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金缕玉衣,刘胜的金缕玉衣能否作为诸侯王俗越等级制度

大家好,刘胜金缕玉衣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刘胜的金缕玉衣能否作为诸侯王俗越等级制度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刘胜金缕玉衣和刘胜的金缕玉衣能否作为诸侯王俗越等级制度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

大家好,刘胜金缕玉衣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刘胜的金缕玉衣能否作为诸侯王俗越等级制度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刘胜金缕玉衣和刘胜的金缕玉衣能否作为诸侯王俗越等级制度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金缕玉衣”是做什么用的目前馆藏在哪个博物馆
  2. 3000年的金缕玉衣是谁
  3. 刘胜的金缕玉衣能否作为诸侯王俗越等级制度
  4. 金缕玉衣一共有几件
  5. 汉代王侯贵族的殓服金缕玉衣是怎么穿到身上的是死前穿还是死后穿

“金缕玉衣”是做什么用的目前馆藏在哪个博物馆

馆藏的金缕玉衣不只一套,较为完整的有十几套。其中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被选入首批64件(套)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刘胜之妻窦绾墓也有金缕玉衣出土,就外观来看,窦绾的金缕玉衣其实比刘胜的更美观。

刘胜的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馆

长188厘米,共用玉片2498片,所用金丝约1100克。与玉衣同时出土的有镶玉鎏金铜枕、玉眼盖、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生殖器罩、肛门塞,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所以,刘胜的金缕玉衣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

窦绾的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馆

窦绾的墓除了金缕玉衣外,还有一件精美的镶玉漆棺。

镶玉漆棺复原图

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了2件金缕玉衣,1件在河南博物院,1件在商丘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的金缕玉衣的玉片颜色较为特别,很漂亮,整体也很和谐。

河南博物院金缕玉衣商丘博物馆金缕玉衣

南京博物院也有一件金缕玉衣,具体出处不详,馆内并无说明。1968年在徐州曾出土一件银缕玉衣,但目前并不在馆内展出。

徐州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和南京博物院的这件非常相像。但明显的,徐州博物馆这件的部分玉片是绿色的,很漂亮。玉片的整体情况也较好。

同时,徐州狮子山汉墓还出土了一件镶玉漆棺。其奢华程度不亚于金缕玉衣。

国家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是河北定县40号墓出土,墓主人是中山怀王刘修。刘修墓除了有金缕玉衣出土外,还有九窍塞、麟趾金1块、马蹄金2块。

国家博物馆金缕玉衣

上海震旦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出处不详。

除了这类货真价实的真金的金丝串起的“金缕玉衣”,还有足以以假乱真的“鎏金铜缕玉衣”。这应该是东汉诸侯王的小把戏,因为不准许用金缕玉衣,所以,就用“鎏金铜缕玉衣”代替吧。如东汉时期河北定县北庄的中山简王与其妻用的就是“鎏金铜缕玉衣”。出土的这类东汉“鎏金铜缕玉衣”应该在10件以上。

中山简王鎏金玉衣

玉衣是汉代皇帝与贵族死后穿的特殊的殓服。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大贵人应该是跟先帝有关吧。)所以,金缕玉衣应该是皇帝的专属,然而西汉时尚未有严格的要求。东汉时才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一件金缕玉衣的制作成本

以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例,由于盗墓者已经将金丝抽走,玉衣受到了损坏,最终经过修复,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

玉衣的材料并不难得,难的是制作玉衣的玉片需要经过锯料、打孔、磨光等程序,每一片都要打3-4个孔,以便后面串连起来。一名普通工匠制作一件金缕玉衣差不多需要10年的时间,一件中等大小的金缕玉衣相当于100户中等收入人家的财产总和。

除了金缕玉衣,还有银缕玉衣、丝缕玉衣等,丝缕玉衣以红色丝线连接,也是挺好看的,如广州南钺王墓的。但是,红色一般代表喜庆,用玉玉衣似乎有点不合适呢。

南越王墓丝缕玉玉

我是阿斗,喜欢阅读,喜欢逛博物馆。欢迎关注!

3000年的金缕玉衣是谁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1968年5月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收藏于河北博物院。该衣通长188厘米。玉片有绿色、灰白色、淡黄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千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佩戴之物。

刘胜的金缕玉衣能否作为诸侯王俗越等级制度

可以!在那个时代,是需要高级官员,贵族才有资格死后穿上金缕玉衣,是有严格的制度的

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汉代,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1]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金缕玉衣一共有几件

二十余件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代王侯贵族的殓服金缕玉衣是怎么穿到身上的是死前穿还是死后穿

满城汉墓是西汉景帝刘启之子——刘胜的墓。西汉中山国有十代王,而刘胜是第一代王。刘胜和他的夫人都是穿着“金缕玉衣”下葬的,“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敛服。玉衣用若干块玉片连接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编缀,所以称“金缕玉衣”。根据现在已有的资料来看,“玉衣”只有汉代才有。“玉衣”到汉代也是一点点演变过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在死者的衣服上加装一些玉片进行装饰的“玉衣”,而玉面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可以看出“玉衣”是一点点发展演变而来的。汉代以后,随着墓葬制度的改革,“玉衣”也就消失了,社会上流传有“宋代玉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古代对玉的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玉衣”也是这样:“金缕玉衣”只有皇帝及第一代诸侯才可以使用,“银缕玉衣”是诸侯王用,“铜缕玉衣”是其他诸侯用,其他官员不可以随便使用。

汉代人相信玉有保持人死后肉体不朽的神奇功能,因此普通人用玉制作九窍塞,覆盖眼、耳、口、鼻、肛门和阴部,而皇帝和贵族们则享用工艺复杂的玉衣包裹全身。根据《续汉书·礼仪志》的记载:汉代皇帝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第一代列侯、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

所谓“缕”是指编缀玉衣片的金属丝,以金属丝的质地来区分玉衣的等级。考古发掘中还发现过极个别以丝线编缀的“丝缕玉衣”。刘胜是诸侯王,按照身份应该使用银缕玉衣,而他却身穿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金缕玉衣,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曾请教于郭沫若先生。郭老经过研究后指出,玉衣使用等级的规定是在西汉晚期才严格执行的,而刘胜死于西汉中期,当时玉衣等级的规定还没有完善,刘胜得以僭越制度,使用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像量体裁衣一样测量人体的数据,然后切割、打磨出数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弧形以及其他特殊形状的小玉片,再在这些小玉片上钻孔,如长方形的玉片要在四个角上钻孔,最后用极细的金丝将小玉片逐个串连成形,这样一套金缕玉衣就制作完成了。制作玉衣的关键步骤是玉片的成形和钻孔。玉片的形状小、厚度薄、质地脆,在上面钻孔是一件难度极高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材料的报废。据测算,一件金缕玉衣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的生产条件下,需耗费一个玉工十几年的功夫以及相当于100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因此,金缕玉衣在当时就已经是稀世之宝了。

玉殓葬组合是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楚国。玉殓葬在楚国出现并流行,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思想背景,首先,由于玉石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玉质温润缜密,外表晶莹剔透,其外表和内涵符合古代人审美和思想情趣,成为上古“绝地天通”的中介;其次,由于玉具有难以磨损和腐烂的特点,人们认为将玉和死者放在一起,能够保持尸体的长鲜不朽,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正说明汉代对玉的迷信和崇拜;另外,西汉时期楚国国力雄厚,经济文化十分发达,一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楚王丧制的变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条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具应用到玉器的制作上,产生精美绝伦的玉衣和玉棺,形成以玉衣为中心的玉殓葬制度,用玉的质量和数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将发源于新石器时代的葬玉制度推向顶峰。

关于本次刘胜金缕玉衣和刘胜的金缕玉衣能否作为诸侯王俗越等级制度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3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