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5坦克?t34参加二战了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t35坦克,以及t34参加二战了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苏联研发KV1坦克有什么故事战斗力怎么样T-34坦克在二战中表现如何t34参加二战了吗苏联研发KV1坦克有什么故事战斗力怎么样谢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t35坦克,以及t34参加二战了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苏联研发KV1坦克有什么故事战斗力怎么样
  2. T-34坦克在二战中表现如何
  3. t34参加二战了吗

苏联研发KV1坦克有什么故事战斗力怎么样

谢谢邀请,说起苏联KV-1的研发,这个其中的故事不少,这个说来话长,你都想不到KV-1坦克最初发展路线,我的回答比较长。

这个还得从他的起源说起。其实,KV-1是诞生在多炮塔潮流之后的,其诞生也脱离不了多炮塔潮流。多炮塔潮流主要起源于一战,在当时人们认为,拥有多炮塔的坦克可以在翻越战壕后,对步兵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击,以达到所谓的”陆地巡洋舰”的目的,被现代的军迷们称为”多炮塔神教”。这样的设计随后便在实战中被证明是十分不合理的,但是还是吸引了一大批在那个年代怀有理想主义的”教徒”们。各国也纷纷研发了属于自己的多炮塔坦克,如法国的夏尔FCM2C、德国的NbFz坦克、英国的”独立”号坦克,都是那个年代设计师们心中所怀有的”理想主义”的最好体现。而在20年代后期才逐渐安稳下来的苏联,在发展了自己的重工业后,也决心使自己的装甲部队壮大起来。

苏联设计师设计出的T35多炮塔坦克,多达5个炮塔

然而苏联的设计师们终究也成为了”教徒”,开发出了T28、T35等多种多炮塔坦克,并且都还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苏联设计师们兴致勃勃的决定继续往下开发新一代多炮塔坦克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出现了多炮塔坦克的不实用论,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反对声音。苏联的设计师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心血,但也推出了看似还算可行的多炮塔坦克方案,183厂就推出的T39坦克方案,在这款坦克的设计中安装了152mm、107mm、45mm等多种口径的火炮,意图延续自己的T35坦克的设计思路,万幸的是,这个方案最终被毙掉。

图中为测试中的T100坦克

随后又研发了两款多炮塔坦克,并且制造出了原型车,分别是SMK、T100。这两款坦克的设计主要由第一特别设计局和第二特别设计局来完成,两个设计局分别论证了可行性后,又在设计指标中要求两款坦克必须具备防御37毫米反坦克炮的能力,这个要求主要源自于西班牙内战中得来的经验,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可以轻易击穿当时的任意一型轻型坦克,而苏联设计师们开发并量产出来的两款多炮塔坦克,其十几毫米的装甲厚度,又与轻型坦克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在T100和SMK的设计过程中,特意关注了一下防护方面,而SMK的研发也为后来KV-1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图中为SMK多炮塔坦克

第二特别设计局的SMK在设计中搭载了一门76.2毫米坦克炮,采用类似日本重巡古鹰级那样的上下炮塔的布置,上炮塔采用的是76.2毫米,小炮塔则使用的45毫米坦克炮,同时配备了多挺机枪作为火力补充。在其首上配备了60毫米装甲板,倾斜角度则为45度,首下配备了60毫米装甲板,倾斜角度为55度。上炮塔和下炮塔的装甲则均为60毫米均质装甲板,顶部装甲为20毫米到30毫米。这样的装甲防护,不仅仅可以抵挡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甚至在中距离可以抵挡75毫米反坦克炮的射击。

最早设计出来的AM34发动机,可以看到是12缸的设计

着重要介绍的一点就是,SMK所搭载的发动机,而KV系列的动力系统也在下文会讲到,这更有助于读者们充分理解到它们在战争中的”表现。”由于双炮塔布局加上较厚的装甲,SMK已经无可避免的设计成了庞大的车体,其车长达到了惊人的8.75米,宽度则为3.36米,庞大的尺寸带来的是55吨的车重。设计组不得不将AM34发动机改装作为动力装置,而这款发动机并非是为坦克研发的,而是为飞机研发的,是一款苏联大量生产的液冷飞机发动机。根据资料来看,设计组们是将海军版本的这款发动机经过修改直接安装上了SMK,没错,就是海军版本,这款发动机还被著名的G5机动鱼雷艇所使用。可以为SMK提供惊人的850马力,而设计组修改后的这个版本被称为GAM34BT。

在另外一个项目中,T100甚至要搭载152毫米坦克炮,称为T100Z

而第一特别设计局的T100坦克在总体上,和SMK无异,在装甲防护上、双炮塔布局上都较为相似,体重则比SMK重3吨,和SMK同样使用GAM34BT发动机。两款原型车随即在1938年全部设计完毕,并且斯大林同志也亲自看过,随后历史性的一刻便到来了。1938年4月28日召开的苏维埃国防委员会的特别会议上,斯大林同志发出了一个灵魂质问:”同志们,你们难道是想在坦克上开个杂货铺?”也许就是这句话,将苏联后来的重型坦克发展活生生的”掰”上了正轨,两个特别设计局的设计人员当场汗颜。

KV坦克的家族也不小

随后由科京领导的第二特别设计局迅速将SMK方案进行修改,将炮塔数量削减至一个,车体尺寸也因此大幅缩减,至此KV坦克正式诞生!

在1939年拍摄的KV1原型车,使用的是L1176.2毫米火炮

在1939年2月份,这个KV原型车方案被正式批准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工作,科京本人也就任KV坦克项目的总设计师,并且一直进行研发。而随后苏芬战争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得到了”良好”的实战测试机会,便立即将T100、SMK以及KV原型车编入到第20重型坦克旅的第91坦营的一个特别坦克连进行实战测试,而问题才刚刚开始。在最开始的测试中,SMK和T100还有KV都并没有暴露出较大的问题,因其本身测试环境和实战环境就不同,而在这场战争中,三款车的所有问题都完全的暴露出来,而KV的机械问题则一直贯穿了整个KV系列,一直到其退役。

参与苏芬战争的U0样车线图

而这次”良好”的实战测试机会中,三款车的表现都不尽人意。T100的实战记录尚不明确,因此无法进行讲解。而同为多炮塔坦克的SMK的境遇则最惨,在实战中压爆了一枚反坦克地雷,履带被炸断,维修小组在努力了两个月后仍旧没有结果,最终抛弃在路边,苏芬战争结束后才拉回来进行修理。KV则是表现最好的,但是三款坦克都有一大堆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型发动机的问题,虽然这款发动机可以驱动体积重达50多吨的SMK和T100坦克,但是变速箱和悬挂却承受不住,频繁的出现机械故障,这在较长距离的野战任务中是致命的,同时KV也出现过变速箱卡死的问题,但是并没有SMK和T100那么严重。因此在苏芬战争结束后,SMK和T100项目随即取消转换为其他项目,而苏军其研发重点转向了KV项目。

还搭载了45毫米坦克炮的U0样车

在苏芬战争中使用的是U0号样车,在参战之前这款车的炮塔还加装了一门45毫米坦克炮,可以看出设计中人员仍对多炮塔理念的不死心,意图通过双坦克炮的方式加强火力,但这样做只会增添车组人员的负担,因此在参战后就将这门炮拆除了。虽然在后期的KV生产中,多采用的是铸造、焊接工艺,但是包括这辆样车以及在早期的一小部分坦克中,则采用的是铆接的方式安装装甲板。

这个盖板是可以掀开的

KV-1的量产过程十分仓促,和T-34一样,基本是一边生产一边进行修改、升级的任务。因此各个年间生产的KV-1又有不同的改型。KV系列在设计上采用的是五人车组,分别是驾驶员、车长、炮手、副驾驶和机械师。驾驶位位于车体正面中间偏右,拥有一个潜望镜和一个小的盖板,这个盖板可以在平时行军的时候打开,以便获得更好的视野,在战斗则关上,采用复合的防弹玻璃层,但由于苏联战时的防弹玻璃质量太差,因此驾驶员在战斗时多使用潜望镜进行观察,但无论是潜望镜还是盖板,视野都极差。而驾驶员除了视野差的问题外,还因为KV-1没有助力操作系统而使得操作十分困难,十分的消耗体力。

这个便是苏军坦克的潜望镜,车长炮手各一个

在副驾驶则处于驾驶员左边,主要任务是操纵电台和车体机枪,因此任务并不算太重,也是全车组中任务较为轻松的一个。炮塔里的三人就不一样了,首先就是车长,由于并没有配备装填手这一职位,而使用的是机械师,因此车长不仅仅要指挥全车进行战斗,同时还要通过潜望镜寻找敌方目标,并且充当装填手为主炮和同轴机枪进行装填,因此任务繁重。炮手则主要伺候那门主炮,同时也会使用给他配备的PT47潜望镜进行索敌任务,在发现了目标后使用TMFD直瞄镜对目标进行打击。

而机械师的主要任务是维护KV-1那糟糕的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因此位于炮塔中后部一块空出来的地方,而机械师完全是一个鸡肋的存在,他的位置仅仅只有后部观察孔供他使用,而他仅仅是待在炮塔后部,或者是使用炮塔后置的那把机枪,而本来宽敞的炮塔在添加了机械师这一乘员后,显得十分拥挤,而机械师也时常会妨碍到车长的装填任务。因此在实际的战斗环境中,很多的KV车组并不会携带机械师上战场,因此大多数时候是四人车组。

弹药架在炮塔尾部

KV-1的炮塔内部有10枚左右的炮塔在炮塔内部的挂架上,而这10枚炮弹打完后,车长就必须弯腰掀开橡胶脚垫,去拿存放在车底盘弹药架的炮弹,除了炮弹外还有供机枪使用的弹盘分散在车底各处,因此车长进行装填任务还是十分困难的,不过有经验的车长会在闲暇时将炮弹事先移到炮塔内部的弹药架上,节约时间。而车中时常会充斥着空的炮弹壳、空弹盘、散落的子弹和油污,所以KV内部的操作环境还是很差的。

1940初期型,特点是安装位置极低的L11坦克炮

而KV-1的防护、火炮、动力系统则要通过KV-1的各种改型进行讲解,上面曾经说过,由于是一边生产,一边进行改进,因此KV-1在不同年间则有着不同的生产型号,在其中第一款量产型号则是KV-11940年量产型(也曾被称为1939年型,但于1940年开始生产),这款量产型和1939年在苏芬战争中参加测试的U0号样车大体相同。1940年量产型在制造工艺上使用的是焊接结构,而并非后来的整体铸造炮塔,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焊接工艺所使用的装甲板质量也有较好的保证,但也因此增加了工时,这也极大的限制了KV-1早期型号的产量,而在1940年开启了KV-1生产线后,当年仅仅生产了139辆KV-11940型。

换装了F32坦克炮的KV11940后期版本

KV-11940型的早期型号上使用的是L11型76.2毫米坦克炮,这款坦克炮的表现十分糟糕,而由于火炮布置的原因,在控制火炮俯仰方面也变的极其的困难,于是苏联在1940年后期开发了新坦克炮,KV11940型后期型使用的就是F32型76.2毫米坦克炮,倍径在31.5,使用的是BR350穿甲弹,穿甲弹内部有装药,可以在击穿坦克后在内部爆炸造成杀伤。穿甲弹的初速为662米每秒,可以在600米的距离上穿透60毫米的装甲板,备弹数则为111发。

在装甲防护方面,1940年量产型的最厚装甲部位达到了75毫米并带有角度,而顶部装甲则有了25毫米。识别1940年量产型的最好方式是观察炮塔,1940年型的炮塔使用的是焊接工艺,炮塔呈一个箱式结构,而炮塔下面则有了一个炮塔环,这个炮塔环则是早期的KV-1型最大的弱点,即使37毫米炮无法击穿KV-1型的正面装甲,但是也可以通过攻击炮塔环的方式,使炮塔环变形从而导致炮塔卡死,使KV-1坦克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T34所使用的V2发动机,V2K发动机是在其基础上得来的

动力方面,由于KV-1不再像SMK那样拥有超大型的车体,因此也无法使用早期开发的GAM34BT发动机,使用的则是V2K柴油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和T-34坦克所使用的些许不同,最大功率则达到了600马力,驱动KV-1的1940年型还尚可一用,但1940年型重达44吨的体重也使得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不堪重负。而KV-1的扭杆悬挂要相比T-34的克里斯蒂悬挂性能要稍好一些,但也只能扭杆悬挂能够适合这庞大的身躯了。

在1941年间生产的也有一部分是KV-11940型后期版本,装备有F32坦克炮的。正在1941年稳步推进KV-1的生产工作的时候,苏德战争爆发。这个时候我们就来看一下KV-1型坦克在战争中的真正影响和表现。苏德战争于1941年6月22日爆发,然而当时的苏联军方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而放松警惕,在当时苏联军队普遍认为德国人不会在短期内对苏联发动进攻,起码在43年之前不会,于是在战争爆发时,装甲部队还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编工作。在1940年苏联曾经计划拥有29个机械化集团军,29个军下辖61个装甲师,但实际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

在计划中,每个装甲师将会拥有超过1000辆各型坦克及车辆,对KV-1或者KV2的要求是每个装甲师至少配备50辆。然而在1940年只有139辆KV-1下线,而KV-2的数量则为110辆,苏联此次整编通过计算,至少需要3000辆KV-1来完成这项工作。但是根据数据来看,苏联在德国未入侵的状态下,只有在1942年末期才有可能完成整改工作。KV-1在1941年的产量为1252辆,KV-2产量为100辆(次年停产)。虽然有一部分军工业后迁的因素在内,但是1943年的KV-1产量则为1802辆,因此根据推算,就算没有发生战争,在1942年才能完成军队所需要的需求。

上面为F11坦克炮,下面为F32坦克炮

因为设定的目标太过理想化,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时仅仅只有一部分的KV-1、KV-2处于使用状态中,并且分散配备在了部队中。虽然早期的KV-1的76.2毫米火炮,完全可以击穿德国早期的四、三号中型坦克,其自身装甲防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挡德军反坦克炮的攻击,但是分散化的配置使得KV-1坦克在早期的苏德战争中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并且就坦克炮弹方面,苏联人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最初76.2毫米火炮是作为过渡型号使用的,苏联打算抓紧时间开发下一款的坦克炮,因此减少了弹药生产。而KV-1、KV-2坦克分散化的配置,也使得一部分KV坦克无法获得弹药补给从而丧失战斗力。比较极端的例子则是苏联的第七装甲师在战争爆发时有51辆KV-1和KV-2、150辆T-34坦克,但是每辆车只有约1发的弹药基数,并且一部分还为高爆弹,作为坦克对抗中主要使用的穿甲弹,则在1942年才开始大规模的进行量产,并且发放到部队中去。但也有一些部队,例如基辅附近的装甲师,它们就得到了足够的KV-1坦克,并且拥有良好的炮弹储备,在战斗中也诞生了一些王牌车组。

苏联所使用的各种76毫米炮弹,中间的则是1943年开发的BR350P钨芯高速穿甲弹

而之所以造成了这样尴尬的场面,则还是要从苏联的76.2毫米炮弹生产说起,战前苏联无论是对F32还是F34坦克炮的炮弹生产都是较晚开始的,即便是数量更多的T-34所使用的F34坦克炮的炮弹也是如此,而其中还有一部分炮弹质量不过关而无法使用。而质量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苏军。笔者所阅读到的资料表明,在1941年只有百分之15的炮弹可以供坦克使用,但其余就很难说。

1941年6月卫国战争爆发,更加深了苏联的弹药荒

承担弹药生产任务的55号兵工厂在1940年的十个月中计划生产150000发穿甲弹,但是只有20000发是合格的,在12月份甚至一发炮弹都没有生产出来。这只是战前兵工厂的一个小缩影,而在1941年6月卫国战争爆发,苏联人才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为时已晚。人们都知道在战争早期,苏联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业搬迁工作,在这其中便包括了弹药生产的工厂。而战前的弹药供应则主要来源于三个地方73、77和70号弹药工厂,而战争爆发时,有两个地方则迅速被占领或者被包围,其中一个则是列宁格勒。而处在莫斯科的弹药工厂,此时还在民转军的过程中,这样一来就进一步的加深了苏联坦克部队的弹药荒。除此之前还有撤退、溃败、低产能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苏军,弹药问题在1942年后才解决掉。

而分散化配置、缺少炮弹的KV-1,注定在初期的苏德战争中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无法挽回苏联前线部队的溃败,苏军无法组织重型坦克集群对德军的装甲部队发动反攻,也没有足够的穿甲弹可以用。而除了编制、生产上的不合理,细化到车辆自身,也有相当大的问题。KV-1实在实在是太重了,发动机经常超负荷运转,而离合器、变速器早已不堪重用,在初期的战争中,很多KV-1都因为机械问题而趴窝。变速器崩坏的事件也经常发生,相比T-34坦克,KV-1的越野性能极差。KV-1虽然有着公路时速理论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被拖拉机牵引的KV1坦克

人们常常说德军的装甲部队就是因为苏联广阔而又泥泞的土地而失利的,但反过来,苏军不也一样?KV-1在苏联土地上的越野时速只有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缓慢的爬行,有的时候只有每小时5到6公里,而对于KV来说能爬已属不易了。在实际战斗中,因为KV-1的机械问题时常会出现趴窝,从而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德军一样,道路和交通问题也困扰着苏军,KV-1坦克太重了,以至于在作战中会压坏公路或者桥梁。在铁路运输的时候也困扰着运输部队,很少能找到合适的火车来运输KV-1到前线,这种情况到了1943年才有所缓解。

德军所使用的75毫米反坦克炮

而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的时候,德军就已经装备了50毫米和75毫米反坦克炮,这些坦克炮可以在中近距离上击毁KV-1,T-34坦克也是如此。而在1941年的激烈战斗后,苏军统计计算后发现自己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其中有机械故障、撤退遗弃、被击毁等多种原因,损失了超过900辆KV-1坦克,而1941年苏军一共才拥有千余辆KV-1坦克。

性能更好的T34坦克

针对KV-1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也曾经有人想过撤掉KV-1坦克的生产线,全面转换为T34的生产线,但这种一刀切的想法很快被否决。因为针对KV-1的生产线已经发展了好几条,现在来终止一个虽然有着诸多问题但是成熟的重型坦克项目,实在是不明智,苏军也最终决定在军工业迁到乌拉尔后,也继续量产KV坦克。因此在1941年末和随后的几年中,针对KV坦克的改进计划则一直在进行中,最终的一个项目则直接催生了更加成熟、性能更好的IS系列坦克。

一台失去行动能力的KV1E,可以看到其巨大的附加装甲

影响IS系列坦克的研发

针对K1防护提升的项目被命名为KV-1″Ekranami”(在俄语中翻译为”镶嵌”)简称KV1-E,其重点是将20毫米到35毫米的装甲板,直接用螺栓嵌在了坦克的车身和炮塔上。但也因此使得KV-1坦克的体重进一步飙升,超过了50吨。虽然防护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KV-1自带的机械问题就更加的严重了,不仅仅是对发动机的进一步”压榨”,这次对负重轮和悬挂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更多的KV1坦克出现故障。KV-1E坦克这种不合理的方案最终出厂就增加了装甲厚度的KV-1所取代。

KV1E型,旁边是德国人缴获的KV11942型

KV-11941年型则要从苏联军工业集体搬迁开始说起,在1941年,原先生产的F32坦克炮的生产线已经遭到破坏,但是工厂不可能因此就停止手头KV-1的工作,因此一部分搬迁后的工厂还将ZIS-576.2毫米坦克炮装上了KV-1坦克。同时根据战斗中得来的经验,焊接炮塔也被从新设计,新的焊接炮塔拥有更好的防护能力,而这也是KV-1的最后一款焊接炮塔。

炮塔已经”圆润”起来的KV11942型,可以看到其明显的弧度

而随着苏联军工厂集中搬迁到了乌拉尔工业区,因此形成了一个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军工产业联合体。并且开始着手计划简化KV-1的制作工艺,进行进一步的大批量生产。这便是KV-11942型的诞生。KV11942型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炮塔采用了整体铸造的工艺,和焊接不同,铸造工艺省时省力,但随即也带来了一系列质量问题。炮塔的厚度也有所增加,达到了100毫米左右,而炮塔也”圆润”了起来,有了更好的避弹外形。同时根据制造厂和要求的不同,不同的KV-1还有着不一样的装甲厚度。

KV1S坦克的后视图,注意观察炮塔,已经具备了IS坦克炮塔的一些特征

而大名鼎鼎的IS系列也诞生于KV的一些改进项目之中,由于上文提到的KV-1可靠性、机动性均存在的不足的问题,苏联人也计划发展了一款新的KV坦克,被命名为KV-1S坦克。这款坦克旨在减轻坦克重量、安装新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来增强KV坦克的机动力和可靠性,并且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炮塔。改进后的V2K发动机达到了650马力,而减重计划也进行的十分顺利,将重量控制在了44吨以下。在测试中的公路时速达到了44公里,越野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新设计的炮塔也更加的宽敞,这也为后来的IS系列的炮塔积累了设计经验。于1942年末开始量产,最终在1943年8月停产之前生产了1000多辆,这也是KV系列中量产的最后一个版本,成为绝唱,此外还有少量生产的KV-85坦克改型等。

KV13正面的装甲形状,可以看出IS1、2非常接近与此

而真正影响了IS系列开发的项目则是KV-13,代号为233工程,这款由第二特别设计局以给KV瘦身为目的而开发出来的坦克,深深的影响到了后续IS系列的开发工作。KV-13坦克在设计中,将电台和车体机枪的位置取消,车体内部只有驾驶员,而炮塔则减少为两人。将车体前部的装甲设计成和IS-1、2坦克差不多的弧线装甲。最终因为KV-13新设计的动力系统频发出现问题,KV-13项目被取消。随即IS项目诞生,并且延续了KV-13的233工程的代号,在设计中则充分利用了设计KV-13时的成功经验。

后来诞生的IS1坦克

在有了车体的设计的经验时,IS系列的火炮也取用于提升KV火力的KV-85项目中。在1943年缴获了虎式坦克后,苏联人决定将下一代坦克炮的口径选定为85毫米和122毫米,并且这两款坦克炮也在KV-85项目进行测试。成功的研发出了D25T122毫米坦克炮,同时KV-85项目也获得成功,在进行了少量生产后(共100多辆)。整个KV系列就此停产。所以也催生了IS系列重型坦克。

T-34坦克在二战中表现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T34是二战中综合性能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中。

我们对比德军数量最多的4型中型坦克。

T34使用的是76毫米主炮,可以轻松4型坦克的正面垂直装甲。

T34采用倾斜式装甲,相当于70毫米垂直装甲,可以轻松抵抗早期4型坦克的75毫米短管火炮以及3型坦克的50毫米反坦克炮。

T34的机动性非常优秀,自己的60升油箱,和车身两边外挂的容量39升后备油箱,T-34的行程可达惊人的540公里。这个性能让以机动性著称的德军3、4型坦克都瞠目结舌!

实战中,T34发挥极为强悍的战斗力。

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国装甲部队开始遭遇T-34坦克,第一次双方遭遇是在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此次德军大量坦克部队,被少量T-34坦克重重了修理了一通,由此也开始了所谓的T-34恶梦。

实战中,德军发现他们的主力3型和4型中型坦克完全对不不了T-34。3型坦克的37毫米和50毫米火炮,从任何角度都无法击穿T-34的装甲。

战斗中,德军的37毫米坦克炮打在T-34上除了发出当当的响声以外,根本无法击穿它,它被德军装甲兵怒斥为“敲门砖”。

德军第42坦克歼击营的37毫米炮组提交一份日期1941年7月8日的报告内容:“从未见过的坦克出现在我部面前。我部立即开始炮击,射距缩短到200米之内,无法贯穿装甲,100米之内才可以击穿……”

坦克作战区域至少在300米以上,想逼近T-34几十米,几乎是不可能的。

50毫米短管坦克炮也无力在正面击毁T-34,即使在侧面射击,炮弹也往往被T-34坦克的倾斜装甲弹开。该火炮也被德国装甲兵视为无用之物,它的外号叫做“木头桩”。

德军坦克车长回忆到:我军坦克的前部被敌弹命中,装甲板开裂。3型和4型坦克的指挥塔被打飞。我们的装甲厚度不够,而指挥塔的安装方式也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说明敌军T-34坦克的76.2毫米炮威力巨大。我记得很清楚,斯崔普中尉的坦克在50m距离向T-34发射4枚40型穿甲弹(PzGr.40),20米距离又发射一枚,一点效果都没有。无论我们怎么反复攻击,T-34都毫不畏惧地缓缓接近,我们的炮弹在它的装甲上弹飞。我们的坦克兵战士知道自己的坦克将在射程之外被敌军坦克击穿,我们的进取心和战斗精神正在因此减退,强烈的不安和自卑笼罩着战士们。

直到战争结束,T34-76或者85仍然是让德国装甲兵做噩梦的武器。

看看他们的回忆。

1.1944.4.2号早上,3辆T34\85中型坦克在波兰的南部和2辆德军4型H帝国军骑坦克在600米的距离交手。T34\85坦克在15分钟内将2辆4型坦克全部击毁,4型坦克向苏联坦克的正装甲开火14次,没有一次是有效的,几乎全部被反弹(1发75毫米炮弹打穿了T34坦克的正面副装甲,)而T34\85中型坦克向4型坦克开火时,最多只用3炮就可以将其粉碎。

2.1944.9.11号早上,8辆T34\85中型坦克在华沙市区和6辆德军4型G坦克展开了巷战,仅仅10分钟就将德军坦克全部击毁(距离为560米左右),而自身只损失了一辆坦克,4型G坦克向他们开火45次,只有不到12次是有效的,而T34\85坦克的攻击没有一次是无效的

3.1944.8.5号于基辅北部德军中型坦克营长说:我不敢相信,这种苏联人的坦克竟然可以在1200米时就打烂我们的坦克,我们除了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外,几乎没有坦克能顶住它他攻击。

t34参加二战了吗

T-34坦克是二战时期苏联使用的一款中型坦克,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0年,第一批t-34坦克完成被派到芬兰进行实战实验,但是没有参加战斗,直到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入侵苏联,苏联已经制造了大量的T-34坦克,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前,苏联已经拥有了1853辆t-34,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t26,t35等重型,轻型,中型坦克,在数量和战斗力上碾压德国,德国在苏德战场初期,仅仅投入了3600辆坦克,而且多为轻型坦克,坦克大军无法和苏联抗衡,德军第一次见到T-34的时候,因为它圆形的双炮塔舱盖经常被同时打开,所以被称为“米老鼠”,而德军之所以可以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取得部分胜利,主要是在战术上占了便宜。

由于德军坦克在苏联吃了大亏,所以德国不得不加紧研制重型坦克以应对苏联坦克独大的局面,在此期间,德国和意大利都会使用缴获来的T-34,并且还会对坦克进行改进,以便于符合自己的使用要求,为了避免被德国空军误伤,德国通常都会在坦克上喷上大大的铁十字或者纳粹标志。

后来德国将因制造的虎式坦克,黑豹坦克投入战场,t-34的优势越来越弱,只能改装火炮,加厚装甲,并且增设一名炮手,车长可以专心指挥作战,不必一边观察敌情,一边开炮。

t-34坦克虽然看起来并不精致,但是非常皮实,比德军坦克耐用,其倾斜装甲增加了跳弹的几率,而且制造简单,易于生产,安装起来非常方便,最快的时候下了生产线几分钟就直接和德军交战,虽然个头不大,但是经常会采取“群狼战术”,多辆t-34围攻一辆虎式或者豹式,整体作战能力碾压德国,作为二战时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坦克,他的设计理念深刻的影响了后世坦克的发展,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于t35坦克,t34参加二战了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2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