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的诗?宋之问诗词

其实宋之问的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宋之问诗词,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宋之问的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本文目录宋之问写给武则天的诗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真的是因为胆怯吗宋之问课本上的名句宋之问夺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并将作者杀害一事,是传言还是事实呢宋之问诗词宋之问

其实宋之问的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宋之问诗词,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宋之问的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宋之问写给武则天的诗
  2. 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真的是因为胆怯吗
  3. 宋之问课本上的名句
  4. 宋之问夺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并将作者杀害一事,是传言还是事实呢
  5. 宋之问诗词

宋之问写给武则天的诗

他写下了一首《明河篇》,呈给了武则天,诗末云:“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真的是因为胆怯吗

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弄明白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全诗的含义。

先看全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该《渡汉江》一诗其实写得很朴实,也浅显易懂,它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作。诗人由于长年离家在外,故乡音信全无,既不知故乡情况如何,又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好?因此越走近故乡,内心就越发恐慌。在路上即使遇见来自故乡的人,虽迫切想知道故乡的情形,但犹豫踌躇不敢发问。

由此可见,诗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并非是因为诗人胆怯,而是表达了久别故乡的游子归返家园时,复杂的情绪。

宋之问课本上的名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创作的一首诗。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意在写思乡情切,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宋之问夺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并将作者杀害一事,是传言还是事实呢

宋之问,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世人对他的评价可以分为对诗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两部分。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诗写的非常好,但他这个人非常的渣。

纵观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宋之问为人寡廉鲜耻,毫无底线。

比如说武则天时期,他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而他”邀宠”的方式是给武则天献媚,写各种各样暧昧跪舔的诗,甚至主动要求给她做男宠。

再比如说,他结交武则天的媚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这二位都是武则天的男宠,无论在当世还是后世都是万人唾弃的角色,但宋之问和他们关系甚好。

还有,他身上还背着人命官司,为了仕途权力出卖好友。他探知自己友人张伸之与王同皎等人谋划要诛杀宰相武三思,他就派人找武三思告密,结果张、王二人因此遇害,宋之问反倒因为告密擢任鸿胪主簿。

在历史上流传的宋之问的斑斑劣迹之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说他作为舅舅,居然为了一句好诗,杀死了自己的亲外甥。

他的这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也是唐代小有名气的诗人。宋之问杀甥夺诗的故事,在历史记载中,大体是这样的:

大约在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宋之问正在家中吟诗作画。这个时候,外甥刘希夷的登门造访却让他的心绪再也难以平复。原来,刘希夷带来了一首诗想要同舅舅探讨,而这一首诗,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代悲白头吟》。

而这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后来名誉天下的千古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大家都是诗人,而宋之问又是未来的诗坛领袖,是不是好货一目了然。

然后宋之问就非常喜欢这句诗,他就厚着脸皮想问外甥要这首诗的著作权,而且连给钱封官的许诺都下了,但一向清高,尤其看不起宋之问的刘希夷不为所动。

于是,宋之问就下了杀心,他吩咐自己的门客将刘希夷骗到一面土墙下,用装满黄泥的布袋将其砸死。

后来,他就把这首名诗据为己有了。从后世编撰的《全唐诗》来看,宋之问杀外甥夺诗这件事,看起来还煞有其事。

因为这首诗在《御定全唐诗》里有两个作者和标题,一个作者叫刘希夷,题为《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一个作者叫宋之问,题为《有所思》。后者只是将前者诗中”洛阳女儿好颜色””应怜半死白头翁””惟有黄昏鸟雀悲”三句换了五个字,改为”幽闺女儿惜颜色””须怜半死白头翁””唯有黄昏鸟雀飞”,其他诗句完全一样。

也就是说,寡廉鲜耻的宋之问杀人之后偷了这首诗,稍微修改了一点就变成了自己的诗。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这件事是存在很多疑点的。

第一,就是年龄的问题。

虽然宋之问是刘希夷的舅舅,但宋之问的年龄按照某些史料记载比刘希夷还要小五岁。

按照史料中的说法,宋之问杀刘希夷的事件发生在永隆元年(公元680年)。

这一年,宋之问才24岁,这个时候,他才做官没几年,还没有掌握多大的权力,也没有后来在武则天时代那么炙手可热。

他这个时候只是一个洛州参军,芝麻粒大小的官。

而如果做更为严谨的分析的话,宋之问的年龄比刘希夷小不止五岁。

宋之问曾经写过一首《秋莲赋》,在自序里,他这样说:”天授元年,敕学士杨炯与之问分直于洛城西”,而天授元年是690年,根据《新唐书·宋之问传》的说法,这一年宋之问才20岁。也就是所宋之问应该出生于公元671年。他比刘希夷要小二十岁。

这样的年龄差异,宋之问怎么能在十岁的时候就下手杀死自己三十岁的外甥刘希夷呢?

第二,宋之问是否有必要偷刘希夷的诗。

虽然自古文人相轻,但多半也只有在诗坛地位低,写诗普通的诗人去羡慕嫉妒恨诗坛地位高,写诗写得好的诗人的道理。

宋之问和刘希夷谁的诗坛地位高,谁写的诗好呢?

古代的诗歌评论家早有公论。北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中说:”吾观之问集中,尽有好处,而希夷之句,殊无可采,不知何至压杀而夺之,真枉死也。”

而明代的李攀龙《唐诗直解》里则说的更为直接:”《代悲白头翁》本非其佳处,而俗人专取之。五、六尤卑。”

宋之问贵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诗坛领袖,和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是开启一代诗风的大诗人。

从宋、刘二人现存诗歌的数量来看,两人的差距很大。《全唐诗》存刘希夷诗1卷23首,《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共30首。《全唐诗》存宋之问3卷187首,仅数量就远远超过刘希夷诗,且其中不乏上乘之作。

而且,按现存唐代史料的记载,在唐代当时,宋之问的诗名也远强于刘希夷。《旧唐书·文苑》云:”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而刘希夷则”体势与时不合””不为所重”。宋之问是少年才子,才华卓著,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兴完成一首四十二句,二百八十六字的长诗。而刘希夷一生蹉跎,一辈子都是布衣。

宋之问又有什么必要为了一句诗杀了刘希夷,还杀的尽人皆知呢?

最后,就是史料记载中的证据。

在距今记载宋之问杀人夺诗案时代最早的史料,刘肃《大唐新语》中的记载来看,当时的人对刘希夷的死因以及真凶是心存疑问的。刘肃是中唐人,他说刘希夷这首诗,”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由是稍为时人所称。”

也就是说,刘希夷可能的确是死于谋杀,但凶手未必是刘希夷。

而他后面提到的孙翌和《正声集》,是盛唐时期的一部诗选,也就是说,在盛唐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而且确认这首诗作者是刘希夷了,根本不存在宋之问改编这首诗,据为己用,蒙骗世人几百年的事情。

宋之问诗词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词有:

1、《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