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从未远离这个世界。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主导了战后世界格局,并以其经济与军事力量,对全球各个国家进行干涉。几十年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打了无数场,几乎每一场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现如今的中国人民能够享受和平,不是因为世界和平了,而是因为我们背后的祖国强大了。正因如

战争从未远离这个世界。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主导了战后世界格局,并以其经济与军事力量,对全球各个国家进行干涉。
几十年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打了无数场,几乎每一场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现如今的中国人民能够享受和平,不是因为世界和平了,而是因为我们背后的祖国强大了。
正因如此,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这个日子。

那个年代,中国还处于发展期,跟美国仍有一定差距。
美国在一场介入他国内政的干涉战争中,悍然轰炸了我国驻外大使馆,这就是著名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事件。
美国的隐形轰炸机向我国大使馆投下了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导致了数十人死伤,引发了广大中国人民的一致抗议和愤慨。
对于轰炸大使馆的原因,美国仅仅给出了一个轻描淡写的解释——工作人员使用了错误的地图,把炸弹投错了位置。

然而世界人民并不接受这一误炸的说法,各种猜测不断出现,甚至包括美国内部,也有许多不同声音。
多年之后,已经离任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出版了一本自传。
在这本自传中,他提到了美军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细节和原因,或许揭露了一部分真相。

中国大使馆被美军轰炸,美国直呼误会
美国虽然主张推行强权统治,一贯在国际社会漠视他国主权,但1999年时,美国人不敢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悍然发动对中国驻别国大使馆的袭击。
大使馆被炸事件,是发生在一个大背景事件下的,那就是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源自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部的一系列争端,这些争端是南联盟人民自己的矛盾,应该由南联盟自己解决。
可是美国早就看南联盟不顺眼,以美国为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不断发展新的成员国,南联盟的存在,对美国推行北约扩张形成了阻碍。
因此,当美国看到南联盟内部爆发了冲突,立刻率领北约成员国介入,以“捍卫人权”为理由,公然干涉他国内政,派遣了上百架飞机、几十艘军舰。
甚至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加入战局,展开了对南联盟的进攻,这就是科索沃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展示了其先进的空中力量,靠众多隐形轰炸机对南联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轰炸。
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晚上临近0点,位于南联盟首都樱花路3号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突遭袭击!
寂静的夜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架B-2轰炸机的身影。
这是美国最先进的隐形轰炸机,可以依靠机身的隐形材料躲过雷达的侦查,如空中幽灵般投下致命的炸弹。

还没等肉眼看到轰炸机的人们做出任何反应,这架B-2轰炸机竟然朝着中国大使馆发射了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这种联合制导攻击武器,是当时最先进的精确制导炸弹,几乎做到指哪打哪,精确度冠绝世界。

5枚炸弹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袭来,落点十分精准,并没有一口气炸在同一位置,而是各有不同分工:
一枚炸弹炸穿了整个大使馆大楼;
一枚炸弹落在大使馆中央,引爆了多个楼层;
一枚炸弹袭向了大使馆的地下室,引发了地下室大爆炸;
还有一枚炸弹直击客房,导致了大量人员死伤。
只有一枚炸弹没有发生爆炸,或许是因为出了什么技术故障,这一枚炸弹钻入了大使馆地面以下不动了。
如果这枚炸弹也爆炸,伤亡人数将会直线上升。
不过即便如此,此次袭击也已经造成了大使馆工作人员极大伤亡。

新华社记者邵云环,以及光明日报的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在这场袭击中当场死亡。
除此之外,还有多人失踪、几十人受伤,驻南联盟大使馆建筑本体遭到了严重破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原样。
可以说,美国用一架轰炸机和5枚炸弹,精确阻止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日常工作,杀死了中国公民。
这一事件发生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我国提出了严正抗议,广大中国人民也出于质朴的爱国情怀和对牺牲同胞的追思,向美国发起了大规模抗议。
除中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对美国的这一行为感到震惊。
在全世界的追问和声讨下,美国给出了一个十分可笑的答案:“这是一场误会,我们炸错了。”

轻描淡写的理由,衬托出美国的傲慢
在全世界人民愤怒的目光注视下,美国拿出了一张轻飘飘的地图作为挡箭牌。
按照美国的说法,在开展轰炸行动的那天晚上,那架B-2隐形轰炸机原本的轰炸目标是“南联盟军需供应采购局总部”。
这个军需供应采购局位于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附近的另一个街区,两个建筑相距大约在350米左右。
然而,由于美军工作人员在规划轰炸目标时,使用了一张错误的过时地图。
在这张地图上,南联盟军需供应采购局的所在坐标是错的,对应的是现实中的中国大使馆,误炸事件就这样发生了。

这样的说法,自然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愤怒,因为这实在不合常理。
首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使用隐形轰炸机进行精确轰炸之前,会仅仅通过一张地图来确定轰炸地点。
这是一场严肃的军事行动,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伤,因此需要有长期的事先规划。
不仅需要通过多个渠道,了解目标位置和情况,还要对多张不同来源的地图进行真实性确认,再加上通过卫星进行定位,才能进行最终轰炸。
而美国公布的误炸原因中,轻描淡写地把误炸的原因归结为一张地图的错误,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特别是对于美国这样一个重视军事发展、长期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来说,军事上的精确度是他们一直追求的,轰炸误差怎么可能高达350米?

其次,这样的误炸也太过巧合。
一张错误的地图竟然那么巧,把原本要轰炸的目标标记成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而B-2轰炸机驾驶员在飞行过程中丝毫没有察觉。
甚至发射炸弹的时候,多枚炸弹分工合作十分完美,最大程度摧毁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简直就像事先已经对大使馆建筑结构进行过深入研究一样。

一个巧合可以说是误会,但这一次误炸的事件并不只是一个巧合,而是需要有无数巧合聚集在一起,才能产生这样离奇的误炸。
这也是全世界人民对美国说法难以认可的一大原因。
即便如此,美国仍在每一个公开场合坚持误炸的说法,这种傲慢不仅激起了人们的愤怒,也让人们开始主动调查隐藏在谎言之下的真相。
在那之后,无数种猜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其中几种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为探求真相,各种说法不断涌现
一种说法是,当时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藏在中国大使馆内,可能是在接受中国大使馆的招待,也有可能是因为战局不顺,而来到中国大使馆避难。
美国为了尽早使南联盟屈服,想要通过斩首行动的方式,杀死米洛舍维奇,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就因此成为了“附带损害”。
支撑这一说法的是在轰炸事件发生之后,周边有人目击到有非中国人从大使馆残骸中被救出。
但时至今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米罗舍维奇当时在大使馆内部。
实际上更多人认为,当时的米罗舍维奇应该在指挥南联盟抗击北约轰炸,没有闲情也没有余力去中国大使馆接受招待。

还有一种说法是,美国认为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当时被用作无线电转播中心,替南联盟抗美势力传递消息。
甚至南联盟击落了美国一架F-117A隐形战机后,将该战机的残骸交给了中国大使馆,就藏在大使馆的地下室里,马上就要被运回中国进行研究。
美国出于摧毁南联盟无线电转播中心、防止先进隐形战机技术被中国研究的想法,故意轰炸了大使馆。
可实际上,所谓的隐形战机残骸是子虚乌有,中国大使馆更不是南联盟的无线电转播中心。

当时中国大使馆确实应用了无线电技术,但那是世界各国大使馆都广泛使用的与本国进行联络的技术。
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一直秉持和平友好,不介入他国内政,呼吁各方和平,并没有帮助南联盟进行无线电转播。
众人七嘴八舌,各种说法、阴谋论甚嚣尘上,到了2004年,一本书的出版,让全世界对此次事件的讨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本书就是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

在这本自传里,已经卸任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讲述了自己的人生,以及担任总统期间的生活,其中自然涉及到他执政末期发生的那场轰炸事件。
对于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惨剧,克林顿在自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误炸了中国大使馆,造成了三名中国公民的死亡,这是美国在科索沃冲突中所遭遇的最糟糕的政治事件。”
可以看到,克林顿仍把这场轰炸解释为“误炸”,与此前美国政府的立场一致。
不过在此之后,克林顿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一些令人难免想入非非的说法,隐喻着似乎这场误炸并非意外。

克林顿自传出版,意味深长
克林顿在自传中说:“事件发生之后, CIA说他们错误地使用了过期的地图,所以中国大使馆才会被误炸,但是很快我又被告知,他们命中的是预定的目标。”
这样的描述,让买了克林顿自传的读者们感到十分意外。
似乎克林顿在暗示,在他执政末期,美国有一部分官员并未按照预定的计划执行命令,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克林顿对他们没有足够的掌控力,导致了悲剧发生。

此外自传中还提到,事件发生之后,克林顿紧急给中方致电,希望道歉,但一直没有成功,后来迫不得已,只能在公开场合道歉。
最后,克林顿用这样一句话给整个事件收了尾:
“我能保证我自己不犯错,但是我很难保证官员们不犯错,这次误炸事件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却真实发生了。”
克林顿在自传中的一通表述,让对此次事件抱有疑惑的人们有了新的猜测
——美国政府内部一部分反华官员似乎不满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策划了所谓“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的发生。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克林顿的自传从头至尾都没有推翻“误炸”的说法。
不过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轰炸事件发生之后,美国CIA立刻解雇了一名雇员,这名雇员名叫威廉·班尼特。
在科索沃战争发生之前,他是一个早已经退役的陆军校官,在服役期间曾经有过极为出色的标记目标能力。
美国介入科索沃战争后,班尼特被招募来为美国标记轰炸目标,也因此成为了美国所宣称的“使用了错误地图”的主要负责人。

在我国大使馆被轰炸后,班尼特就被CIA解雇了,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结果在2009年,也就是轰炸事件过去10年之后,班尼特竟然在弗吉尼亚州遭遇枪击,当场死亡。
根据美国媒体对此次枪击案的追踪报道,人们发现班尼特即便在被CIA开除之后,仍然跟CIA保持着多年的情报联络。
很难想象——一个导致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错误轰炸的负责人,竟然是在科索沃战争开始之前才被紧急招募来的。
然后因误炸而被开除,此后十年继续保持与美国情报机构的合作,并最终死于一场枪杀。

许多人猜测,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大,班尼特作为当年轰炸事件的主要负责人,其所知晓的内幕可能会为美国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不得不意外身亡。
这算是一个阴谋论,不过结合其克林顿自传中的说法,无论如何,美国轰炸驻南联盟大使馆都不太可能是一场单纯的误炸。
如果不再有新的证据出现,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当年那场轰炸的真相。
可是我们可以无限接近真相,特别是近几年,美国感受到中国崛起的压力而逐渐露出獠牙,更能衬出其底色。
好在,现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1999年的中国,我们强大,且会更加强大,当年的屈辱我们不会再承受一遍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