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翻译(登江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翻译(登江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翻译(登江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

高启(1336—1373),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注 释

1 雨花台:在金陵城南,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明代朱之蕃《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有“雨花闲眺”一景。2 瘗(yì):埋。秦始皇曾在金陵埋金以压王气。3 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此处指王气。4 王:通“旺”。5 郁塞:忧郁窒塞。6 城南台:雨花台。7 黄旗入洛:黄旗,天子之旗。“入洛”系用孙皓卜筮的典故,意为当年卜得青盖入洛,并非吉兆,吴还是为晋所灭。8 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但均被晋兵所破。9 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10 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11 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12 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13 四海永为家:指全国统一。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翻译(登江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

解析

这是高启写于洪武二年(1369年)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可分为三层。首8句为第一层,写登上雨花台所见之景,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勾画出了长江与钟山的雄壮气势,并以王气仍盛作结。接下来的13句为第二层,写对历史的怀想,连用几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曾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这是“武骑千群谁敢渡”的由来。“黄旗入洛竟何祥”指吴主孙皓听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的谣言,率众欲往洛阳称帝,最终无功而返。“铁锁横江未为固”指吴国想以铁索横江阻止晋军的进攻,铁索被烧断,吴主出降。先前的宫殿里长满了野草,象征着割据政权的先后灭亡。最后4句为一层,向来被称为颂扬得体,与其说是颂扬,不如说是期待,这也正是上一层所说“郁塞”的缘由。

全诗转换自然,流畅自如,既有李白的豪放,又有杜甫的沉郁。在不到200字的篇幅里,几度换韵,韵脚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这首诗写得豪情奔放,气势磅礴,是一首呈现大气象、大抱负的七言古风长歌。在这首记游抒怀诗中,诗人不仅感咏金陵形胜、地灵人杰、历史功过,还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礼赞和国泰民安的期盼。高启的诗,深受李白的影响,承接盛唐诗风的余韵,同时也体现了明朝初年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后人对明诗的评价不高,但这一首开篇却有着极高的格调,堪称明诗中的巅峰之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1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