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台大人是什么官(级别又高的官是什么)

大家好,关于制台大人是什么官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清朝既有实权,级别又高的官是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清朝布政使是个什么官,是现在的省长吗清朝既有实权,级别又高的

大家好,关于制台大人是什么官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清朝既有实权,级别又高的官是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清朝布政使是个什么官,是现在的省长吗
  2. 清朝既有实权,级别又高的官是什么
  3. 李鸿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时是什么官职

清朝布政使是个什么官,是现在的省长吗

布政使是明朝时期设置的地方行政长官,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也称为藩司。最早的布政使确实是有行一省长官的权力,但明朝皇帝为防止地方官权力过大,由中央派出官员巡抚某省,久而久之,巡抚变成了一个常设的地方官员,布政使与按察使则成了巡抚的属官。

清朝沿袭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在省内仍设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并且在巡抚之上,又设总督管理一省到三省不等的地方,还设有满人驻防的各地将军,品级皆为从一品。巡抚为正二品,布政使为从二品,按察使为正三品。

那么,清朝的布政使主要的职权有哪些呢?

第一是承宣政令,即为接受朝廷的政令文件,下达到本省各道,厅,府,州,县,并督促其贯彻实施。同时,布政使也要考察各地方官员的业绩,汇总情况,上报督抚及朝廷。

第二是管理本省的财赋。布政使在清朝通常被称为藩台大人。藩台衙门里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叫做藩库。这里是一省钱粮的总仓库,藩库的收支,做账,徭役,赋税的征收,朝廷的上缴,官员俸禄的发放,总之所有跟钱粮沾边的事情都与藩台有关。

第三是组织官员的提调考试及选拔。由于藩台汇总政绩,因此,各道,厅,府,州,县官员的考核就成为藩台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地方官员三年一任,三年宾兴,藩台衙门要根据政绩对官员的提调任免进行上报,以便下级官员能够得到合理的升迁任用。

综合以上三项布政使的职能,清朝的布政使只能相当于现在的分管民政,人事,财政的副省长,巡抚才能相当于是一省省长。

清朝既有实权,级别又高的官是什么

皇帝以下有权力的,就是大清朝的摄政王,权柄极大,总领朝纲,对国家大政全责指导,清初的睿亲王多尔衮,清末的醇亲王载沣,都曾出任摄政王,权倾朝野,不过与其说是官员,他们更是宗室皇族成分多一些,体现着浓重的家天下特征。

再往下,可能就得轮到顾命大臣,这些人基本上皇帝冲龄即位,对国家政权毫无把握,由上任皇帝临死前在宗室、功臣、故旧之中简选他认为有力而忠诚之人担任,权柄也极大,主持朝政,控制内外,如有跋扈者,甚至可以废立皇帝,如鳌拜。

为了保证爱新觉罗氏的皇位,牵制顾命大臣的权力,这里还要提出一个两宫皇太后(生母与嫡母),她们可以与闻朝政,参与决策,虽是女人,却也很有权力,威望甚重,有名的孝庄皇太后,孝钦皇太后都曾是两宫皇太后之一,孝钦皇太后还搞了个“垂帘听政”.

以上除了皇帝不算,说的都是清朝的“特别官”,因为只有在朝廷出现特别的情况–幼帝即位时,才会出现,至于平常时期的常设官员之中,要想找个最大的实权官儿,几乎没有,为何?

清朝的中央政治制度,与其说是责任制,不如说是委员制,各个部门的主要官职,如六部尚书、侍郎,其满、汉各设一职,就算是“中堂”这样的明高爵显的官职,也分“满中堂”、“汉中堂”,权力二分,责任亦二分,相互掣肘,只有理藩院是没有这样的委员制度的。

这里着重说军机大臣制度。

有人说“军机大臣”是实权高官,也不尽然,军机大臣或者军机章京,其机构组成,更像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没有决策权,所有处置决策都由皇帝做出,军机处不过抄写旨意,转发各层机构而已,与汉代之宰相开府,唐朝之政事堂,明代之内阁辅臣决断大事,绝不相同。

军机处的构成,也采用委员制,满汉各有定员;而军机大臣之设,与其说是官职,不如说是一种“差遣”与“名衔”,因为军机大臣本身在朝廷就有职务,必须有皇帝“入值军机处”的旨意才能成为军机大臣,也就是“以某某职入值军机”,而皇帝也可以一道旨意将某大臣开出军机处,而该大臣也只不过是回本职办公,也还有可能再次回到军机处,一言以蔽之,军机大臣和朝廷中央、地方官员制度不同,他本身没有一套标准的升迁制度,全靠皇帝一人的喜好罢了。

“内阁总理大臣”职务,他是由清朝进行政治改革而产生的,历时太短,1911年5月成立,1912年大清朝就寿终正寝了,这个制度未经过系统运行,几乎是昙花一现,虽然总领内阁,可清朝并未实现君主立宪,头上顶着皇太后、皇帝、摄政王,控制国政,而袁世凯是个异数,手握重兵,乘着辛亥革命的风头,逼退了摄政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是个实权派的个人,可不能说他的“内阁总理大臣”是最大的实权官。

最后说说清朝九大总督(九大封疆大吏)清朝时期“总督”一职是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呼,经常被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可通过兼兵部尚书从而高配至从一品。与主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一般兼管数省,同时兼掌军务。清朝设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还有河道、漕运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清朝总督算得上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了。

李鸿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时是什么官职

看过清朝影视剧的人大都对“中堂”这个称谓很熟悉,和珅、刘墉、李鸿章等都被叫做“中堂”,可见中堂并不是平庸之辈可以当得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内阁大学士,在清朝时期为正一品官员,所以被称为中堂。

中堂这个称谓最早在唐朝开始出现,唐朝时继续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且设立多宰相制度,尚书省、门下省以及中书省这三个部门的最高首领就被称为宰相,宰相们商议朝政的时候都在政事堂,一开始政事堂设立在门下省,公元683年移到中书省,后来就因为在中书省办理朝政而取名为中堂。

然而到明朝时,明太祖为了扩大君主的权利将中书省以及宰相制度废除,由帝王直接管理六部。公元1382设置大学士,内阁制度最终形成于公元1402年,成为皇帝咨询政务的机构,一开始内阁大学士的权利并不大,只是作为政权顾问,终极决策权还是在皇上的手中。

到明仁宗、明宣宗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地位逐渐受尊崇,实际上掌握着宰相之位,由此内阁成为明朝的政务中枢。大学士的办公地点就在内阁,掌握着决策的权利,中书分别位于东西两侧,而大学士在中间,所以这时期就称大学士为“中堂”。清代笔记小说中就有关于中堂的记载,“翰林院中掌院学士居于两旁,内阁大学士坐于中堂,因此称阁老为中堂”。

内阁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公元1644年,也就是顺治元年,多尔衮下令:明朝原来的内阁、六部等官员和满官一起共事。这就形成了清朝的内阁制,满汉大学士一起办事,不过一直到雍正八年才将满汉大学士的官级定为正一品,成为了朝廷中品级最高的文官,相当于宰相。

清朝的六部也由大学士兼管,六部尚书同样也是满汉两个人掌管,办公的时候就坐在大堂的两边,如果其中有一个大臣是大学士的话就会坐在中间,“中堂”之称也就由此而来,除了内阁大学士之外,协办大学士也使用这一个称呼,中堂逐渐成为对大学士的一种尊称。

不过中堂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虚名,以表示对官员的尊重,并不代表着拥有实际的权利。清康熙年间,具有决策权的是南书房,派几名大臣在南书房值守,参与政务商议,只不过它不算是正式机构。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大约有三到六名官员,成为朝廷政权中枢,基本上皇帝颁发的诏令都出自这里,但是正式的诏书还是从内阁发出来,于是内阁还是名义上的宰相机构。

正如前面所说的李鸿章被大家叫做中堂,是因为他曾经是武英殿大学士,后来又升为文华殿大学士,这在当时是特别尊贵的品级,所以被称为“中堂”也就无可厚非。另外他也实际掌管清朝经济、政治、军事大权几十年,身居百官之上,出访的时候总是享受宰相的礼遇。

我是篱上青,欢迎吐槽,评论,点赞,喜欢的朋友点击关注哦!

关于制台大人是什么官,清朝既有实权,级别又高的官是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2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