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专题简介】人生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人生的经营者,都是以心为本,都要学一点心学。面对人生,要学习阳明心学;面对经营,要学习稻盛心学;面对管理,要学习圣吉心学。本专题以系列文章呈现,请予持续关注。【正文】阳明心法可概括为三步曲:第一步为“识镜”的功夫;第二步

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专题简介】

人生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人生的经营者,都是以心为本,都要学一点心学。面对人生,要学习阳明心学;面对经营,要学习稻盛心学;面对管理,要学习圣吉心学。本专题以系列文章呈现,请予持续关注。

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正文】

阳明心法可概括为三步曲:第一步为“识镜”的功夫;第二步为“磨镜”的功夫;第三步为“照镜”的功夫。上文已对“识镜”的功夫作了阐述,本文对“磨镜”的功夫加以阐述。

一.何谓“磨镜”的功夫?

人的本心是清净的,不动的,有灵性的。然而,人成为独立体后,会受到所生活的环境的污染,会对货色名利等动心起念,并让这些欲念住在藏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人有习心”。

这些欲念会遮蔽人的良知,使良知昏暗不明,犹如镜子蒙上灰尘而昏暗不明一样。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因此,需要通过修心,去除遮蔽在良知上的欲念。王阳明说,人的心只有一个,被私欲遮蔽时是人心,去除私欲遮蔽时是道心。去除私欲遮蔽,才能使“良知无物欲牵蔽,能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去除私欲遮蔽,犹如去除明镜上的尘垢一样,这就是“磨镜”的功夫。

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二.为何要“磨镜”?

王阳明说,人的本心“明莹无滞”,“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然而,因世俗所染,“人有习心”,为人处事时会“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 因此,要“磨镜”,要将“平时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

王阳明的弟子徐爱(字曰仁)说: “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传习录·陆澄录33)他告诉我们,常人的心如“昏镜”,以昏镜照物是看不清楚的,因此,要“磨镜”,使镜子明莹无滞,然后再“以镜照物”。这正是王阳明的致知格物学说比近世格物之说高明的地方。

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三.如何“磨镜”?

王阳明对其弟子陆澄说,“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只要认真领悟这段话的深刻内涵,就可以明白“磨镜”的功夫。

其一,去人欲

对于“去人欲”, 很多人误解了王阳明的意思,以为“去人欲”就是要去除人的各种欲望。其实,王阳明要去除的是人的七情六欲的偏倚,特别是人对货色名利的过度追求。

王阳明在与黄省曾交谈时指出,“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皆是人心合理有的。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

阳明的弟子陆澄接到家信,告知其儿子病危。陆澄的心非常忧闷,过度悲伤。阳明对他说,“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

王阳明特别指出,“好色,好货,好名等”即是人欲, “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

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王阳明认为,人的七情六欲,人对货色名利的追求,如果是自然流露、不偏不倚,则不可分别善恶。然而,如果人的七情六欲,人对货色名利的追求失之偏倚,过了,着了,迷了,则须调停适中。 过了,指偏离了中正之道。过了的具体表现是着了,迷了。着了,指的是对货色名利等不但动心起念,而且住念藏念,让某个欲念一直挂在心头,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着了势必带来迷了, 着了到一定程度便转为迷了,沉迷其中,迷失本心。由此可见,王阳明说的“去人欲”,不是要去除人的各种欲望,而是要去除人的七情六欲的偏倚,去除人对货色名利等的过度追求。

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常人的七情六欲往往失之偏倚。面对各种境遇,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的表现往往过度了,高兴过度,生气过度,悲伤过度,恐惧过度,喜欢过度,厌恶过度,欲望过度,这些过度都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人追求各种欲望的满足,包括见欲的满足,听欲的满足,香欲的满足,味欲的满足,触欲的满足,意欲的满足,往往也是过度的追求,这些过度追求同样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看到,常人对货色名利等,往往也是过度追求,其结果,迟早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社会上出现的贪腐事件,欺诈事件,自杀事件,绝大多数都源于对货色名利的过度追求。

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其二,存天理

王阳明所说的“存天理”,也有不少人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存天理就是读贤圣书,从书中求理。王阳明所说的存天理,强调的是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体悟天理,在发见天理的地方存养天理。王阳明提出,必须“在理的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总之,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在那上面学个存天理。”

王阳明所说的“事亲时”,“事君时”,“处富贵,贫贱时”,“处患难,夷狄时”,指的都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在做事中怎么发见天理呢?王阳明说,“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此心在物则为理。 如此心在事父则为孝,在事君则为忠之类。” 即是说,无论面对何种事物,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能把良知放在这件事上,循良知而行,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天理”。比如说,你在事父时能循良知而行,为父尽孝,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天理,你在事君时,能循良知而行,为君尽忠,这个行为本身也是天理。你把为父尽孝,为君尽忠的天理存养在自己的心中,就是“存天理”。

在做事中“存天理”与在读书中“存天理”不同。在做事中“存天理”,“天理”是从你的体验中得来,是你在实践中悟到的,是知行合一的,是你的一种真知。而在读书中“存天理”,“天理”不是从你的体验中得来,你知而未行,还不是你的真知。

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其三,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指的是在无事之时,在没有对外物动心起念之时,要进行自我反省,对内心深处的私心欲念加以审察克治。“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指的是在有事之时,在面对外物动心起念,住念藏念之时,要对“意念着处”加以省察克治。

王阳明提出,省察克治的功夫“无时而可间”,无事时,要“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 永不复起,方始为快”。有事时,“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 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功夫,方能扫除廓清”。

王阳明还特别指出,对“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要“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防于未萌之先”要用《中庸》“戒慎恐惧”之功, “克于方萌之际”要用《大学》的“致知格物”之功。 意思是说,要“防于未萌之先”,就得“戒慎恐惧”,保持对“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的警惕,而要“克于方萌之际”, 就得“致知格物”,在“意念着处”致知,依良知的判断实实落落去做,是善的可为之,是不善的不可为。

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磨镜是什么意思呢网络用语)

总而言之,学习阳明心法,一是要学习 “识镜”的功夫;二是要学习 “磨镜”的功夫;三是要学习“照镜”的功夫。“磨镜”的功夫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要做到“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下一篇文章将对“照镜”的功夫加以阐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