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早在松赞干布的祖父达布聂西以及父亲伦赞弄囊在位时期,以悉勃野氏族为主体的雅砻部落联盟逐渐发展壮大。在伦赞弄囊时代,悉勃野部落联盟兼并了盘踞在拉萨河流域的割据政权——森波,并且将其统治中心迁移到了拉萨河流域,从而将大半个西藏纳入了自己的统治之下。基于此辉煌的功绩,

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早在松赞干布的祖父达布聂西以及父亲伦赞弄囊在位时期,以悉勃野氏族为主体的雅砻部落联盟逐渐发展壮大。

在伦赞弄囊时代,悉勃野部落联盟兼并了盘踞在拉萨河流域的割据政权——森波,并且将其统治中心迁移到了拉萨河流域,从而将大半个西藏纳入了自己的统治之下。

基于此辉煌的功绩,伦赞弄囊被臣民拥为“赞普”,意思为“雄强的丈夫”,尊号为“南日伦赞”。南日伦赞是吐蕃王国的实际创建者。

然而,随着南日伦赞的神秘死亡,驾驭悉勃野部落联盟的千斤重担落在了时年13岁的松赞干布身上。这位少年果断地平息了内乱,严厉惩处了反叛者,并且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正式建立吐蕃王朝,使王国的势力变得愈加强大。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松赞干布像

在灭掉阻碍他向青海进军的最后一个势力——象雄王国之后,松赞干布把目光逐渐转移到了青海地区,甚至欲与雄踞中原的唐帝国试比高。因此,在与唐朝的交往中,自称“大蕃”来对应唐朝的自称“大唐”。

此时,占据青海的是日趋衰落的吐谷浑。吐谷浑这个由鲜卑慕容氏青海湖为中心建立的游牧政权,曾经因它的农业、畜牧业、商业、制造业发达而强盛。

青海湖一带气候温和,水草丰茂,适于培养优良马种。此外,白兰山地区出产黄金、铜、铁,鄯善地区则是一个发达的制造业中心。

通过丝绸之路的地利优势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吐谷浑积攒起不少财富,修筑了包括国都伏侯城(今青海共和县)在内的众多城市。由此,吐谷浑成为盘踞在西域的一大强权。

但盛极必衰,当历史的车轮转到公元7世纪时,原本强大的吐谷浑政权却呈现出一片衰败景象。更为不幸的是,在它的西南方、东方同时兴起了两个强大政权——吐蕃王国和唐帝国。

由于吐谷浑曾大肆骚扰唐帝国西部边境,贞观八年(634)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对吐谷浑动手,下达《讨吐谷浑诏》,将吐谷浑的种种罪行列举公布,并表示要攻伐吐谷浑,彻底打败这个“邻居”。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夹在大唐和吐蕃两强之间的吐谷浑

十二月,李世民任命老将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为部善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大总管,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大总管,高甄生为盐泽道行军大总管,兵分六路攻伐吐谷浑。

虚弱的吐谷浑没有办法应对唐军的“大进军”,于是主动求和。由此,虽然保留了吐谷浑的王室和制度,但吐谷浑却成为了唐帝国的附庸。到贞观九年,唐将侯君集又率兵平定了吐谷浑国内的叛乱。

随着唐帝国对吐谷浑战争的胜利,其在西域地区的威望和势力逐渐得到加强,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政权纷纷派使者请婚。自然,松赞干布也不甘其后,派遣使者敬献重礼给唐太宗,但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松赞干布于是迁怒吐谷浑,随即联合象雄讨伐吐谷浑,并将吐谷浑赶入青海北侧,掠夺其财物。此后,由于吐谷浑问题,吐蕃和唐帝国发生唐蕃第一战——松州之战

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为试探唐帝国的实力,率兵进攻松州(今四川松潘县)。由于松州都督韩威力不能敌,导致周边羌族首领、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布利二人归附吐蕃,使唐帝国整个西南边境处于极端不安的氛围中。

八月,唐太宗任命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大总管,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大总管,刘简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分兵四路迎战吐蕃。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大唐与吐蕃交战图

九月,牛进达军的前锋部队趁吐蕃军不备,连夜发动突袭,彻底打乱了吐蕃军队的防御部署,迫使松赞干布下令全军撤退。

根据史书记载,松赞干布一开始并不想撤军,但迫于大臣的压力——当时甚至有8名大臣自杀,他不得不就此退兵。唐蕃第一战以唐军的获胜而告终。

此时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吐蕃虽然统一了西藏地区,但自身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唐帝国抗衡;以吐谷浑王为首的“亲唐派”始终依附唐帝国,而唐帝国也将吐谷浑地区视为自己和吐蕃的“缓冲地带”。

经历了松州大败的松赞干布也同样认为再大动干戈十分不合时宜,于是转而不得不与吐谷浑、唐帝国保持着友好关系。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亲率众臣在柏海(今青海礼陵湖)等候,与护送文成公主的江夏王李道宗会面。文成公主入藏,成就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然而,这种友好是短暂的。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第二年,松赞干布亦驾鹤西去。随着两位王者的相继死去,意味着吐谷浑问题又将成为吐蕃和唐帝国关注与争夺的焦点。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去世之后,他的孙子芒松芒赞即位。由于芒松芒赞即位年龄太小,吐蕃国政多由噶尔·东赞域松(即禄东赞)决定。从此,吐蕃开始了噶氏家族长达50年的专政时期。

禄东赞在吐蕃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是松赞干布改革的积极制定者和推行者。松赞干布死后,他仍继续着松赞干布的事业。禄东赞在汉文史书中同样赞誉颇高,有“东赞不知书而性明毅,用兵有节制”“多其谋也”这样的记载。

禄东赞首先把注意力聚焦在了青海地区,也就是衰落的吐谷浑。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吐蕃大相禄东赞率兵进击和吐谷浑唇齿相依的白兰羌。此战被视为吐蕃进攻吐谷浑的前奏。

3年后,即659年,吐蕃大将达延莽布支和唐将苏定方在乌海(今青海东格错纳湖一带)展开大战,但吐蕃一方战败,达延莽布支战死,吐蕃军暂时退却。

吐蕃在乌海的战败,使吐谷浑王看到了希望,随即收复了之前被占据的吐谷浑故地。然而此时吐谷浑统治阶级分化成反对投靠唐帝国的“反唐派”和投靠唐帝国的“亲唐派”,双方彼此间的倾轧更加削弱了吐谷浑仅有的实力。

禄东赞虽然在乌海吃了一亏,但丝毫没动摇他攻灭吐谷浑的想法。乌海之战以后,他率兵突入吐谷浑境内,在吐谷浑叛臣素和贵的帮助下打败了吐谷浑军队。之后禄东赞派人去长安诉说吐谷浑的罪状,并请求联姻。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禄东赞

但这次唐高宗拒绝了其请求,并委任郑仁泰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屯兵于凉州鄯州,防止吐蕃进攻,又委任苏定方节度各军,作为援军在必要时支援吐谷浑。

所幸,战事并没有爆发。乾封二年(667年),禄东赞病死。根据吐蕃初期大相人选推选传统,一般是由德高望重、资历很老的人担此大任。

经过多番商议,最终决定将大相由原先一人担任改为两人并任。根据《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的说法,大相由韦氏家族的韦·松囊和噶尔·赞悉若(禄东赞长子)担任,但不久松囊死去,大权再次落入噶氏家族手中。

就在吐蕃朝廷因为大相人选,进行激烈的政治角力时,在遥远的长安城,唐高宗也和群臣就对吐蕃是和是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由于此前吐谷浑已经先后遭到唐太宗、吐蕃的重创,加之内讧动乱,靠其自身实力已经难以维持统治。如果吐谷浑完全被吐蕃控制,唐帝国的西部地区,乃至关中都会陷入非常不利的战略境地。

对吐蕃是战是和,唐廷始终未能达成共识,面对吐蕃的进攻,唐帝国由于准备不充分只能被动接招。眼看两国之间的战争已不可避免,吐谷浑,这个夹在两个大国中间的虚弱政权,已经无力扭转局势。

咸享元年(670年)四月,吐蕃经过长时间的军事、外交准备之后,对唐帝国的安西四镇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这年,吐蕃在其盟友弓月部落的配合下,迅速夺取了龟兹防御要塞拔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而攻陷安西四镇,唐帝国在西域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完全崩溃。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唐安西都护府

吐蕃占据安西四镇的后果相当严重,兵锋对关陇平原构成了极大的战略威胁,并且切断了丝绸之路北线的正常往来。由于安西四镇对关陇平原重要性极大,唐帝国迅速做出了反应。

四月九日,唐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逻些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将军郭待封、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为副手,率兵10万于八月西击吐蕃,并援助吐谷浑残部回归故土。唐帝国这次用兵,可以说在规模上堪比唐太宗贞观八年征伐吐谷浑。

这次发兵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唐帝国不仅要收复安西四镇,打退吐蕃,还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南的吐蕃问题。逻些道行军大总管,就是个很明显的信号。

逻些(今拉萨)是吐蕃王国的都城,唐高宗这次让薛仁贵顶着“逻些道行军大总管”的头衔去打吐蕃,可谓毫不掩饰自己想要攻灭吐蕃的战略目的,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收复安西四镇。

吐落此时也丝毫没有闲着。在得知唐军进发的确切消息后,吐蕃当局派遣大相禄东赞的次子论钦陵为统帅,前去迎击唐军。一场唐蕃之间的对决即将拉开帷幕。

根据《旧唐书·薛仁贵传》和《新唐书·薛仁贵传》记载,10万唐军在进入大非川之后,却被此前毫无踪迹的吐蕃军一举击溃,仅有郭待封、薛仁贵、阿史那道真三人幸免。经过是这样的。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唐军出兵区域

咸亨元年八月,薛仁贵等率大军从鄯州出发后向西南行进,深入大非川一带,准备进攻乌海(今托索湖)。这时颇有实战经验的薛仁贵考虑到“乌海险远,军行甚难,辎重自随,难以趋利”,决定兵分两路:

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倍道疾进,直趋乌海,“掩其未备,破之必矣”;一路由郭待封率领,留2万人在大非岭上设栅固守,保护辎重,待薛仁贵率精锐捕捉住吐蕃主力后,郭待封即迅速来援,合歼敌军。

薛仁贵很快攻至河口,大破吐蕃军一部,斩获甚众,随后他便进屯乌海,等待援军。郭待封乃初唐名将郭孝恪的次子,以前与薛仁贵平级,这次屈居副将,心中愤愤不平。因此,“待封耻在仁贵之下,多违节度”。

薛仁贵离开后,年轻的郭待封即违背军令,并未设栅固守在大非岭上,而是擅做主张,率领辎重部队尾随薛仁贵部前进。如此大规模的进军自然会被吐蕃发现。

吐蕃此前在大非川地区就已经建立了防御要塞,时刻关注唐军的动向。数万唐军来袭,这对吐蕃来说,压力很大。于是,吐蕃大将论钦陵决定在河口故意部署少数兵力,让薛仁贵轻易取胜,自己则率领主力去偷袭郭待封部,掳掠唐军粮草和人员。

结果,郭待封行至半路就被突然出现的吐蕃大军击溃,辎重粮草全部丢失。薛仁贵闻警,连忙退屯到大非川,吐蕃的大队人马已如同潮水一样涌来,唐军被吐蕃论钦陵率领的大军团团包围。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大非川之战示意图

唐军因失去辎重粮草,军心离散,在吐蕃军的攻击下唐军很快大败。薛仁贵、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三人因与论钦陵议和,方才脱身而还。

吐蕃的作战策略可圈可点,在大非川之战前期诱敌深入,先让薛仁贵部尝点甜头,然后趁机高速奔袭郭待封部,将其歼灭,而后再集中兵力合围已回缩至大非川的薛仁贵部,最终取得了全胜。

大非川战败的消息传至长安后,高宗大怒,三员败将被械送京师问罪,念及薛仁贵等人之前立下的战功,高宗最后还是免除了他们的死罪,只是将三人除名,贬为平民。

随后为加强河西地区的防御,高宗又以左相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抵御吐蕃接下来可能发起的进攻。大非川之役唐军损失惨重,吐谷浑故地随后也尽被吐蕃占据。

大非川战役的胜负对吐蕃王国、唐帝国来说,都有着深远影响。大非川战役的胜利,无疑给吐蕃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吐蕃军队

首先,比起相对闭塞的西藏高原,青海地区是吐蕃人梦寐以求的“宝地”。吐谷浑百年经营所留下的利益仍十分丰厚,因此,吐蕃占据此地后,一方面按照本国传统,对当地人口登记造册,随时收取重税;一方面则在战时强征大量吐谷浑士兵,驱使他们在第一线作战。牢牢控制吐谷浑的吐蕃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实力。

其次,随着唐帝国在西域设置的安西四镇的瓦解,吐蕃控制了丝绸之路的“青海道”,还可以北上控制丝绸之路北道的分支线路,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丝绸之路。由丝绸之路聚集起来的财富,将给吐蕃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利益,使其更有资本和唐帝国叫板。

其三,大非川战役胜利后,吐蕃彻底控制了吐谷浑地区。以青海湖为中心,吐蕃取得了得天独厚的马场和后勤基地。并且,相对开阔的战略进攻环境也使吐蕃有了更多的优势和机会来与周边的势力进行角逐。

而对于唐帝国而言,大非川战役的失败和安西都护府的崩溃,无疑是一场军事灾难。使唐帝国丧失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缓冲区”,唐帝国的河陇、关中地区均在吐蕃可进攻范围之内。

为此,唐帝国一方面加强了河陇地区(今甘肃)的军事守备力量;另一方面将原兰州都督府的治所移到鄯州,并设置河源、积石、莫门等军,加强守备。这才使吐蕃在唐蕃河陇边境地区长期不敢有太大动作。

当时的吐蕃王国可谓是雪城高原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扩张强权。吐蕃的军事扩张,源于自身对青海地区气候的适应以及本身的发展需求。

当时,青海和西藏的气候环境相差不算太大,不仅气候比藏地温和稳定很多,少极端天气,而且青海湖地区很适合农耕和放牧,这对于习惯高原生活的吐蕃人来说可谓福地。

但对唐军来说,在青海打仗却是“跨海拔作战”,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唐帝国士兵无法适应高海拔的气候,因而使作战效率大打折扣。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被俘(薛丁山为什么杀薛仁贵)

大非川之战后大唐与吐蕃的版图变化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之后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吐蕃凭此战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吐谷浑亦成为吐蕃别部。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

随着吐蕃王国的日益强大,唐帝国遇到了一个强劲、狡猾的对手。大非川之战仅仅是个开始,自此,唐与吐蕃间冲突频仍,连年用兵,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兵道争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