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是现在的哪儿(晋朝的邺城是现在的哪里)

六朝都邺临漳曾为六朝古都,是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同时也是南北民族大融合聚集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公元204年曹操都邺,到公元577年北齐

六朝都邺

临漳曾为六朝古都,是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同时也是南北民族大融合聚集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公元 204年曹操都邺,到公元 577年北齐灭亡,在长达 373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历时六朝 22帝,在邺城这块神奇的风水宝地上写下了辉煌的历史。

曹 魏

“魏”,即曹魏 (公元 220年 -265年),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公元 204年曹操占据邺城,并且以邺城为根据地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公元 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洛阳称帝建立大魏,并追封其父曹操为魏武帝,曹魏始建。公元 265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元帝曹奂的政权,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曹魏在三国时期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实力远胜蜀汉和东吴

曹操出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 (155)一个宦官家庭中。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做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小官。他一从政,就敢于同豪强势力做对,不媚世俗。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董卓之乱开始,形成了豪强割据势力混战的大动乱局面。在这乱世之秋,曹操审时度势,打出了 “兴义兵,诛暴乱”的旗帜,并且以战略性的眼光迎献帝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先后用武力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并进行了一系列兼并统一的战争,占领了长江以北,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形成了 “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局面。同时,他还积极奖励耕战,广揽人才,倡导文学并致力于营建邺都。以邺城为王都,曹操苦心经营十六年,使邺城成了实际上的北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并且成为 “建安文学”的发祥地,为魏国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出于当时的形势和政治上的考虑,曹操尽管成为汉末割据势力中最强大的一个军事集团的代表,而且成为东汉朝廷的实际核心人物,但他从名义上却没有代汉自立,在其死后由他的儿子曹丕完成了这一使命,正式代汉建立了魏国,是为魏文帝。并追封其父曹操为魏武帝,曹丕于公元 220年 12月 10日 (延康元年)代汉称帝,定国号大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魏文帝曹丕因感念邺城是魏国龙兴之地,所以把邺城定为陪都,是魏国五都之一。公元 221年 (黄初二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魏文帝封为吴王,吴国成为曹魏的藩属,但是不久复叛。魏文帝曾三次大举进兵东吴,皆无功而返。综合来看,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

魏明帝曹轈继位后,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公元 238年(景初二年),魏明帝命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辽东平定。之后,魏明帝开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齐王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曹芳成了个挂名皇帝,军政大权全都掌握在司马懿父子手中,公元 231年 7月,司马懿病死,其子司马师掌握了军政大权,公元 234年9月,司马师废掉曹芳,另立曹丕的孙子曹髦当上了傀儡皇帝。

公元 255年 2月,大将军司马师病死,其弟司马昭接替了他的职务,把持军政大权,曹髦只是个挂名皇帝。公元 260年 (甘露五年),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亲自率兵讨伐,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刺客成济杀害曹髦,拥立曹奂称帝。事后仅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后于公元 265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时年二十,曹奂被废后没有到他的封地陈留去,而回到 “魏之王基之地” 邺城,守着祖宗陵寝、宗庙来打发日子,后于西晋太安元年(302)病死,时年五十八岁,谥号元帝,葬于邺城。

从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 (220)立魏国即皇帝位,到咸熙二年 (265)魏元帝曹奂被赶下台共传位五帝,历四十六年。至此,经曹操所创的大魏基业遂告瓦解。念及魏武当年逐鹿天下,扫荡群雄,奠就帝基霸业,而今千秋霸业毁于一旦,历史竟然惊人的相似。后人有诗叹曰:“晋国规模如魏王,陈留踪迹似山阳。重行受禅台前事,回首当年止自伤。”

后 赵

“赵”,即后赵 (公元 319年 -350年),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所建。都襄国 (今河北邢台),后迁邺 (今临漳)。公元 305年石勒为汉国刘渊部内一名大将。公元 311年,石勒带领大军全歼西晋主力,并会同刘曜、王弥之众攻破洛阳。石勒以襄国为基地,发展成为今河北、山东地区的割据势力。后来汉国内乱。公元 319年,刘曜自立为帝,建前赵,迁都长安。同年十一月,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定都襄国,称赵王元年,史称后赵。石虎篡位后,于公元 335年将后赵国都迁至邺城。这是邺城作为正式都城的开始。公元 349年,石虎病死,后赵内乱,诸子争立,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乘政局混乱,杀石鉴,灭后赵,政权落入冉闵之手。公元 351年,称帝于襄国的石祗也被冉闵消灭,后赵亡。

公元 308年,刘渊称帝,授石勒持节、平东大将军、平晋王。后来刘聪继位后,又赠石勒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等一大堆头衔。公元 318年,汉内乱。公元 319年,刘曜自立为帝,建前赵,迁都长安。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公元 328年年底,石勒亲自率兵前往洛阳,与刘曜决战。石勒大胜,擒杀前赵皇帝刘曜,灭前赵。公元 330年,石勒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不久,他索性直接称帝,改元建平。至此,中国北方几乎全部归于赵土,此后,一直到石勒去世,后赵与东晋也没有特别大的战事,双方以淮水为界,暂时休战,各自经营内务。

公元 333年七月石勒病死,太子石弘继位,以石勒侄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总摄朝政。公元 334年十一月,石虎废石弘,自称居摄赵天王。以后,石虎诛杀弘及勒诸子,迁都于邺。公元 337年改称大赵天王,公元 349年称帝。石虎是十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太平御览》第一百二十卷引 《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记载:“石虎性酷虐无道,降城陷垒,坑斩士女,鲜有遗类。”

太宁元年 (349)石虎死后,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349年 4月,年仅十一岁的太子石世即位,但石世在位仅三十三日,就被石遵废杀,石遵称帝,《晋书·记载第七·石季龙下》记述,石遵称帝七日,“暴风拔树,震雷、雨雹 (即冰雹)大如盂升。太武、晕华殿灾,诸门观阁荡然,其乘舆服御烧者大半,火焰照天,金石皆尽,火月余乃灭,雨血周遍邺城”。但后人读史至此,多以为这绝非是写自然灾难,而是写政治灾难、政治风雨,是石遵继位后,在邺城进行的政治大屠杀的曲笔写照。

此时在蓟镇守的石冲,闻听石遵杀石世自立,遂对部下说:“石世受先帝遗命继位,石遵擅自将其废杀,实在罪不容恕,我将兴兵讨之。”于是亲率五万大军往讨石遵。石遵得此消息,授予石闵黄钺 (黄金为饰的大斧,是古代皇帝专用或赐于专主征伐的大臣)、金钲 (行军中的乐器)之声威,又令司空李农等同其一起率十万精兵,迎战石冲。两军交锋,石冲军大败。石冲见势不妙,策马而逃,逃到元氏被石闵军队捉获。石闵报于石遵,石遵下诏赐石冲自尽。

镇守长安的后赵宗室石苞见石遵称帝,也生觊觎之心;既然你能当皇上,我也有资格称帝。于是,他率关中部队准备起兵。其属下左长史石光等人谏劝,石苞大怒,诛杀石光等一百多人,深失众心。由于石苞 “性贪而无谋”,雍州豪门料其必败,便告知东晋的梁州刺史司马勋,准备反赵投靠晋朝。司马勋得知有人接应,忙率晋军在距长安仅二百多里的悬钩扎下营盘。石苞没来得及进攻邺城,东晋兵马已经来到眼皮底下,他只得暂缓夺位,派将军麻秋、姚国等人率军队出拒晋兵。石遵早已听闻石苞想来邺城推翻自己,就以讨伐东晋司马勋为名,派车骑将军王朗率二万精骑驰赴长安。石苞见救兵来到,以为石遵还不知自己的图谋,忙开城迎接。王朗派人逮捕石苞,捆送邺城。司马勋见后赵援军赶到,眼见占不到多大便宜,便退回梁州,至此,东晋撤军。石苞被劫持到邺城,似乎又该有暂时的平静,但却不然,石虎养孙冉闵杀尽石氏子孙及羯胡,于公元 35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后赵灭亡。

冉 魏

“魏”,即冉魏 (公元 350年 -352年),是十六国时期汉人冉闵所建立的政权。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人 (今河南内黄县西北),父瞻原属乞活军。闵为石虎养孙,改姓名石闵,是石赵统治集团中较重要的将领,以勇敢善战著称。公元 350年正月石闵杀死石鉴在邺城南郊祭台上登位称帝,改元永兴,国号大魏。因复其冉氏本姓,故史称冉魏。冉魏自此见诸史册。

公元 350年 3月,也就是冉闵称帝后的两个月,石虎的小儿子、新兴王石祗在胡、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下,在襄国继了后赵皇帝位,改元永宁。同年 4月,石祗派弟弟、汝阴王石琨带 10万大军讨伐冉闵。可石琨不堪一击,被冉闵的将军史泰打的落花流水。11月,冉闵带兵主动向石祗开战,把襄国围了 3个多月。石祗抵抗不住,只得去掉帝号改称赵王,同时派太尉张举向前燕国君慕容隽和割据清河的羌族酋长姚戈仲 (姚戈仲曾任后赵石虎的平西郡公)求援。公元 351年 3月,慕容隽、姚戈仲率兵来救襄国。在和石琨的三面夹击下,魏军惨败,10几万官兵死于战场。石祗乘胜追击,派将军刘显率领 7万官兵攻邺城,结果刘显在邺城被冉闵打败。刘显被打败后,秘密派人告诉冉闵,愿意杀掉石祗立功赎罪,待冉闵回到邺城后,刘显果然将石祗以及太宰赵鹿等十几个人的头颅送了来,为了表彰刘显,冉闵封他为大单于、冀州牧。

两个月后,刘显重新和冉闵翻脸,带兵再次攻打邺城,被冉闵打败回到襄国后,刘显自称皇帝。公元352年2月,刘显带兵攻打常山。冉闵本来就对刘显反复无常和称帝恨之入骨,刘显又来挑衅,岂能容忍。冉闵让太子冉智留守邺城,亲自率 8千骑兵营救常山,刚一交战,冉闵就把刘显打垮了,乘胜攻克了襄国并把刘显和他分封的文武官员一百多人全部杀掉,将襄国的百姓全部迁到邺城,临走时,一把火将襄国烧成灰烬。

公元352年4月,前燕国君慕容隽在攻取了幽、蓟二州后,又派大将慕容恪向冀州进军。这时冉闵在攻取了襄国之后正率领部众在常山、中山等郡视察。见到前燕军队来攻,冉闵准备亲率大军迎击。大将军董润、车骑将军张温劝谏说:“鲜卑人乘胜进军,兵锋正锐,现在敌众我寡,明显处于劣势,不如暂时躲避一下燕军的锋芒,等他们士气低落时我们再集中兵力出击,定能获胜”。

冉闵不听他们二人的劝告,结果被前燕骑兵包围。冉闵跨在马背上左手持两刃矛,右手持钩戟,斩杀了 300多人后,发现了前燕的中军大旗,就一直向前冲,直攻中军。此时,前燕左右两军突然从两策杀出,夹击冉闵,由于战马突然累死,冉闵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被燕军俘虏。冉闵被带到前燕国君慕容隽的驻地蓟城,慕容隽站在冉闵面前,不屑地说:“就你这付奴才相还想称帝”。冉闵扬起头,理直气壮的说:“天下大乱,连你们这些禽兽都不如的夷狄都想称帝,何况我是中原英雄,为什么不能称帝”!慕容隽听完大怒,连抽了冉闵 300鞭子,然后派人把他送到前燕国都龙城 (今辽宁省朝阳市)。5月,冉闵活祭过燕国祖庙后,被斩于遏陉山。

在冉闵被俘的同时,慕容隽命令慕容评围攻邺城。公元 352年 4月 25日,慕容评率1万精锐骑兵进攻邺都,冉魏将军蒋干和太子冉智闭城坚守。战斗进行的非常艰苦,邺城内兵疲粮尽,只能吃人充饥,原后赵皇宫里的宫人差不多被吃光了。蒋干派人向东晋求救,但东晋无力相助。公元 352年 5月 2日,慕容隽又派慕容根、大司马皇甫真等步骑 2万人协助慕容评攻城。公元 352年 6月 3日,蒋干见救兵无望,带领 5千士兵出城与燕军决战,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燕军打败,蒋干退回城内。公元 352年 8月 13日,冉魏的长水校尉马顾打开城门向燕军投降,蒋干逃走,冉魏皇后董氏和太子被俘,冉魏灭亡。

前 燕

“燕”即前燕 (公元 337年 -370年),是公元 337年鲜卑族首领慕容?所建立的政权,?自称燕王,因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 “燕”,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把它称为前燕。公元 352年,慕容?之子慕容隽 (同俊)始称皇帝,建立了前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历三世三主,共 34年。

前燕是鲜卑贵族慕容氏建立的,创建者慕容蝅,西晋时成为东北塞外一个强大的部族,公元 289年慕容蝅受西晋封为鲜卑都督。

公元 333年,慕容蝅因病身亡,终年 65岁。他的第三个儿子慕容?继位。慕容?采取有效的措施,统一了内部,公元 337年 10月,慕容?自称燕王,立世子慕容隽为王太子。将都城迁到龙城 (今朝阳市)。由于慕容?在学习汉人文化,推行课农办法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使他的王都得到很好的治理,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为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公元348年9月,慕容?病死,在位十五年。他的第二个儿子慕容隽继承王位。他继续推行笼络汉人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公元 349年慕容隽任命慕容恪为辅国将军。进攻冉魏,慕容恪运筹帷幄,指挥有方,一举击败了冉闵主力,将冉闵俘获,押到燕都龙城处死,冉闵被打败后,慕容隽又派慕容评等人攻打邺城,冉魏太子冉智,皇后董氏和一批大臣被俘,冉魏政权至此覆灭。

公元 352年 2月 13日,慕容隽在龙城自称皇帝,设置了百官,改年号为元玺,国称大燕,历史上称作前燕,是十六国之一。第二年 2月,慕容隽将都城由龙城迁到蓟城,追尊其祖慕容蝅为高祖武宣皇帝,其父慕容?为太祖文明皇帝。公元 357年,为进一步统一中原地区,慕容隽自蓟城迁都到邺城,并对邺城进行了改建增修。重建了铜雀台及宫室,使邺城更加雄伟壮观,坚不可破。通过九年对外扩张,前燕占有了中原地区的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广大地区,与关中前秦政权平分了黄河流域。

公元 360年 1月,慕容隽病死,他的第三个儿子慕容继位,年仅十一岁。慕容恪(慕容?四子)任太宰,总揽朝政,慕容评 (慕容?之弟)为太傅,辅佐朝政。慕容恪即便自己独揽朝政,也事事小心谨慎,严守礼法,常与慕容评商议重大国策,从不独断专行。由于慕容恪主政有方,前燕的政治比较稳定,东晋和前秦对燕地可望不可及,没有发生什么重大战争,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慕容恪为前燕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 367年,总管前燕朝政的慕容恪病死,实权被贪婪多疑的慕容评掌握。东晋大司马桓温认为收复中原的时机已到,于公元 369年 4月,带领步兵骑兵 5万出师北伐。在大兵压境之际,燕帝慕容和太傅慕容评胆战心惊,打算逃回故都龙城去。但吴王慕容垂坚决主战,说道:“我去和桓温拼一下,假如打不赢,再走也不晚。”于是带了五万大军,南下到枋头与桓温会战。慕容垂临危不惧,发挥了自己卓越的指挥才能,力换狂澜击退了晋军的猖狂进攻,挽救了前燕。

由于慕容评等人嫉贤妒能,极力排挤、诬陷,再加上慕容轻信谗言,慕容垂在获得襄邑大捷后,处境更加艰难了。慕容被太后及周围人所迷惑,亦对慕容垂不满,他们商议将加罪于慕容垂,处以死刑。慕容恪之子慕容楷及慕容垂的舅父兰健获悉他们的密谋,立即奔告慕容垂道:“先发制人,后发为人制。应赶紧除掉慕容评,以免不测”。慕容垂慨然道:“骨肉相残,自为乱首,我虽死,也不忍如此做。”由于奸臣当道,皇上昏庸,慕容垂进退两难,踌躇难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慕容垂只好打算逃回龙城,但跑到邯郸附近时,没有想到他的小儿子慕容麟,背地里逃还邺城,告发了慕容垂的行踪。慕容垂又遭到追捕拦截,只好扭头向南取小路到河阳 (河南孟县西南),渡黄河至洛阳,转长安,投奔了前秦。就这样一代贤才慕容垂为逃避内乱,被迫出走前秦,使前燕失去了栋梁之才,愈益衰败下去。

公元 369年12月,前秦王苻坚派辅国将军王猛、镇南将军杨安等率众进攻燕国。但由于当权的慕容评为人贪鄙,致使军心离散,结果前燕 15万主力军被王猛所率领的前秦军歼灭。苻坚趁势率 10万军队包围前燕的首都邺城。公元 370年十一月,慕容逃出邺城,试图返回辽东的根据地龙城,中途被前秦军抓获,前燕灭亡。

东 魏

“魏”,即东魏 (公元 534年! 550年)北朝的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公元 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无奈只好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定都洛阳,史称东魏。公元 534年 10月,孝静帝迁都邺城。元善见当了 16年傀儡皇帝,于公元 550年 5月被高欢之子高洋篡位自立,东魏灭亡。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永安三年 (5530),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利用朝见机会杀尔朱荣,尔朱荣侄尔朱兆起兵赴洛阳,杀死孝庄帝,立元恭为帝 (北魏节闵帝)。公元 532年高欢率兵夺取邺城,打败尔朱氏联军,进入洛阳,废尔朱氏和他们自己所立的皇帝,另立元修 (孝文帝之孙)为帝,即孝武帝。高欢任大丞相、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北魏政权落入高欢手中。

孝武帝元修被高欢推上了帝位,大权却旁落高欢手中。高欢为达控制朝廷的目的,便在朝中安置很多自己的心腹之人,又让皇帝加封自己的儿子高澄,做了侍中,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当这些安排妥当之后,高欢就又回到了晋阳大丞相府,摇控朝廷内政,孝武帝元修不甘心做这外受高澄监视之下,内制皇后手中的傀儡皇帝,便在暗中培植亲信,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试图除掉高欢,摆脱这被控制的局面。

公元533年8月,孝武帝加封关中大行台贺拔岳督雍、华二十州军事兼雍州刺史。他还割破自己前胸,取出一些血液,派心腹赐给贺拔岳,以表示自己讨伐高欢的决心,并曾当面封来朝中晋谒的贺拔岳的部将宇文泰为武卫将军。高欢见皇上如此器重贺拔氏弟兄,知道皇上是有意安排他们来和自己作对的,也于暗中加紧准备,时刻提防。高欢最担心的莫过于贺拔岳和秦州刺史侯莫、陈悦他们的联手进攻了。这时右丞相翟嵩向高欢说:“我有一计,管教他们互相残杀,直到灭亡。”高欢依其计,静观其变。果然不出所料,侯莫、陈悦设计,命令他的女婿元洪景,在骗得贺拔岳入营后,乘其不备,将他一刀杀死,高欢从此去掉了一块心头之病。

贺拔岳死后,部下共推宇文泰作了主帅,随即率领人马为贺拔岳报仇,杀死了侯莫陈悦,整个关西全部被宇文泰占有。孝武帝自然心里很清楚贺拔岳的死和高欢有关,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将计就计,于公元 534年 8月,调集河南各州兵马,打上"防止宇文泰叛乱"的旗号,实际上是想攻打晋阳,铲除高欢。为打消高欢的顾虑,使其放松警惕,孝武帝又给高欢下了一道密旨,约他来联合攻打宇文泰。高欢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眼就看穿了元修的企图,却也佯装不知,以奉命讨伐宇文泰为名,率军向洛阳进发。

孝武帝出洛阳,亲督六军将士十万人马,屯兵河桥 (今河南孟津东北黄河上)想截击高欢。高欢却避实就虚,引军从滑台渡过黄河。到这时孝武帝手下的将士才知道皇上想和高欢打仗,自料不是对手,于是一夜之间逃走大半。孝武帝第二天一看,将士大都跑了,不觉垂头丧气。无奈,只好接受将军王思政的建议,向西投奔宇文泰去了。高欢进入洛阳,怕落个逼走皇帝的恶名,他一连发出四十封奏章,恳请孝武帝还宫,并以拥立新主来要挟,然而孝武帝始终置之不理。

在此情况下高欢见难于挽回这个局面,迫不得已,只好于公元 534年初冬另立清河王元亶的长子元善见为新皇帝,这就是孝静帝,时年只 11岁。从此北魏一分为二:宇文泰控制下的孝武帝元修为西魏,都长安;高欢新拥立的孝静帝元善见为东魏,都洛阳。至此东西魏分庭抗礼,形成一种对峙局面。随后东魏迁都于邺。因时间十分仓促,根本来不及准备,百官无从备马,多半骑驴东行。公元547年1月,高欢因鞍马劳顿,更兼淫奢极欲,渐渐染病,遂病逝于晋阳,终年 52岁。

高欢逝世后,其长子高澄被孝静帝元善见任命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承袭其父渤海王位。公元 549年 4月,又加封高澄为相国、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权势至高无上。然而高澄并不满足,他一直认为皇帝的宝座应该是他高家人的,他的父亲只不过是为了顾大局,才让元善见坐上去的,因此根本不把孝静帝放在眼里。为了控制孝静帝,高澄专门安置了自己的亲信崔季舒做黄门侍郎,负责监视皇上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

公元549年8月,高澄再次来到邺城,邀请死党崔季舒、陈元康、杨?等人在北城东柏堂住所,密谋篡夺皇位的勾当。因高澄淫乐成性,不仅偷偷和他父亲的宠妃郑氏暗中往来,而且就连弟妹,高洋妃李氏也是百般调戏,人伦纲常全然不顾。再说东柏堂环境优雅、僻静,正好约会他新宠幸的琅琊公主。为不受外人打搅,好让琅琊公主往来无顾忌,高澄把自己的侍卫打发的远远的。那天高澄与心腹密议受禅之事,侍卫更是不能沾边。家奴兰京抓住这个机会,伺机下手。兰京捧着盘子进来。高澄见是兰京,气都不打一处出,吼道:“我不愿让你送吃的,怎么来胡闹?”兰京也不搭话,上前呈上饭盒盘,迅速抽出藏在盘底的尖刀,迎面向高澄刺去,并厉声说:“我要杀你!”话还没说完,从门外跑来阿改等四五个人,手提尖刀,来助兰京。高澄见寡不敌众,慌忙钻入床下,陈元康上前独身阻挡,结果多处被刺,倒在地上。杨?狼狈逃出密室,崔季舒跑进厕所躲藏起来。兰京一伙一拥而上,抬起木床,挥刀乱砍,顿时把高澄剁成了肉酱。

那么高澄为什么会被兰京等人杀死呢?原来这兰京是南梁朝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因在战争中被高澄虏来,让他做了厨房做饭的家奴。兰钦几次写信给高澄,愿出重金把自己的儿子赎回去,高澄就是不答应。兰京又多次向高澄求情,要求赎身回去。高澄越发气恼,就让负责厨房工作的苍头薛丰洛,把兰京拖翻在地打了一百大棍,并呵叱道:“你再提赎身的事,就立刻把你杀了。”兰京就此怀恨在心,他想高澄凶残狠毒,喜怒无常,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把他杀了,倒不如先下手杀死高澄,以解心头之恨。从这以后,兰京虽然不再提赎身的事,做事也更勤快了,暗中却结拜了阿改等几个朋友,等待时机杀死高澄。

公元 549年高澄被兰京杀死,当时高洋在邺城东双堂。听到这个消息,他闻变不惊,镇定自若,迅速调集人马,冲到东柏堂,把兰京等捉得一个不留,全都剁成肉酱。这才出来对众人说:“恶奴造反,大将军被伤,现已没有什么事了。”当时朝廷内外,没有人不感到惊异的。公元 549年,高洋再继任父兄之职。过了一段时间,他见篡魏时机已到,于公元 550年 5月废孝静帝而自立,改国号齐,东魏亡。

北 齐

“齐”即北齐 (公元 550年 -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公元 550年 5月,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 (今河北临漳),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公元 577年被北周消灭,享国二十八年。

文宣帝高洋 (529年 -559年;在位 550年 -559年),字子进,渤海?县 (今河北景县东)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在位 10年。他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虽偶然被兄弟嘲笑或玩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

高洋初即帝位时,比较谨慎,以法驭下,虽勋贵外戚也不宽容,政治清明。军国大政多独自决断,每临战阵身当矢石,所向有功。但是几年以后,他便开始以功业自傲,荒淫酗酒,肆为暴虐,整日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在都城邺修筑三台宫殿,十分豪华,动用了十万民夫,简直是奢侈至极。腐化的生活缩短了高洋的寿命。公元 559年,高洋因酒精中毒崩于晋阳宫德阳堂,时年仅 31岁,谥曰文宣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短命的天子,北齐的第二个皇帝高殷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作为北齐开国皇帝高洋长子,承袭帝位也就顺理成章了。但他 559年冬天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其六叔高演废杀,在位只十个月。

公元 560年八月,高演发动政变,杀高殷登上皇帝宝座,改元皇建,史称北齐孝昭帝。高演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他留心于政事,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关心民生。但他在位也仅 14个月。公元 561年 11月,高演得重病死,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传位给九弟长广王高湛。

高湛于公元 561年 11月即位,改元河清,史称武成帝。武成帝即位以后,也曾立志把国家治理好。但没多久,他便渐生骄奢淫逸之心,荒废朝政,残暴淫乱,整日沉湎于美色之中,不思国事。公元 565年武成帝高湛为求快乐一世,尽享艳福,让位给太子高纬,自己却仍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握着北齐的军政大权,同年十二月病逝。

北齐后主高纬,是高湛的长子,公元 562年被立为皇太子。到他即位时北齐政权内部已是矛盾重重,国势日衰,政局更加不稳。而这时的北周在国力上已经大大超过了北齐,时刻在寻求机会攻打北齐,从此北齐王朝危机四伏。风雨飘摇中即位的北齐后主高纬却只有十岁,他面临的是一个濒于崩溃的政局。

北齐后主高纬亲政以后宠信乳母陆令萱及其子穆提婆,封穆提婆为武卫将军,对他们言听计从。但对刚正不阿的大臣却竭力排斥,肆意诛杀,又成了一个极度荒淫,滥杀朝廷功臣,不理朝政的皇帝。在北齐的勋卿将相中,有一个重要的家族———斛律氏。斛律氏一门忠烈,从斛律金开始,一家忠心耿耿,为齐国的创立立下汗马功劳,然竟至遭谗言诬陷,被满门抄斩。北周名将韦孝宽屡与斛律光 (斛律金长子)交战皆不能获胜,他知道高纬昏庸,又听说斛律光与祖廷等权臣有隙,便制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谣言,在邺城歌唱,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谣言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祖廷等乘机向高纬进谗言,又指使人诬告斛律光谋反。公元 572年六月,高纬假赏给斛律光骏马一匹,约其第二天游观东山,诱到宫中,将其杀害,时年 58岁。并以谋反罪尽灭其族,还派人抄家,结果只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并无余财。

威震北周朝野的大将斛律光被谗害,使北齐失去一个重要的军事支柱,逐渐走上了灭亡的道路。从此,在与北周的抗争中,屡屡丧师失地,国势渐衰。高纬不仅不反省自己,反倒归罪于兰陵王高肃,意欲加害,从而又自毁长城,干起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兰陵王高肃是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天生长的柔美俊秀,但他骁勇善战,多次立下汗马功劳。最著名的邙山战役使他威名远扬。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深情地回了一句 “家事亲切,不觉遂然”之后,高纬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 “国事”变成 “家事”。兰陵王深感大难将至,尽管一再低调行事,但终是躲不过悲剧宿命。公元 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记起重臣老将斛律光,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毅然喝完毒酒,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 30岁。重要军事统领的遇害,预示着北齐王朝的终结。

公元 576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抓住齐主高纬荒废朝政、国内混乱、民心离散的有利时机,再次发动了对北齐的进攻。宇文邕留太子居守,自己亲自都督各路兵马,进围晋州 (今山西临汾市)。晋州是北齐高家王朝的老根据地,守将用命,防守严密。从汾曲到晋州城下,围攻数日,城中越来越吃紧。就在此时,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和晋州刺史崔景嵩,都已暗中投降了周军。当周大将军王轨等率众乘夜攻城时,城中内应就打开城门,周军一涌而入,轻而易举攻下了晋州。另派内史王谊监督诸军,攻克了平阳 (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北齐连陷两城,皇帝在干什么?这时的后主高纬正带着冯淑妃在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天池 (今山西宁武县南管涔山上)行围打猎。晋州和平阳的警报,从早晨到中午接连不断地传来,不少朝臣见战况紧急,赶紧秉奏后主高纬,但右丞相高阿那肱却说:“皇上正游猎在兴头上,边疆稍有些小小的战争,也是常有事,何必如此急急地奏闻圣上呢?”一直拖到了傍晚,平阳报称失守,高纬听了也禁不住大吃一惊,就想迅速赶回去集合将士,偏偏淑妃冯小伶正玩到兴头上,撒娇地请求高纬再围杀一次,高纬拗不过淑妃,又围猎了好长时间,只到猎获了几头野兽,这才算尽兴,回到了邺宫。

又过了几天,后主高纬才集合了各路兵马,前往晋州,抵御周军的入侵。命丞相高阿那肱为先锋,自带冯淑妃后行。齐军兵力远胜北周入侵者,故当听说齐王高纬率大军前来时,武帝宇文邕为避齐军锋芒,向西退兵,齐军这才围住了平阳。

平阳围歼战是一场名符其实的恶战,齐军昼夜猛攻,多次摧毁平阳城城墙,但都被北周守城主帅梁士彦率众修好。双方争夺越来越激烈,城墙边上躺着一层又一层的尸体,平阳城仍未攻克。不得已,齐军挖掘地道,直至城下,只听 “轰”的一声,平阳城城墙一下子陷塌了十多丈。将士们见战机终于来到,正准备往城里冲杀,却传来了齐主高纬暂停进攻的命令,原来高纬要招呼冯小伶前来观看攻城表演。冯小伶正在梳妆打扮,等到她盛妆到来时,周军已派人用木头堵住了缺口,平阳因而未被收复。两军交战,后主高纬和冯淑妃正并马观战,一见周军来势凶猛,齐军好象难以招架,大有后退之势。冯淑妃吓得连声喊道:“我们不行了!我们不行了!”北齐武卫将军穆提婆在旁边连忙接着说:“皇上快跑!皇上快跑!”高纬不辨真伪,带着冯淑妃策马直奔高梁桥。齐军一见皇上都跑了,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再加上周军如洪水一样掩杀过来,顿时大溃,死亡万余人,物资器械丢弃如山。

耳听着敌人不断逼近的消息,眼看着大片河山沦入敌手,面对着邺城混乱不堪的局面,高纬真的是束手无策了,只好叫来了尚书高元海等人,商议依照天统故事,禅位给太子。他要让位年才8岁的太子高恒来收拾这残破的局面,公元577年元旦,太子高恒继皇帝位,改元承光,下令大赦天下,高纬以太上皇自居。此时的邺城内外,已是风声鹤唳,一片惊恐。

公元 577年元月 11日,周军占领了紫陌桥,很快便完成了对邺城的包围。19日周军对邺城发起了总攻,战斗先在邺城西门打响。高纬因来不及逃走,这时被迫调兵与周军交战。可不到半个时辰,被周军杀得落花流水,已是一窝蜂地散去了。高纬见大势已去,连忙带上冯淑妃,在百余名骑兵的护卫下,从东门狼狈逃出了邺都。高纬渡过黄河逃到济州 (今山东荏平西南)随即留下其母胡太后,携冯淑妃又逃到青州 (今山东益都)后因留守济州的高阿那肱的投降,周军抓获了高纬的母亲胡太后,随即赶赴青州。高纬知敌人赶到,忙让人把金子装入口袋,系在马鞍上和幼主、淑妃等急速离去,在南邓村(今山东临朐县西南)被追来的北周将军尉迟迥抓获,全部押到长安,北齐灭亡。

邺城六朝帝都歌

魏晋北朝多变迁,六朝故都漳河畔。

曹操邺城建王都,后赵石虎帝其间。

冉闵建魏只两年,慕容据邺为前燕。

东魏都邺孝静帝,高洋篡魏北齐天。

附:

封建皇帝与古都邺城

中国 2000年的封建社会,上起始创 “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出了大大小小的皇帝 400多位,而在这 400多位皇帝中与邺城有关的就有 45位,占去了中国皇帝总数的 1/10。现列表如下:

邺城是现在的哪儿(晋朝的邺城是现在的哪里)

邺城是现在的哪儿(晋朝的邺城是现在的哪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