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和第2坦克军也被部署到了库尔斯克地区,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在军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迁到远东的苏联军火工业终于开始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同时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抵达。

经过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战斗素质明显提高。德军却在这两次会战中失去大量优秀官兵,实力大不如前。

第三,战争形势

蒙哥马利和巴顿将军指挥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根本无力抵抗。

7月13日,希特勒抽调包括党卫第二装甲师在内的进攻主力部队回国防守,曼斯坦因没有了任何的进攻资本。

从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精锐第六集团军的覆灭,再到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可以说德军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一定胜利,伤亡比也比苏军少,但是战略上德军已经失去了主动权。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几乎被打去了脊梁。东线战场苏军原本成曲线状、参差不齐的防线变成了一条坚固的直线,可以说苏军从战争初期的惨败逐渐稳住了脚跟,缓过劲的苏军开始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和装备。

希特勒制定库尔斯克会战计划的时候,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和其他重大战役一样,希特勒在战役组织上考虑的太少,而在其他方面又考虑的太多,由于库尔斯克突出部这一目标实在是太过明显,苏军必然会重点加强突出部的防御,德军首先在进攻突然性上就已经丧失了,在具体进攻战术上也没有创新,还是老一套的“钳形攻势”,虽然兵分两路是合围大量苏军的有效战术,但是这一优势要到突破苏军战术防御地幅取得机动自由后才能得到体现,鉴于苏军构筑了强有力的纵深防御阵地,“钳形攻势”无疑会大大分散德军的进攻兵力,增加德军突破的难度。希特勒唯一注重的就是技术型作战装备的优势,一味的强调豹式、虎式坦克以及对地攻击机的技术优势,甚至为了等待这些装备而大大推迟进攻的时间,这让德军彻底和胜利无缘,德军的进攻一开始就毫无胜利希望。

从战略上来看,德军为库尔斯克会战的投入与目标并不相称,德军原本希望通过消除库尔斯克突出部从而使自己的战线可以缩短240公里,与此同时还可以消灭位于突出部内的大批苏军集团和前来增援的强大预备队,从而使苏军暂时失去反攻的能力,也使德军能够继续维持现有的防线,尤其是守住北面的奥廖尔突出部和南面的顿涅茨地区。奥廖尔突出部在军事上毫无意义,至少对于防御中的德军是这样,希特勒不愿意放弃这里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希望继续保持这个突出部从而对莫斯科形成一种持续的潜在威胁,证明德军只要时机成熟仍旧准备再度进攻莫斯科。而顿涅茨地区则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这里是最重要的煤炭区,而煤炭对于苏联的重工业至关重要。另外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对周边的土耳其、芬兰、罗马尼亚都产生重大影响,他们对于德国能否取得胜利已经大加怀疑,希特勒需要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和胜利来恢复其政治影响力。

也就是说,发起库尔斯克会战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经济、国家声望方面的考虑,军事上的目标只能算是战役级的,而德军需要为此投入全部的战役预备队,如此未免风险太大。从战略上来看,德国在今后的最重要目标就是阻止盟军开辟西线战场,由于不能确定盟军的具体登陆时间,德军必须要保持一支足够的战略预备队可供调遣,那么在东线德军应该主要依靠坚固的现代化防线来阻止苏军的反攻,从而将其装甲部队从前线撤出,保持其机动自由。长远来看,德军是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据守现有防线的,通过运动防御来迟滞苏军进攻的同时,在后方的有利地带上构筑一条永备钢筋混凝土防线是最节省兵力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将其装甲部队解放出来,步兵师在野战工事中是不可能守住防线的。

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并没有发挥出进攻者的优势,其步兵实力太过薄弱,无法为进攻中的德军装甲部队提供有力的掩护,为此德军不得不由装甲师来承担不断拉长的侧翼掩护,导致这些装甲师无法参与到主要进攻作战中,其结果就是德军装甲部队失去了扩张胜利的能力,“装甲急袭”演变为缓慢的推进,使苏军可以从容的调集战役甚至大后方的战略预备队发起强有力的反击。如果说德军在4月初发起进攻还可能有胜利的希望的话,那么希特勒将进攻推迟到7月份就彻底宣判了这场会战的“死刑”,德军毫无取胜的可能。

关于库尔斯克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德国失败原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