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明王咒正确读音(孔雀明王咒)

《梨俱吠陀》有这样一首赞美因陀罗(帝释天)的诗:金刚神杵挥舞香醇苏摩酒,神鹰自天取。斟出作供品,令汝狂欢喜。施展汝神力,空中斩黑魔。欢呼汝显示,至上之神权!诗的大意是赞美因陀罗饮用美酒之后,拿着雷电神杵斩杀黑魔的壮举。在公元前1500至前

梨俱吠陀》有这样一首赞美因陀罗(帝释天)的诗:

金刚神杵挥舞

香醇苏摩酒,神鹰自天取。

斟出作供品,令汝狂欢喜。

施展汝神力,空中斩黑魔。

欢呼汝显示,至上之神权!

诗的大意是赞美因陀罗饮用美酒之后,拿着雷电神杵斩杀黑魔的壮举。

在公元前1500至前700年间的古印度吠陀时代,盛行很多类似这样采用古老的吠陀梵语写成的诗词,加上祭司创作的各种咒语,被统称为《吠陀》。所以古波罗门教又被称为“吠陀教”。这些典籍,记载了一些祈福禳灾的咒语和密法,被当作古印度密教的萌芽。现今密教所传的诵咒、法术、烧火、祭祀法,均源自原婆罗门古老的习俗。

佛教在古印度兴起之后,佛教徒开始有意识地摄取一些本土流传的咒术密法,以助于保护教徒、除障去灾,像早期的《长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里面就记载了一些关于治牙痛、防毒蛇的经咒,咒语几乎从一开始就渗入了印度佛教信仰。早期的原始密教文献,集合了吠陀以来的印度诸神和佛教人物,不断涌现明王、菩萨、诸天陀罗尼咒语,所以被称作陀罗尼密教。

由于多神灵信仰特征的存在,密教经典在很长的发展阶段内并没有系统化、理论化,基本以咒语集成的形式存世,如大乘经典出现以陀罗尼为主的典籍。《长阿含经》中的“大会经”,讲述佛陀给诸天、婆罗门宣示的结咒,被认为是密教陀罗尼的起源。这些经典记载咒语、陀罗尼。

大约到了公元4世纪,密教经典和教义逐步完善,出现了专门讲说咒法的独立经典《孔雀明王经》。围绕这部经典的产生流传着一个故事:

传说有一个叫作莎底的僧人,有一次去林中砍柴时,不幸遇到一条大黑蛇,还被蛇咬伤了右脚拇指。他昏倒在地,蛇毒迅速遍及全身,口吐白沫,两眼上翻,浑身抽动,不胜其苦。佛陀的弟子阿难看到后,赶紧跑去找佛陀,希望佛陀能解救这个可怜的僧人。于是,佛陀教阿难诵念能祛鬼魅、毒害、恶疾的陀罗尼,也就是“孔雀明王咒”,借助诵读经咒的方式解救了这个僧人。自此孔雀明王咒盛行于世,众人希望借助它遇难呈祥。

孔雀明王咒正确读音(孔雀明王咒)

《孔雀明王经》还具有止雨、祈雨、除灾等功效,其效能代表了当时人对密教的认识。此时,密教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教义:信徒们建立特定大小的坛场,供养诸位神尊,严格修持密教礼仪,口中诵念真言,坚信如此去做定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

此后,密教逐渐盛行。5、6世纪左右,密教印契与曼茶罗日渐昌盛。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前提,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礼仪、本尊信仰崇拜等为其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手势或身体姿势,“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应就可以即身成佛。

7世纪中叶,《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两部重要经典相继问世,密教才发展成具有独立思想体系的佛教宗派,由此告别了以往的“杂密”时代,进入“纯密”时代。此时,密教以大日如为崇拜对象,还礼敬大威德明王、不空胃索观音等神尊,将佛教与婆罗门教诸尊配列组合成为系统化的曼茶罗(意为“轮圆具足”,建筑坛场),而且制定了相应的仪式,并将印契与咒语的使用安置在仪轨之中,于是密教的内在要素得到基本确立。

孔雀明王咒正确读音(孔雀明王咒)

密教早期流传在西南印度和德干高原一带,后来传播到南印度和东北印度,形成以超戒寺为主的传播圈。超戒寺是密教史上的学术重镇,它位于恒河南岸山坡上,规模宏大,装饰华美,藏有大量的精美佛像和金银财宝、文物古董。当时的寺院中共有一百余座僧院,六处研究院。观音殿,供奉男女诸神塑像,建有六重门,每座门都安排守门学者以接受各方问答、辩论或挑战。这座寺院由波罗王朝的君主达磨波罗所建,一直受到波罗王朝(750-1199)的保护和扶持,培养了罗特纳伽罗商底、那罗帕(又名那洛巴)等密教大师,是密教传播和晚期大乘佛学的重镇,而密宗即由这里传遍印度佛教圈。直到1203年,中亚伊斯兰军队入侵,该寺成为主要袭击和掠夺的目标,惨遭毁坏。现代佛教史家便把该寺的被毁年代,作为古印度佛教的结束年代。

孔雀明王咒正确读音(孔雀明王咒)

在《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得以广泛传播之后,密教围绕两部经典而分化成两条发展路线:一派以《大日经》为信仰依据,构成重视理论化的密教,被称作右道密教,也就是真言乘;还有一派承续《金刚顶经》的思想系统,发展成较具实践趋向的密教,也就是左道密教,或称金刚乘。右道密教没有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左道密教发展势头迅猛,在10世纪以后几乎遍布整个印度佛教圈。它逐渐偏离佛教原貌,其性质类似于印度教,因为过多宣传肉欲主义修行,主张空性(也就是空的真理,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显现都虚幻不实、如梦如幻),并说这种空性犹如金刚一样,是不变的。后世为了将它与大乘、小乘相区别,把它称为“金刚乘”。

后来,从金刚乘中又分划出“俱生乘”(亦称“易行乘”)。此派的经典一般采用孟加拉国等地方的语言写成,经典内容基本是密教导师传授的歌诀,其理论宣扬佛身四身说(法身、报身、应身和俱生身),提出自我是“与生俱有”(本性)的性质,在实践上重视导师的作用和秘密的仪式。这支流派更多地反映了密教在传播时曾出现多样性变化,其影响力很有限。

古印度密教发展到后期,曾出现过“时轮教”,有些学者认为时轮教就是俱生乘,但就现存资料来看两者间存有不少差异。时轮教崇拜本初佛,认为释迦牟尼之上还有zui初佛,世间一切都是由zui初佛变化而成的。同时,它还对人的生理做了很多研究,提倡用瑜伽的方法来控制身体内部的所谓“有生命的风”(相对外部自然界的风而言),就可以使人的生命不受时间流转的影响,而得长寿,以致脱胎换骨,变人身为佛身。时轮教提出现实的存在像时间的车轮一样,倏忽即逝。“般若与方便二而不二”,只有信仰宇宙的本初佛才能从迷妄的世间中解脱出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1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