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阙台戚继光 望阙台的主要内容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望阙台戚继光这个问题,望阙台的主要内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2018年戚继光的诗望阙台譬喻什么情境望阙楼所表达的情感戚继光作品集望阙台的主要内容2018年戚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望阙台戚继光这个问题,望阙台的主要内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2018年戚继光的诗
  2. 望阙台譬喻什么情境
  3. 望阙楼所表达的情感
  4. 戚继光作品集
  5. 望阙台的主要内容

2018年戚继光的诗

1、《题武夷》明戚继光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2、《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3、《望阙台》明戚继光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木叶丹。

望阙台譬喻什么情境

《望阙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做。

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望阙楼所表达的情感

望阙台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用望阙台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

望阙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做。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而且望阙台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戚继光作品集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著有《纪效新书》十八卷、《练兵实纪》十四卷本等著名兵书两部军事名著和《止止堂集》。还有《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因其抗倭伟绩,历来被视为民族英雄。

望阙台的主要内容

望阙台

戚继光〔明代〕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望阙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做。

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译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注释

望阙(què)台:在今福建省福清县.为戚继光自己命名的一个高台。戚在《福建福清县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记》中记道:“一山抱高处,可以望神京。名之曰望阙台。”阙,宫闱,指皇帝居处。

十年,指作者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从嘉靖三十四年调浙江任参将,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约十年左右。

孤臣,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此处是自指。

宸(chén)銮(luán):皇帝的住处。

赏析

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

“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王朝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驰海御故。由于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爱国情怀,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望阙台戚继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望阙台的主要内容、望阙台戚继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