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小时候背书的故事是真的吗

其实曾国藩的故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曾国藩小时候背书的故事是真的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曾国藩的故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关于曾国藩贫勤奋,富节俭的故事孔子认为不是帷裳,一定要裁掉多余的布。出自<论语>,"非帷裳,必杀之"。汉文帝,他常穿粗丝衣服,他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衣服拖地。帷帐不得织

其实曾国藩的故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曾国藩小时候背书的故事是真的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曾国藩的故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关于曾国藩贫勤奋,富节俭的故事

孔子认为不是帷裳,一定要裁掉多余的布。出自<论语>,"非帷裳,必杀之"。
汉文帝,他常穿粗丝衣服,他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衣服拖地。帷帐不得织纹绣锦,听说建露台贵就不建了。大概出自<汉书>。
曾国藩看到他的女儿穿一条绸裤,就让她换掉,他的家书里常有教导子侄多养猪,多种竹的话。出自他女儿曾纪芬的回忆和<曾文正公文集>
大概是这样。

关于曾国藩自强不息的故事

早年的曾国藩并不聪明,科举考试接连失利。

在一次乡试中,甚至被湖南学政当众羞辱,他屡试不第,考了足足七次才成为秀才,可谓命途多舛。

曾国藩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本身就承担着巨大的家族压力,心中况味可想而知。

智力不如别人,就只能一点点努力,进步一点是一点,他时刻检省自己,书本不舍,日课不辍,坚持了几十年。

曾国藩对自己儿子说:“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困境之中,勤奋刻苦,一步步走,慢慢熬过去,自然可以不断精进。

不仅对自己如此,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是这样。

所有的曾氏子孙必须自己洒扫庭院,从小杜绝他们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才有回报。

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都有哪些故事

曾国藩与左宗棠、胡林翼同称晚淸“同治中兴”的三大名臣。左宗棠与曾国藩在晩清的政坛上相爱相杀,最初两人称兄道弟,互相扶持,但他们脾性不同,矛盾不断,两人之间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

故事1:文人吵架的方式:

有一次,左宗棠、李鸿章又杠上了,曾国藩为缓和气氛,就改换话题,说咱们对对子吧,并出了上联:”季子自鸣高,与人意见常相左;”是说左宗棠喜欢自鸣得意,常常为了标榜自己而特立独行;联中嵌进”左季高”(左宗棠的字)三个字,开了一个玩笑。

那知左宗棠听后,十分生气,直接对了个下联:”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有何曾?”说我看你曾国藩说自己以身许国,真说到经世济民的学问,你又懂得多少!下联也嵌进”曾国藩”三个字。

古人出于尊敬,一般称人的字,而不称名,但是,这是左宗棠以牙还牙,直呼其名,比起上联”季高”的字呼更加狠辣。曾国藩本想借对联化解纷争,不料左宗棠不吃这一套,最终闹得个不欢而散。

故事2:凭什么“曾左”

关于左宗棠的高傲,还有一个故事。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曾国藩年长于左宗棠,并且对左宗棠又多次提拔举荐;人们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但左宗棠很不服气。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中则无曾公。”左宗棠听后沉思良久。

故事3:死后挽联称晚生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矛盾有很多,后来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曾国藩突然去世,千里之外的左宗棠派人送来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不负平生。

挽联署名晚生,让人感慨,左宗棠一生颇为自负,决不肯屈居人下,但这次却署名晚生,实为罕见。

人生知己难求,更难得棋逢对手。

如果觉得不错,请关注我的平台号“文史华夏”,有一篇《一生不服曾国藩,挽联自称为晚生》,就是写的他们的故事。

曾国藩上书屡败屡战的典故是讲的什么

在有关曾国藩的各种故事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屡败屡战》了。据说,文正公与太平军交战,却总是被杀得屁滚尿流。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曾国藩也面临着如何向皇帝汇报的问题。因此,奏折中便出现了“屡战屡败”的字样。这样的奏折送上去,能不被皇帝骂成狗吗?于是,一个聪明的幕僚提出建议,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虽然只是把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内里的含义却大不相同。皇帝一见之下,不由得体察了曾国藩虽然失败却依旧致力“剿匪”的辛苦与坚韧不拔,不但不惩罚,还安慰了他。“屡败”,是能力问题,而“屡战”则是态度问题。在更有本事与更忠诚的部下之间,领导们显然更喜欢后者。

然而,这个故事据湘军史专家考证,并不见于《曾国藩全集》中的任何奏报。由此推理,当是后人附会。

其实,但凡对晚清官场的历史有一点了解,就会明白“屡败屡战”只不过是一个民间段子。

首先,“屡败屡战”的背景必须是咸丰皇帝很闲。虽然当时的清廷内忧外患,每天的奏报像雪片一样从全国的四面八方飞来,他还是会像中学生作阅读理解一样,细细揣摩曾国藩奏折中的含义,并推敲出两个字如果颠倒位置。会有什么不同?

其次,如果屡战屡败,那还是湘军吗?

要知道,湘军可是最终平定太平天国的部队,战斗力在咸同期间绝对是国内一流的。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屡战屡败?

具体分析一下好了,众所周知,曾国藩最窘迫的时光莫过于两次跳水。第一次是在湖南靖港,那也是他初出茅庐,与太平军的第一战。当时,他所带的部队被敌人杀得大败而逃。曾国藩为了力挽狂澜,插大旗提宝剑拦住部下,高喊“过旗者斩”。谁知,逃跑的湘军也很聪明,他们绕过凶巴巴的领导,继续逃走了。羞愧难当的曾国藩来到靖港对岸的铜官渚,跳进了初夏的湘江。

曾国藩的确在靖港败了,然而,与此同时,他手下的另一支湘军在湘潭取得了巨大胜利。之后,便是湘军一路高奏凯歌,太平军退出了湖南。随后,湘军杀出湖南,沿长江东进,立马开启了“屡胜率战”模式,克岳州、克武昌,半壁山大战,更杀得太平军大败。这样的曾国藩,怎么能称之为“屡败屡战?”

不过,曾国藩胜利的神话很快就要被打破了。半壁山大战后,湘军水陆大军开到了九江湖口一带,他们在这里遭遇石达开指挥的太平军,吃了败仗。

九江湖口之战,又称为湖口大捷,这次战役,不但在太平天国历史,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次转败为胜的著名战役。

湖口大捷之前,是湘军步步紧逼,太平军节节后退,千里之遥湘军势如破竹。当时,驻扎的天京城外,身为江南大营统帅的向荣已经准备和曾侍郎的水军胜利会师,然后联手攻打长毛的大本营了。然而,正是湖口大捷让太平天国彻底翻盘,也使曾国藩势必不能前往天京,去赴向荣的约会了。

曾国藩第二次跳水,不,应该确切地说,是跳水未遂一事发生在湖口。

那是一个深夜,太平军名将罗大纲夜袭敌营,一把火烧得敌人屁滚尿流。曾国藩的座船被夺,多年保存的文稿图书连同咸丰皇帝刚刚赏赐下来的黄马褂同时丢失。慌乱中,他又打算跳水了。这次,可是数九寒冬,比不得上次的初夏,跳进去,不淹死也冻死了。然而,在众目睽睽下高呼着去死,一般来说是做不到的。左右随从拉住文正公,他连靴子边都没有沾上一滴水。

那么,从这时起,曾国藩开始“屡败屡战”之旅了吗?

怎么可能?

湖口大捷太平军的确令湘军损兵折将,但一来太平军并未吃掉湘军,二来太平军根本没有能力把湘军从九江赶走。直到湖口大捷结束后很久,湘军和太平军依旧在九江湖口一带相持。平心而论,只能说是一个不败不胜的局面。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那湖口大捷怎么能说是转败为胜的经典战役呢?答案是湖口大捷的胜利在战场之外。正在曾国藩与太平军相持在九江湖口之际,另外一支太平军自安徽杀出,奇袭了湖北,并迅速夺回了武昌。

湖口,就好比一个小小的支点,撬起了整个太平天国的国运。所以从一隅来说,九江湖口的战局是僵持,但从全局来说,这就是一场大捷。

那么,曾国藩要对清军全局的失败负责吗?

答案是否!

我们都知道,湘军在之前占领武昌后,咸丰为了奖赏曾国藩的战功,曾经命他署理湖北巡抚,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收回了任命。所以说,湖北是不归曾国藩管的,他只是九江湖口局部战场的负责人。咸丰要追究责任,有湖广总督杨霈和新任湖北巡抚陶恩培在前面顶着呢!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决定了曾国藩绝不可能在奏报中用“屡败屡战”形容自己。

那还用问吗?无论是湘军淮军还是绿营,都是讳败为胜的。天高皇帝远,打了败仗还能文过饰非吹成大捷,更别说与敌人交战有胜有败了?除非,失败太大了,无可掩饰,但即便这样,曾国藩的一支妙笔生花,都能尽量减轻皇帝阅读时的不愉快感。他会以退为进,先向皇帝承认错误,还会把胜利和失败掺和在一起上报。我们看一看曾国藩在湖口跳水未遂后写下的这个奏报题目:《水师三胜两挫外江老营被袭文案全失自请严处折》,真可谓把官场文字游戏的滑头运用到极致了。

所以说“屡战屡败”就是个抖机灵的段子,大家听听也就算了。

曾国藩小时候背书的故事是真的吗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难判断,但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两点:

1、曾国藩学习非常刻苦。

2、曾国藩早年读书确实有点笨。

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

曾国藩虽然学识渊博,才学深厚,但是学习的进度是很慢的,这和每个人的天资有关系,所以他背诵文章的时候速度都很慢。有一次一个小偷悄悄地潜入曾国藩的家,本来想偷东西,不过正巧赶上了曾国藩从学堂上回来,于是小偷就躲在暗处,想的等曾国藩休息入睡之后再出来行窃。那天老师给曾国藩留下来的任务是背诵一篇文章,曾国藩却迟迟背不下来。

这下可急坏了长时间等待的小偷,要知道曾国藩如果背不下来他可就没办法行动。到最后,小偷终于忍不了了,跳了出来当着曾国藩的面背诵了一遍曾国藩刚才一直在读的文章,并且斥责他背书太慢,然后就骂骂咧咧地逃之夭夭了。曾国藩哭笑不得,既为自己居然连一个小偷的背诵速度都不如而感慨,也为这件无厘头的事情感到可笑。

后来,曾国藩做了官,还再一次遇见了当年嘲讽他的这个小偷。起因是这个小偷偷一户人家的钱财,结果被人家抓个正着,抓到了曾国藩面前,想让曾国藩帮忙定罪。曾国藩觉得这个人看起来好像在哪里见过,仔细一想,记起来是当时讽刺他的那个小偷,曾国藩感到很奇怪,就疑惑地问这个小偷:为什么你的背诵速度这么快,本来应该有很光明的前途的,你看看我,有这么笨的一个脑袋,现在都做地方官员了,你怎么还在做这种偷偷摸摸的行当?小偷这回无话可说了。这就是曾国藩和那个小偷的故事。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2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