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而不是儿子)

大家好,关于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而不是儿子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北宋赵匡胤和赵光义皇位传承属兄终弟及制,金朝开国为啥也是如此赵匡胤为什

大家好,关于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而不是儿子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北宋赵匡胤和赵光义皇位传承属兄终弟及制,金朝开国为啥也是如此
  2. 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而不是儿子
  3.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

北宋赵匡胤和赵光义皇位传承属兄终弟及制,金朝开国为啥也是如此

北宋和金国初期的兄终弟及制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关联,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权,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是它们都采用(或者被迫采用)了兄终弟及制却在制度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金国最初采用的是“勃极烈制”,这种制度也被音译为“贝勒制”。一直到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女真族才算是从原始的氏族公社发展到了奴隶制社会,但是勃极烈制度却沿用了下来,这种制度其实就是由本民族高级领导人组成的合议制。金国开国之后的五个勃极烈中,“都勃极烈”便是完颜阿骨打本人,次一级的“谙班勃极烈”就是他的弟弟完颜吴乞买,谙班勃极烈就是皇储。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和金熙宗完颜亶(金太宗的养子)在即位之前都是谙班勃极烈。

金国有“谙班勃极烈”,北宋则有“亲王尹京”,大家知道,五代十国时期册立太子的惯例基本上在趋于消失,反而是“亲王尹京”成了默认的皇储,而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前(不管是正常即位还是篡位)就被封为晋王加开封府尹。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有16个儿子,他在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驾崩之时,长子完颜宗干已经31岁了(金熙宗即位后擢升他为忽鲁勃极烈);宋太祖赵匡胤有两个儿子(另外两个儿子夭折),他在开宝九年(公元976年)驾崩时,长子赵德昭已经26岁了,都说不上是幼子。

所以,金国的兄终弟及是一种既定的制度,金太祖、金太宗都是传位给了谙班勃极烈而不是自己的儿子,直到金熙宗时期才开始学习中原文明,册立了皇太子。北宋的兄终弟及可能是太祖赵匡胤自己的计划,活着赵光义篡位。

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而不是儿子

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

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任命他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柴荣死后,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不久,赵匡胤领军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

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

当初赵匡胤打算将皇位传给弟弟,完全是遵照其母亲老太后的想法。太后曾经问过匡胤,你能得天下是何原因?

匡胤答道:“自己承受天命,归心归德”。

太后摇头说道:后周“主上幼小,难聚人心,所以才有你的皇位”。

也就是老太后担心赵匡胤百年之后,即位的太子年纪太小,有可能重蹈周主失位的覆辙,所以力劝匡胤传位于自己的弟弟光义。于是匡胤就有立弟弟的打算。但没有形成文件。

说实话,老太后的主意,和汉朝景帝刘启的母亲窦太后的主意如出一辙,窦太后想让景帝死后,把皇位让给他的弟弟刘武,真要那样做,汉武大帝刘彻就不能横空出世了。

其实,老太后让赵匡胤把皇位让给弟弟赵光义,这里面有许多弊端,假如赵光义称帝后,他死后,皇位是传给赵匡胤的儿子接班,还是让自己的儿子接班呢?

但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坐实了弟弟赵光义接班这个事实了。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风雪夜,哥哥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在宫里喝酒,喝到了后半夜,奴仆在窗外隐隐约约看到两个人影在晃动,但听到赵匡胤大声说到:“好做,好做”,紧接着蜡烛摇动,有大斧落地的声音。过了不久,听到了皇帝的鼾声。

谁知道,次日一早,赵匡胤驾崩了。这时候,皇权出现了真空。

原来老太后让赵匡胤的弟弟接班,是考虑到赵匡胤的儿子还小,怕别人夺了权。

在赵匡胤突然离世时,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成年人了,赵德昭26岁、赵德芳18岁,按说接替赵匡胤的皇位完全没有问题。但皇帝之位还是被他们的叔叔赵光义夺了。

为什么我说是夺了皇位,而不是合法继承呢?

当赵匡胤的老婆宋皇后知道皇帝驾崩的消息后,让太监去叫儿子快点过来,但太监却说晋王赵光义来了。

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对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从叔嫂对话中,可以看到,赵光义是有备而来的,宋皇后是聪明人,她觉察到了,太监和晋王早已勾上手了。宋皇后见大势已去,才说出祈求的话来。

综上所述,赵匡胤原来是想遵照母亲的话,让弟弟赵光义接班的,但也不排除哥哥反悔了,于是出现了风雪夜的“烛影斧声”。从阴谋论来推测,那一夜弟弟杀了哥哥赵匡胤,从而也就夺了侄子赵德昭的皇位了。当然赵匡胤也就无从谈起把皇位传给儿子了。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留言,点赞加关注)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

宋太祖后裔在北宋的待遇差别很大。混的好的高居郡王之位,而且还是世袭郡王(宋朝世袭的爵位很少,大多数爵位都只是不世袭的终身爵),并不比太宗后裔混的差。

混的不好的形同老百姓,比如太祖六世孙宋孝宗,它的生父赵子偁,官至宣教郎,只是从八品的文官(秦王赵德芳后裔)。孝宗被宋高宗选为储君前,还在乡下玩泥巴。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秀和赵德林早亡,无后。活到成年的只有老二赵德昭和老四赵德芳。

赵匡胤死后,皇位没传给德昭、德芳,而是出人意料地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至于原因,有两种说法。民间怀疑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而官方史书则是说杜太后鉴于后周世宗因传位于幼儿而失国的教训,死前与赵匡胤立下“金匮之盟”,让他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赵宋江山。

不管什么原因吧,总之就是赵匡胤创立的大宋政权传到了赵光义的手上。

赵光义继位后,如杜太后之愿,为巩固赵宋政权作出了努力。并且,他也封了德昭、德芳兄弟为王。但是他对大哥的后裔总是不放心,对德昭、德芳兄弟一直很警惕,变着法的迫害两兄弟。

首先受迫害的是燕王赵德昭。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以检校大尉之职随叔叔赵光义出征幽州。由于太宗的失策,宋军被辽军打的惨败,军心动摇。某一天德晚上,军中忽然谣言四起,谣传太宗皇帝失踪了。于是有人就谋立德昭为帝,而此事也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

事后,太宗对德昭恨之入骨。当德昭替幽州之战的有功将士向太宗行赏时,结果身为亲叔叔的赵光义居然冷冷的说:“等你做了皇帝时由你自己行赏也不迟。”

这种明显带有挖苦、讽刺、嫉妒的话,让赵德昭惶恐不己,知道自己被叔叔猜疑。面对此情此景,德昭没办法,只得在回府后,当晚便自刎而死。时年28岁。

赵光义听说侄子自杀后,非常惊悔,赶紧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痴儿何必这样呢?”。

然而,哭归哭,懊恼归懊恼。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赵光义还要继续对侄子下手。德昭被逼死后,下一个该死的就是赵德芳。

公元981年,即赵德昭自杀两年后,赵德芳突然病逝,时年23岁。

赵光义听说后,也就伤心不已。他除了亲临德芳的灵堂哭祭,还下旨停止朝会五天,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追封为亲王。(之前只是郡王)

关于赵德芳之死,民间也普遍怀疑是赵光义下的黑手。不过从宋代至今的各种史料,包括各种正史、文人笔记、以及野史、小说当中,均无“赵德芳是被宋太宗所害”的记载。

因此,赵德芳或许真的只是病死。不过,德昭和德芳死后,赵光义的心情确实很好。因为他对侄孙们(德昭、德芳的儿子),非常的大度哦。

赵德昭生有五子,赵德芳共有三子。在北宋一朝,兄弟二人的后代一直都以皇族宗室的身份存在。比如靖康之变时,协助宋高宗赵构在江南复国的延康殿学士,镇江知府赵子崧就是赵德昭的五世孙。

还比如安定郡王一脉,在北宋就是唯二能世袭的爵位(还有一个是濮王)。宋神宗曾经就下过旨,宗室子孙必须有一人袭封安定郡王,且必须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世世代代不能断绝。所以在北宋一朝,太祖的后裔封王的人并不在少数。靖康之变时,当时的安定郡王叫赵令畤,他也是扶持赵构在江南复国的重要支持者。

赵子崧、赵令畤这些人能当上那么大级别的干部,这就说明北宋一朝没拿他们这些太祖后裔当外人。

不过,有混的好的,肯定就有混的差的。比如宋孝宗的父亲,那就混的真不怎么样。

宋孝宗的爷爷叫赵令譮,获封庆国公,待遇还算可以。可是孝宗生父赵子偁却啥都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八品县丞。后来还是因为孝宗被立为太子,他才获封秀安郡王。

宋孝宗登基后,太祖一脉的后裔才算是真正翻身了。由此,宋朝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北宋除了赵匡胤以外,其余皇帝都是出自宋太宗一脉;南宋除了赵构以外,其余皇帝都是出自宋太祖一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赵德芳的嫡系子孙。

总的来说,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在北宋的待遇还算可以。除了不能掌握实权,皇族宗室成员该有的名利,太祖后裔都能获得。(恰恰就是因为没有实权,所以靖康之变时,太祖后裔大部分都逃过了一劫)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2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