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博士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具体情节(虞博士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具体情节描写)

作者作品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幼即颖异,善记诵。吴敬梓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

作者作品

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幼即颖异,善记诵。吴敬梓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的生活。雍正七年(1729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乾隆元年(1736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辚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但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于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阅读指南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写作手法深刻地剖析了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知识分子的内心,对封建社会中那些不知廉耻追逐功名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这本书,我们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体会作者对两类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

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儒林众生相,以“功名富贵”为行为和道德的分水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厌弃名利富贵的高尚者,

他们视金钱如粪土,出淤泥而不染;另一类则是热衷于追求名利富贵的卑污者,眼里只有功名富贵,一心要谋得金钱和权位。

二、鉴赏本书讽刺和批判的艺术特色

作者通过对形形色色儒林人物的刻画,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封建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深刻地披露了精神空虚、道德败坏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而抨击了使知识分子堕落的科举制度。它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如实地折射出了整个封建社会舞台的阴暗面和畸形性。

三、学习本书平实朴素的语言特点

《儒林外史》在语言上追求平实,没有华丽的艺术手法,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但却在平淡中凸显了严谨的写实风格,给人以思想和精神的启迪。

作品评价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该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态度。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胡适《吴敬梓评传》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一~三十回)

※第一回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来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人物形象】王冕:天资聪明且勤奋好学的典范。

※第二回: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周进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有人谗言这是周进所为,薛家集辞退了周进。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头撞号板。

【艺术特色】本节写周进的种种窘境纯用白描,如实勾画,于松散的气氛中见出人物的悲惨命运,而这正代表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色。

【体验看法】本节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第三回: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范进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予他银子及房子。

【人物形象】范进: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

【体验看法】本节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第四回:范进的母亲因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宰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第五回:汤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告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赵氏被扶为正房。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后来,严监生也病重,却迟迟不得断气。 21

【人物形象】严贡生:霸道,但从严贡生立赵氏为正室可以看出严贡生性格中胆小怕事的一面。

※第六回: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只等赵氏挑掉一茎灯草后才没了气。赵氏同哥哥王德和王仁商议如何发丧,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因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吹打手不愿来,新娘因此不发轿。最后来了两个人才勉强把新娘接回来。

回来的路上,严贡生又假装发病,故意留下云片糕给船家吃,反污船家吃了救人的药,最后赖了船钱。回到家后,他声称赵氏为妾,让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弟弟家的正房住,要霸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先告到省里,后又告到部里。

【人物形象】严监生:吝啬。

严贡生:吝啬、霸道、无赖的行径。

※第七回: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陈礼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荀玫的母亲病故,荀玫及王惠想等殿试后再回家奔丧,因此想隐瞒亡情,不成,只得回家。王惠同荀玫共同办完丧事后,王惠独自返回省城。

第八回: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他故意不肯接印,直到佘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后宁王兵败,王惠逃走,巧遇蘧公孙。而公孙回到家后,向爷爷的太守诉说此事。而公孙的两个表叔来访,住了几日后,送回省城。

※第八回: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他故意不肯接印,直到佘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后宁王兵败,王惠逃走,巧遇蘧公孙。蘧公孙回到家后,向爷爷蘧太守诉说此事。蘧公孙的两个表叔来访,住了几日后,送回省城。

【人物形象】王惠:贪财、无立场的行径。

※第九回:娄公子两人在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他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于是进家看望。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监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人。回到家后,叫家仆晋爵带银子去县里讲情,慑于娄府的家威,知县放了杨执中。杨执中因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径自就回到了家中。多日后,娄氏公子想拜见杨执中,看看到底是何许人,去杨家找,但未找到。路上遇到刘守备的船冒名娄府逞凶,娄氏公子仅予说教后放行。几日后再次拜访,仍未见到。

第九回

【人物形象】娄家两位公子:仗义疏财的官宦子弟。

【艺术特色】铺垫的写作手法。本节中不断地提到杨执中的名字,娄三、娄四特地来拜访他两次都不得见其面,为杨执中的正式出场极尽渲染之能事。

※第十回:娄氏公子二次拜访仍未找到杨执中,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日后,陈礼来访。此时蘧公孙住在娄府,陈礼是为鲁家的女儿提亲。蘧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随后按鲁编修的意思,蘧公孙入赘鲁家,择吉日,办了婚事。

※第十一回:婚后,鲁小姐才貌双全,而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娄氏公子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两人相谈甚欢。因蘧公孙学识太低,鲁编修担心他不能考学做官,想再娶一妾,以图再生一子。这引来老夫人的不满。鲁编修因此发病。此时,因见娄氏公子极好结交贤士,杨执中向娄氏二公子推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名叫权勿用。

※第十二回 娄氏公子正要去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并带来一个侠客。娄公子另邀请了一些朋友陪同一起游玩喝酒一连数日。侠客骗了娄公子500两银子后不知去向。而权勿用则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被跟随来的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兴而亡。

【人物形象】权勿用:故弄玄虚,沽名钓誉,莽撞傲慢。

【艺术特色】讽刺的艺术特色,作者在这里对热衷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进行了无尽的嘲讽。

※第十三回:蘧公孙遇到开办课堂帮人补习学问的马二先生,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蘧公孙告了官,而拿人的差役知道那个箱子是叛官的赃物后,诈走了宦成身上的全部银子,并以宦成的名义去诈蘧公孙要银子,并假惺惺提要求给双红赎身。差人没见到蘧公孙,找到了马二先生,马二先生极力要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下来。

※第十四回:经过讨价还价,马二先生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二先生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马二先生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人物形象】马二先生:古道热肠,急人之困而又不居功的行为令人佩服。

※第十五回:仙人了解到马二先生当前窘迫,有意周济。仙人给了他几块黑煤,马二先生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炼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他的仆人说出了原委,洪憨仙并非仙人,只是意在周济马二先生。协助办完丧事后,马二先生在街上遇到一个拆字的少年匡迥,他流落街头,无钱回家,而家中的父亲又病重,很是惨然。马二先生借与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要举业进学。回家的船上,匡迥遇到郑老爹(日后成了匡迥的丈人),讲了一件事情——张氏兄弟因埋怨父亲偏袒小儿子而打闹,被父亲告官后,老大老二上下使钱,并冒充父亲的名义撤了诉。

※第十六回: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匡太公一病不起,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二先生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匡超人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人物形象】匡超人: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对父母体贴入微,为人极为淳朴,勤奋上进。

※第十七回: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了几个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第十八回: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二先生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匡超人等四人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碰见,同行的两人被官员抓走了,景兰江伺机带着匡超人逃跑了。

※第十九回: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快,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有个大户人家的丫头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潘三爷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官府,假刻公章,把事办成;施美卿想把弟媳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对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没卖弟媳手续,欲出些银子了却官司,潘三爷同样把事办成了;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

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匡超人也因此得到了二百两银子。因此买了房,并由潘三爷保媒,经介绍与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大给弟弟来信,让其去温州应考,后考中。同时,他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陷一事,核实释放,并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超人来信,邀请其过去。潘三爷终因作案太多被拿下监。

※第二十回: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料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哥,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办完事后,他在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

【人物形象】匡超人:从淳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走向堕落。

【体验看法】作者通过描述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第二十一回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老和尚,趁老和尚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卜老爹有个外甥女,母亲已亡,父亲常年在外经商,与牛老爹商议将她嫁与了牛浦郎。牛浦郎不善于经商,自接手爷爷的杂货店后,日益亏空。牛老爹知悉后上火,病亡。亲家卜老爹年岁已大,办完了牛老爹的丧事后,随之而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

※第二十二回:因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来拜访,为显出气势,牛浦让两个丈舅一个端茶倒水,一个收拾卫生。接待完后,三人互相埋怨不懂礼数,惹得卜信卜成把牛浦从家里赶了出去,自寻房住。牛浦无计可施,就想去投奔董瑛。牛浦在船上遇到了牛玉圃,因是同姓,虚张声势的牛玉圃认了牛浦为孙子。后来两人在半路上遇到了牛玉圃的结拜兄弟王义安,吃饭时王义安被人臭打一顿,侧面反映了牛玉圃的人品。到杭州后,牛浦随牛玉圃去拜访万雪斋,在池塘边散步时,不小心掉进池塘,被牛玉圃数落上不得台面。

【人物形象】牛玉圃:手段卑鄙,投机冒险,自吹自擂,撒谎骗人。

※第二十三回:牛玉圃去万家时,道士向牛浦说了万雪斋的底细。万雪斋原是盐商程家的管家,后来自己做生意发的家,因此最恨别人提起此事。牛浦向牛玉圃说如果在万雪斋面前提起程明卿,就会要挟住万雪斋而得到更大好处,不料引起万雪斋的愤怒,将牛玉圃赶了出来。牛玉圃迁怒于牛浦,找到他暴打了一顿。牛浦恰好遇到黄姓船家,因为说与董知县相好,得到了黄的敬重,并把四女儿嫁与了他。 董知县升任到京,他不知道牛布衣已死,更不知道牛浦是假冒的,他向冯琢庵说牛布衣在甘露庵,致使牛布衣的妻子找上门来。

※第二十四回:牛奶奶不知道丈夫已死,以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于是告了状。但向知县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上司认为向知县不务正业,欲参他,被戏子鲍文卿所救。鲍文卿回到南京,想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小戏班子。

【人物形象】鲍文卿:本分善良,恪守做人准则,洁身自爱,比那些所谓的读书人品格高许多,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第二十五回: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期间谈到倪老爹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四个,最后一个也是难以养活,与鲍文卿商议后,双方同意将最后一个儿子过继给鲍文卿,更名鲍廷玺。由此,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知县,已到本地升任知府,后经知府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

※第二十六回:鲍廷玺的妻子难产而死。向知府升任福建道台。鲍文卿因年岁太大,回到老家南京,到家后不久病重而死。戏班老师金次福来给鲍廷玺提亲,鲍老太太叫归姑爷打听女方的底细,归姑爷找到媒婆的丈夫沈天孚,沈天孚告诉他女方是一个泼辣的人,但有些积蓄,归姑爷就请媒婆沈大脚说和此事。女方王太太虚荣心极强,媒婆极力夸大了鲍廷玺的身家情况,王太太同意了。

【体验看法】有才有德的鲍文卿是作者赞扬的对象,作者通过向知县的报恩行动体现了他的观点。

※第二十七回:婚后,因鲍家有个婆婆,丈夫也并非举人,也没有字号店,这些事实都显露出来,鲍太太脾气大发,气出病来。鲍老太太不堪忍受,在女儿及姑爷的建议下,把鲍廷玺夫妇赶出了家门。鲍廷玺的大哥倪廷珠一直在抚院姬大人那里做幕僚,来到南京时找到了鲍廷玺,给了些银子,叫他买所房子。因马上要去苏州,叫兄弟过几日去苏州找他,再给些银子做些生意,不料鲍廷玺到苏州后得知大哥已经病亡。幸巧在来时的路上遇到了季苇箫,他就去扬州找季公子。季公子此时是鲍老爹的孙女女婿。

※第二十八回:季苇箫此时正在娶二房亲,各名士纷纷来贺。鲍廷玺到来后,因为还要回南京,季苇箫托他给朋友季恬逸带封信。此时季恬逸在南京,身无分文。诸葛佑让他帮忙找一位选书先生,想共同刻书,以借此成名。季恬逸找到了朋友萧金铉,但萧金铉的学问并不高,只是为了挣诸葛佑的银子。三人找到一处僧庵做住所,开始安排刻书事宜。

※第二十九回:恰遇僧官刚刚升任,要摆酒庆贺,众多朋友纷来捧场。诸葛佑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便带朋友前去拜访。因杜慎卿在考试时得过头名,众人都很仰慕。杜慎卿留下众人吃了饭。杜慎卿没有儿子,决意纳妾。

※第三十回:季苇萧同杜慎卿相谈甚欢。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应是暗指同性恋),季苇萧有意戏弄他,告诉他在神乐道观里有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了后才知道是开玩笑,要找的人是来霞士,

来霞士是一个黑丑胖壮的道士。杜慎卿同鲍廷玺商议,召集众多戏子,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挑选色艺俱全的人。大会最后选出了前三名,分别是:郑魁官,葛来官,王留歌。

【体验看法】杜慎卿雅定梨园榜的一场伶官会,表明了他人生的无聊,以庸俗为浪漫,在自我满足的虚荣中过着极度无聊的生活。

第二部分(三十一~五十六回)

※第三十一回: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向他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并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在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

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典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第三十二回:韦四太爷要回家,杜少卿送了一只玉杯;因平日慷慨施舍,家里没有银子使用,就叫管家王胡子卖了一块地,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杜少卿借了三百两;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杜少卿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他搬进来住。鲍廷玺见别人都能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说是要组建戏班子,也借到了一百两。娄老伯的病越来越重,回家前,叮嘱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来骗银子的,并不会心怀感激。杜少卿依旧大方如故。又卖了一块地。

【人物形象】杜少卿: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尚义任侠。

※第三十三回: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遂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人物形象】杜少卿:对妇女尊重,反对歧视和摧残。

※第三十四回:薛乡绅宴请众朋友,包括迟衡山、马二先生、蘧先夫、萧柏泉、季苇萧、余和声等人,杜少卿推病不去。期间高老先生大谈杜少卿没有做官的本事,将历代积累下的家产都挥霍空了。迟衡山同杜少卿去拜访庄绍光,商议建祠堂的事。庄绍光受徐巡抚举荐,要进京赴任。在客店遇到押解银饷的孙守备。同行。孙守备的马队遇到了响马,被孙守备的朋友萧昊轩用弹弓击退。

【人物形象】杜少卿:淡薄功名,傲视权贵。

※第三十五回: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皇上大为赞赏他的才学,但是他不谙官场事故,得罪了太保,当皇帝要重用他时,太保说不适宜用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学的人。于是皇上赐了银两及元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说。庄绍光回乡的路上,借宿到一老农家,不幸老农夫妇双亡,庄绍光花费银子安葬了。回家中途及到家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为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皇上赐予的元武湖上。卢信侯随即到湖上来访,因为卢信侯收藏了禁书,被官府追来捉拿。卢信侯自首,一个月后,被庄绍光疏通关系救了出来。迟衡山、杜少卿来找庄绍光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堂。

※第三十六回常熟有个虞博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受朋友之托,到南京国子监后即履行诺言,给予武书以关照;储信和伊昭劝虞博士在春天时做个生日, 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被拒绝;虞博士的旧邻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博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博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赌博罪的监生,虞博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博士被选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

※第三十七回:虞博士带领众人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乡人围观。礼毕,蘧公孙见到了张铁臂,原来就是张俊民,从游侠变成了医生,张俊民见劣迹显露,辞别而去。武书给杜少卿又讲了两个虞博士的善举。一个是虞博士监考时,发现了考生挟带小抄,虞博士不但不查,还替他隐瞒,并给考生留足面子,事后不承认查过;一个是虞博士白白把丫头许配给严管家,严管家并不领情,要带丫头离开,虞博士不但不怪,反而给了十两银子的安置费。武书遇到了孝子郭铁山,因父亲曾随宁王反叛而隐居,郭孝子苦寻几十年后仍在寻找。虞博士等江南名士凑了二十两银子,并给西安的朋友修书一封请于协助,兹助他去四川继续寻找父亲。

【人物形象】虞博士:为人行事,不仅冲淡,且多德行,是凡人的表率

※第三十八回:郭孝子找到尤知县,住了几日,临走前,尤知县赠与盘缠,并修书一封,命其到成都后可找好友萧昊轩兹助。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劝说他归了正,并收为弟子,传授武艺,赠与银两,令其做个小买卖。到了成都后找到了父亲,已在庵里出家。但未料到父亲坚决不予承认。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来,每日做工给父亲送饭。郭孝子在西安时曾在海月禅林里住过,此时老和尚要去访问峨眉山,顺便看看郭孝子。

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赵大,因赵大以前被老和尚赶出过山门,怀恨在心,要害老和尚。一个卖酒的老妇人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

※ 第三十九回:能救老和尚的这个少年是萧昊轩之子萧云仙,他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着老和尚逃出来。途中遇到了郭孝子,郭孝子的父亲已经病逝,郭孝子要背父亲的骨骸回到湖广安葬。正直番兵夺了青枫城,京里派平少保剿灭番兵。

萧昊轩叫儿子萧云仙去投军,以博取功名。投军的路上遇到了也要去投军的木耐,遂收了木耐同行。平少保命令萧云仙打头阵攻城,大军垫后,萧云仙用计潜进城去,配合大军里应外合,拿下了青枫城。

※第四十回:萧云仙留在青枫城修理被破坏的城池,开垦荒地,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又请教书先生给幼童教授知识。城池修好后,萧云仙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但朝廷说有虚报,让萧云仙自行承担七千两。后来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在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宋为富。未料到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由于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儿私自逃到了南京。

※第四十一回:武书与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庄濯江等人,庄濯江与杜少卿的父亲是旧相识,但却是庄绍光的族亲侄子。几个人相互拜访,游玩作诗。看到了沈琼枝的招牌后,前去认识,引来沈琼枝到杜少卿家的回访。此时,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沈只得随他们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带着两个妓女投奔汤老六。

【人物形象】沈琼枝:追求个性解放,具有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光辉形象。

【体验看法】沈琼枝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第四十二回:李老四将两个妓女领到汤六老爷处,汤老六欣喜异常。汤镇台的两个儿子要来南京赶考,路过这里,堂弟兄汤老六接待。席间,两个公子大谈考场上的程序、排场。考完后,两个公子请戏班演戏,又找戏子饮酒作乐。汤二公子因与人争执,被脱光衣服关了起来。二十天后揭榜,均为考中。

※第四十三回:苗民造反,汤镇台给两个儿子来信,嘱其尽快回家,协助平叛。在贵州,汤镇台按上级指示,出兵打败苗兵。但苗民首领别庄燕及降将冯君瑞脱逃,上司不看捷报,只关注苗首下落。臧四打探到别庄燕要来城中复仇的计划,汤镇台设计拿下了别庄燕及冯君瑞。雷太守上奏朝廷时使坏,汤总镇反被降三级,卸任回家。

【人物形象】汤镇台:有勇有谋,善于用兵。

【体验看法】反映当时社会庸人当道,统治者昏庸无能,听信谗言,使忠者不能见于朝廷。

※第四十四回:汤镇台回到家后,见到侄子汤老六不成气候的样子,十分生气,又看到两个儿子的学识太差,就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余有达,但因大公子汤由傲慢无礼,余有达拒绝应聘。余有达的父母已过世多年,他与弟弟余有重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余有达去南京看望朋友,在与杜少卿谈论风水之事时,迟衡山劝解不可过于相信风水,还举出施御史家的例子来证明风水不可信。

※第四十五回: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助打了一桩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以没有到过无为州为由,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三番五次,打发了差役后,有人请余有达的堂弟余敷及余殷帮忙看风水,并请余有达及余有重作陪。余敷及余殷高谈阔论,余有达并不以为然。但哥两个还是去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

【人物形象】余二先生:心地善良,不怕麻烦,不怕惹官司上身,心甘情愿地为兄弟担当。

【体验看法】批判了封建社会中流行的风水之学的不合理。

※第四十六回:余有达无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访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迟衡山、庄绍光、虞博士、武书等人,时值重阳,登高饮酒作诗作乐。余有重来信让大哥余有达回去,说是虞华轩要请余有达教子读书。因乡绅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钱势,放高利贷,府里派季苇箫下来查问。唐二棒椎认准不可能是季苇箫,他以为要是真的来了,应该先去拜访彭老四、方老六等,而不是先来拜访虞华轩。事后证明确是季苇箫,显出唐二棒椎等人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心态。

※第四十七回: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答应要买,并要留下成老爹吃饭,成老爹说有很多事要办,并说后日方家要请他吃饭。虞华轩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成老爹一回。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因方、彭两家势大,四里五乡的人都跟在方彭两家的队伍后面随队而行,包括虞、余两家的本家亲属。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冷冷清清。方彭两家在祠里大摆筵席时,虞、余两家凑成一桌将就吃了点酒食。

※第四十八回:余有达被选为徽州府学教导,到任后,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来拜访。交谈中得知,王玉辉一直在著书立说,因而家贫如洗。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也要殉夫,公公婆婆、母亲都苦劝,只有王玉辉赞成这么做,说是可以成全美名,又能做个县里的楷模。果然三女儿绝食而亡。县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葬了女儿后,王玉辉不耐烦老妻的整日哀愁,要去南京散心,余有达给他写信让他去找杜少卿、庄绍光等人。到了南京后,要找的几个人都不在,却遇到了老朋友的侄子邓质夫,他来南京帮东家卖盐。两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胜叹息虞博士在南京时的崇文风气。一个月后,王玉辉把余有达写的书信交给邓质夫,让他转交杜少卿等人,自己返回了徽州。

【人物形象】王玉辉:狂热追求八股功名、狂热信奉封建礼教,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的迂腐儒生形象。

※第四十九回:万里自称被保举为中书,万中书来访高翰林时,高翰林邀请武书作陪。高翰林看不起当时的迟衡山、庄绍光、马二先生等所谓名人,因为他们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举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通过正规科举渠道而靠保举取得职衔的人。因万中书补缺后就与高翰林的亲家秦中书是同衙,秦中书因此要在家中请他吃饭。席间,不知何事,万中书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而席间的几位所谓朋友却无动于衷。

第五十回:凤老四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万中书被捉走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老四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是秀才,在凤老四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借中书之名骗取钱财。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老四一心救人,叫秦中书活动施御史等人保举一个真的中书官衔,如此在把万中书押解回台州后,再打官司就无大碍。

※第五十回 凤老四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老四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是秀才。在凤老四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借中书之名骗取钱财。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老四一心救人,叫秦中书活动施御史等人保举一个真的中书官衔,如此在把万中书押解回台州后,再打官司就无大碍。

※第五十一回:凤老四同府差押着万中书回台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丝客,受妓女的诱惑,被偷去二百两银子。凤老四教把船摇回去,找到了妓女,骗到了这条小船上来。剥了她的衣服,叫丝客带着衣服去找她的丈夫把银子要了回来。到台州后,凤老四叮嘱万中书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万中书照办。公堂给凤老四用刑时,身怀武艺的凤老四接连崩断了三副夹板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案首苗总兵已经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中书及凤老四。

人物形象】凤四老爹:身怀绝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施恩不图报、承人之情却必报的英雄豪杰。

※第五十二回:凤老四到南京找朋友陈正公。陈正公借过他的银子,凤老四想把银子要回来做盘缠回家。他到杭州时遇到了秦二侉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便逗留了几日。在胡八乱子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功厉害,一脚踢断了马腿,就丛恿胡八乱子踢凤老四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头几乎折断。此时,陈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收获颇丰,陈正公非常高兴。后来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盘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与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这时,凤老爹来找陈正公,并答应帮他要回银子。他们找到毛二胡子家,凤老四徒手掀翻了他半间屋子,毛二胡子无奈,只得连本带利清还了欠银。

※第五十三回:聘娘长相娇媚,喜好结交名贵。她舅舅介绍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姑表兄陈四老爷给她认识。见面的前一日,陈木南与徐九公子闲谈,表达了妓女地位比戏子的地位高的看法。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高兴,叫他与正在和她下棋的师父下了十几盘棋,晚上同宿一处。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

※第五十四回:陈木南从聘娘处出来,来向表弟借银子。此时,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耽搁了两日陈木南才借到银子。他回到来宾楼时,聘娘正在生病,需人参、黄连等名贵药材补身体。陈木南的房东董老太劝他不要把银子花在聘娘身上,陈木南不听。果然,陈木南再无银子可用时,聘娘就不再理他了。陈和甫的儿子也是个算命先生,为人混账,整日与丈人吵架, 在一次争吵后一气之下出了家,出家后还与同行测字先生丁言志为了莺脰湖大会有无作诗的事大吵一回。丁言志拿着仅有的二两多银子也想会会聘娘,被聘娘奚落出来。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钱,向聘娘索要。二人争执起来,聘娘受气不过,在延寿庵出了家。

※第五十五回:老一辈的名士逐渐故去之后,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渐渐衰败下来。虽然也有琴棋书画的高手如荆元、王太、季遐年、盖宽等后辈出现,但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间舍头艰难度日。

※第五十六回:万历四十三年,天下大旱,百姓聊穷。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使他们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他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人,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

相关故事

周进

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头撞号板、提携范进

范进

醉心科举、热衷功名、老实忠厚、怯懦麻木、迂腐无能

中举发疯、不知苏轼闹笑话

汤奉

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贪狠蛮横

为求升官,沽名钓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

严监生

家财万贯、吝啬成性

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严贡生

恐吓诈骗、无恶不作、欺压百姓、六亲不认、横暴贪婪

强圈邻居的猪;“云片糕”变药,恐吓船家赖掉船钱;欺凌弟媳,企图夺产

匡超人

最初:他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勤学上进;后来:寡情薄义、虚伪透顶,狡诈至极、毫无廉耻

服侍父亲;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隐瞒婚史,再结夫妻;潘三入狱,恕不探望

马二先生

忠诚和崇拜科举制度、迷信八股、仗义疏财、以德报怨、宅心仁厚

“劝导”匡超人做举业、把枕箱买回来替朋友蘧公孙消灾

王冕

聪明颖悟、勤奋好学、才华横溢、鄙弃科举、不慕荣利、洁身自好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归隐会稽山

杜少卿

淡泊功名,反对科举,仗义疏财,平等爱人,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不愿做官;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者朱熹提出大胆的挑战;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

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①独特的结构——“虽允长篇,颇同短制”

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它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 ,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

②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辛辣的讽刺 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显示客观真实性;不同人物的讽刺程度不同,方式不同;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内容,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显示出作品讽刺的深刻性;含蓄婉转,冷静自然,不动声色, 婉而多讽。

③善于运用鲜明对比、夸张手法、细节描写等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塑造人物形象:如梅玖对周进的前后态度,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也善于运用夸张手法、细节描写等揭示人物的真实面目:如严监生的死,再如胡屠户打范进的手隐隐作疼。

④语言特点是准确、生动、洗炼、含蓄婉曲而富于形象性。

作者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

体验看法

主题思想

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阅读启示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并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让人深刻地认识到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

情节索引

用王冕的事迹引出全书人物的故事,全书的主要人物索引如下:

王冕——周进——范进——严贡生——严监生——王惠——娄三、娄四公子——鲁编修——鲁小姐——权勿用——马二先生——匡超人——潘三——牛浦郎——鲍文卿——杜慎卿——杜少卿——庄征君——虞博士——郭孝子——萧云仙——沈琼枝——汤镇台——余二先生——王玉辉——凤四老爹

经典情节训练

【能力训练】1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 叫我如何去回覆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彼此争论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知县心里想道:“这小厮那里害甚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他。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 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1.结合原著说说小说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

①聪明有志,才华横溢。下决心自学,三月即画出荷之精神,声名远播。

②淡泊名利,高洁磊落。只用心画画,不在画册上署名,视富贵名利为身外之物。

③无视权贵,重情重义。拒绝、躲避权贵约见,不愿意与酷虐百姓的官吏交往;为报答秦老厚爱,应诺画图册。(意思对即可)

2.选文的主人公是王冕,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时知县和翟买办。你认为这样处理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艺术特色)

①二人与王冕对比,反衬王冕的高洁品行。时知县为捞一个“屈尊敬贤”的好名声,想了又想,方定下主意去见王冕;翟买办克扣画册银两,呵斥王冕不领知县“老爷”的帖;二人对上司巴结讨好,媚上虚伪,对百姓刁顽油滑,作威作福,反衬王冕不慕名利,重情重义。

②二人的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翟买办索画——危素欲见王冕——翟买办请王冕失败——时知县拜见王冕——王冕离家。正是有了这两人的故事,小说情节才能合理发展。

③通过两个人物的塑造,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官吏丑态,表达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写时知县“酷虐小民,无所不为”,借翟买办的口说出“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抨击当局统治的黑暗,封建官僚高居于百姓之上;时知县与翟买办,时知县与危素间的利益关系,衬托出王冕和秦老间的真诚淳朴;讽刺儒林士子对富贵功名的热衷,表现对真挚笃厚人情的向往,对王冕理想人格的推崇。

3.文中引用段干木、泄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表明王冕不愿意同当时统治者合作的态度。

4.选文中有3处文字描写了知县的心理活动,品味这些文字,分析知县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第1处心理描写,表现了知县竭力想讨好危素。第2、3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想为自己捞一个“屈尊敬贤”的好名声。可见知县是一个媚上、虚伪的人。

5.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的描写中了解社会。试根据以下摘录,说说你对王冕生活的那个社会有什么认识。(体验看法)

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王冕生活的那个社会,封建官僚高居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

【能力训练】2

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周进下面相陪。王举人道:“你这位先生贵姓?”周进知他是个举人,便自称道:“晚生姓周。”王举人道:“去年在谁家作馆?”周进道:“在县门口顾老相公家。”王举人道:“足下莫不是就在我白老师手里曾考过一个案首的?说这几年在顾二哥家做馆,不差,不差。”周进道:“俺这顾东家,老先生也是相与的?”王举人道:“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

……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仿来批,周进叫他搁着。王举人道:“不妨,你只管去批仿,俺还有别的事。”周进只得上位批仿。王举人吩咐家人道:“天已黑了,雨又不住,你们把船上的食盒挑了上来,叫和尚拿升米做饭。船家叫他伺候着,明日早走。”向周进道:“我方才上坟回来,不想遇着雨,耽搁一夜。”说着就猛然回头,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周进又不好问他,批完了仿依旧陪他坐着。他就问道:“方才这小学生几岁了?”周进道:“他才七岁。”王举人道:“是今年才开蒙?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周进道:“这名字不是晚生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梅朋友说,自己的名字叫做‘玖’,也替他起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将来好同他一样的意思。”

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做荀玫。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个姓荀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作不得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那里有甚么鬼神!”周进道:“老先生,梦也竟有准的。前日晚生初来,会着集上梅朋友。

他说,也是正月初一日,他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就飞黄腾达的。”王举人道:“这话更作不得准了。比如他进过学,就有日头落在他头上,像我这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

  1. 联系原著说说周进后来为什么会在贡院里不省人事呢?(情节概述)

周进在贡院里看见了摆得齐齐整整的两块号板,那是他做梦都想用的东西,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现在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勾起了他满腹的心酸,因此他急火攻心,昏倒在地。

2.结合原著和选文,简要分析周进的性格。(人物形象)

醉心科举、热衷功名、老实忠厚、怯懦麻木、迂腐无能。

3.选文中画线语句可以看出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是怎样的?周进对待王举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对此你有什么感受?(体验看法)

从“不谦让”“上首坐了”和取笑周进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到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十分傲慢,不管周进年纪多大,只管在周进面前摆架子。从“晚生”和回答王举人的语气可以看出周进因自己身份卑微,甘于处在下位,迂腐怯懦的性格。这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造成的结果,让读书人认为考取功名就非常了不起,考不到自甘卑微。

【能力训练】3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上文描写范进发疯的情形有波澜,有层次,请简要概括其过程(每处不超过4字)。(情节概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上集

2.“好!我中了!”这两句话道出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的什么心态?说明了什么问题? (体验看法)

宣告几十年贫贱生活就此结束,梦寐以求的名利从此到手了的心态,说明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毒害之深。

3.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体验看法、艺术特色)

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4.选文画横线处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这场闹剧的可笑,突出范进发疯的可怕

和身份的变化,反映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能力训练】4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否会得着了!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两位接了银子,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1.文中,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艺术特色)

2.严监生临死之时,作者写众人询问两个指头的意思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说明大家都从常理的角度来推测严监生的心理,也说明大家都不理解他,从侧面表现了严监生的吝啬已经超出了常理。

3.严监生为多燃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极具讽刺效果。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列举出一例本名著中采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相关情节。(情节概述)

示例:周进在贡院中哭得口吐鲜血,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考中。当听到人们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竟然跪下磕头感谢众人说是“再生父母”。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体验看法)

严监生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取得功名,不要像他一辈子只得了一个监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读书人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认为取得功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

【能力训练】5

  那日将到高要县,不过二三十里路了,严贡生坐在船上,忽然一时头晕上来,两眼昏花,口里作恶心,哕出许多清痰来。来富同四斗子,一边一个,架着膊子,只是要跌。严贡生口里叫道:“不好!不好!”叫四斗子快丢了去烧起一壶开水来。四斗子把他放了睡下,一声不倒一声的哼。四斗子慌忙同船家烧了开水,拿进舱来。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 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扶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严贡生只作不看见。

  少刻,船拢了马头。严贡生叫来富速叫他两乘轿子来,摆齐执事,将二相公同新娘先送了家里去;又叫些马头上人来把箱笼都搬了上岸,把自己的行李也搬上了岸。船家、水手都来讨喜钱。

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严贡生道:“吃了好贱的云片糕!你晓得我这里头是些甚么东西?”掌舵的道:“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面粉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

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甚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叫四斗子开拜匣,

写帖子:“送这奴才到汤老爷衙里去,先打他几十板子再讲!”掌舵的吓了,陪着笑脸道:“小的刚才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药,只说是云片糕。”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

1.请你分析画线句子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严贡生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

2.联系第五、第六回,严贡生除了讹诈船家外,他还做了哪些坏事,请你具体写出来,并分析他的性格特点。(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3.从严贡生的所作所为上,你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体验看法)

【能力训练】6

  这宦成奉着主命,上了杭州的船。船家见他行李齐整,人物雅致,请在中舱里坐。中舱先有两个戴方巾的坐着。他拱一拱手,同着坐下。当晚吃了饭,各铺行李睡下。次日,行船无事,彼此闲谈。宦成听见那两个戴方巾的说的都是些萧山县的话。——下路船上,不论甚么人,彼此都称为“客人”因开口问道:“客人,贵处是萧山?”那一个胡子客人道:“是萧山。” 宦成道:“萧山有位权老爷,客人可认得?”那一个少年客人道:“我那里不听见有个甚么权老爷。”宦成道:“听见说,号叫做潜斋的。”那少年道:“那个甚么潜斋?我们学里不见这个人。”那胡子道:“是他么?可笑的紧!”向那少年道:“你不知道他的故事,我说与你听。他在山里住,祖代都是务农的人,到他父亲手里,挣起几个钱来,把他送在村学里读书。读到十七八岁,那乡里先生没良心,就作成他出来应考。 落后他父亲死了,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的精光,足足考了三十多年,一回县考的覆试也不曾取。他从来肚里也莫有通过,借在个土地庙里训了几个蒙童。每年应考,混着过也罢了;不想他又倒运:那年遇着湖州新市镇上盐店里一个伙计,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账,住在庙里,呆头呆脑,口里说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他听见就像神附着的发了疯, 从此不应考了,要做个高人。自从高人一做,这几个学生也不来了;在家穷的要不的,只在村坊上骗人过日子,口里动不动说:‘我和你至交相爱,分甚么彼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这几句话,便是他的歌诀。”那少年的道:“只管骗人,那有这许多人骗?”那胡子道:“他那一件不是骗来的!同在乡里之间,我也不便细说。”因向宦成道:“你这位客人,却问这个人怎的?”宦成道:“不怎的,我问一声儿。”

口里答应,心里自忖说:“我家二位老爷也可笑。多少大官大府来拜往,还怕不够相与,没来由,老远的路来寻这样混账人家去做甚么?”正思忖着,只见对面来了一只船,船上坐着两个姑娘,好象鲁老爷家采蘋姊妹两个,吓了一跳,连忙伸出头来看,原来不相干。那两人也就不同他谈了。

  ……

将及一月,杨执中又写了一个字去催权勿用。权勿用见了这字,收拾搭船来湖州。在城外上了岸,衣服也不换一件,左手掮着个被套,右手把个大布袖子晃荡晃荡,在街上脚高步低的撞。撞过了城门外的吊桥,那路上却挤。他也不知道出城该走左首,进城该走右手,方不碍路,他一味横着膀子乱摇,恰好有个乡里人在城里卖完了柴出来,肩头上横掮着一根尖匾担,对面一头撞将去,将他的个高孝帽子横挑在匾担尖上。乡里人低着头走,也不知道,掮着去了。他吃了一惊,摸摸头上,不见了孝帽子。望见在那人匾担上,他就把手乱招,口里喊道:“那是我的帽子!”乡里人走的快,又听不见。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把那轿子里的官几乎撞了跌下来。那官大怒,问是甚么人,叫前面两个夜役一条链子锁起来。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那官落下轿子,要将他审问,夜役喝着叫他跪,他睁着眼不肯跪。

1. 结合原著说说权勿用为什么在娄家佣人第一次上门去请的时候没有答应去娄家呢?(情节概述)

因为当时权勿用热孝

在身,不便出门。

2. 结合原著说说权勿用为什么在大街上和官家的轿子冲撞起来?(情节概述)

3.请分析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艺术特色)

从路人嘴里打听权勿用的一些情况,属于侧面描写,为下文埋下伏笔,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到底是世人庸俗无法理解贤士放荡不羁的生活,还是权勿用真的是浪得虚名?

4.请你结合选文分析权勿用的性格特点。你怎样看待作者吴敬梓笔下权勿用这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权勿用穿着一身白,头上戴着高白夏布孝帽”看出权勿用故弄玄虚,沽名钓誉,让世人误以为他有多么孝顺;“头撞到一顶轿子上,把那轿子里的官几乎撞了跌下来。那官大怒,问是甚么人,叫前面两个夜役一条链子锁起来。

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从这一细节看出权勿用莽撞傲慢的性格,仗着自己是娄家请来的贵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视甚高。

人物形象:在《儒林外史》里,作者借众多的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来讽刺热衷功名富贵、热衷科举、极端恶劣虚伪的社会风气。而权勿用是其中之一,他善于伪装自己,巴结官僚豪绅,这正是当时存在的丑陋现象。

【能力训练】7

  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

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

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往前走过了六弯,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

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1.选文中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动机是马二知道“西湖水光山色,颇可以添文思”。请你阅读后说一说马二先生游西湖,观赏到哪些景致。(情节概述)

马二先生眼中所见的并不是清新宜人的西湖胜景,他看到的是游人,女子的相貌,酒店的食物。

2.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酒店里那些味道鲜美的食物?(艺术特色)

突出马二先生的可笑与辛酸,他对西湖风光“全无会心”,却对各色菜肴馋涎欲滴。

3.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断有什么用意?(体验看法)

马二先生面对的是前朝皇帝写的字,却犹如面圣一般跪拜,他是爬不上金銮殿的穷秀才,却俨然如朝廷大臣一般扬尘舞蹈。他如同白日做梦一般施行起君臣大礼。4.《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人物形象)

马二先生其实和范进一样,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但作者并没有对马二先生进行多少夸张化的描写,除了对着宋仁宗皇帝御书参拜之外,其他都只是淡淡写来,从朴素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批判和讽刺的倾向。马二先生作为一个读书人,对西湖美景麻木不仁,他的审美感贫乏浅薄可见一斑。作者把八股毒害灵魂的庸陋、精神世界的枯朽,准确地揭示出来并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和讽刺。

【能力训练】8

次日清早起来,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圈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

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一会,

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像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熏的慌,不要熏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 “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

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到晚,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坐一会,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

坐在太公傍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傍伺侯,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潘保正道:“不消取扰。”因走近前,替他把帽子升一升,又拿他的手来细细看了,说道:“二相公,不是我奉承你,我自小学得些麻衣神相法,你这骨格是个贵相,将来只到二十七八岁,就交上好的运气,妻、财、子、禄,都是有的,现今印堂颜色有些发黄,不日就有个贵人星照命。”又把耳朵边掯着看看,道:“却也还有个虚惊,不大碍事,此后运气一年好似一年哩。”匡超人道:“老爹,我做这小生意,只望着不折了本,每日寻得几个钱养活父母,便谢天地菩萨了,那里想甚么富贵轮到我身上。”潘保正摇手道:“不相干,这样事那里是你做的?”说罢,各自散了。

1.本文段记叙了匡超人一天的生活内容,试简要概括。(情节概述)

这一天的生活内容有:杀猪、磨豆腐卖钱;逗乐太公,帮助出恭,服侍睡觉;勤

奋读书。

2.本段文字选自第十六回,写了匡超人在服侍父亲仍然刻苦读书,这与第十九回的代替金跃考试有何关系?(情节概述)

这为后面的代考作了铺垫。潘三与他的结交不会是无目的的,与他的读书可用有关;而代考后,能高中,自然也有其读得好有关。

3. 潘老爹给匡超人看相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艺术特色、情节概述)

(1)内容上,潘老爹看相,认为匡超人有贵相,妻、财、子、禄都是会有的。

(2)结构上,可推动情节的发展。“不日就有个贵人星照命”,为下文匡超人受到知县的提拔,中了秀才作铺垫。

4.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体验看法)

(示例):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他的变质,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儒林众生的熏染、腐蚀导致了他的变质;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

”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能力训练】9

  话说杜少卿自从送了娄太爷回家之后,自此就没有人劝他,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前项已完,叫王胡子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又将一百银子把鲍廷玺打发过江去了。

  王知县事体已清,退还了房子,告辞回去。杜少卿在家又住了半年多,银子用的差不多了,思量把自己住的房子并与本家,要到南京去住,和娘子商议,娘子依了。

人劝着,他总不肯听。足足闹了半年,房子归并妥了。除还债赎当,还落了有千把多银子,和娘子说道:“我先到南京会过卢家表侄,寻定了房子,再来接你。”当下收拾了行李,带着王胡子,同小厮加爵过江。王胡子在路见不是事,拐了二十两银子走了,杜少卿付之一笑,只带了加爵过江。

  到了仓巷里外祖卢家,表侄卢华士出来迎请表叔进去,到厅上见礼。杜少卿又到楼上拜了外祖、外祖母的神主。

见了卢华士的母亲,叫小厮拿出火腿、茶叶土仪来送过。卢华士请在书房里摆饭,请出一位先生来,是华士今年请的业师。那先生出来见礼,杜少卿让先生首席坐下。杜少卿请问:“先生贵姓?”那先生道:“贱姓迟,名均,字衡山。请问先生贵姓?”卢华士道:“这是学生天长杜家表叔。”迟先生道:“是少卿?先生是海内英豪、千秋快士!只道闻名不能见面,何图今日邂逅高贤!”

站起来,重新见礼。杜少卿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炯炯,知他不是庸流,便也一见如故。吃过了饭,说起要寻房子来住的话,迟衡山喜出望外,说道:“先生何不竟寻几间河房住?”杜少卿道:“这也极好。我和你借此先去看看秦淮。”迟先生叫华士在家好好坐着,便同少卿步了出来。

  ……

  又过了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杜少卿道:“这个使得。”

当下叫了几乘轿子,约姚奶奶做陪客,两三个家人婆娘都坐了轿子跟着。厨子挑了酒席,借清凉山一个姚园。这姚园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过去三间厅,便是他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

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1.从材料第一段文字中看出杜少卿日常是个怎样的人?在《儒林外史》中还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人物形象、情节概述)

杜少卿视金钱如粪土,他崇尚简单自然,散尽家财,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从不计较此人品行好坏,是一个盲目慷慨的人。如:韦四太爷要回家,他送了一只玉环;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他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他送了五十两修缮的银子;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冒籍,他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

2.如下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杜少卿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炯炯,知他不是庸流,便也一见如故。

3.杜少卿在《儒林外史》中是个特别的人物,与其他读书人追名逐利的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说这一人物体现了作者已经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请你在选段找出来并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概述)

选段中“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杜少卿当时在三纲五常让人窒息的年代,他敢于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体现他突破传统封以说这一人物体现了作者已经有初步。

【能力训练】10

  话说虞博士出来会了这几个人,大家见礼坐下。迟衡山道:“晚生们今日特来,泰伯祠大祭商议主祭之人,公中说,祭的是大圣人,必要个贤者主祭,方为不愧;所以特来公请老先生。”虞博士道:“先生这个议论,我怎么敢当?只是礼乐大事,自然也愿观光。请问定在几时?”迟衡山道:“四月初一日。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虞博士应诺了,拿茶与众位吃。吃过,众人辞了出来,一齐到杜少卿河房里坐下。迟衡山道:“我们司事的人,只怕还不足。”杜少卿道:“恰好敝县来了一个敝友。”便请出臧荼,与众位相见。一齐作了揖。迟衡山道:“将来大祭也要借先生的光。”臧蓼斋道:“愿观盛典。”说罢,作别去了。

  到三月二十九日,迟衡山约齐杜仪、马静、季萑、金东崖、卢华士、辛东之、蘧来旬、余夔、卢德、虞感祁、诸葛佑、景本蕙、郭铁笔、萧鼎、储信、伊昭、

季恬逸、金寓刘、宗姬、武书、臧荼,一齐出了南门,随即庄尚志也到了。

……

  当下厨役开剥了一条牛、四副羊,和祭品的肴馔菜蔬都整治起来,共备了十六席:楼底下摆了八席,二十四位同坐;两边书房摆了八席,款待众人。吃了半日的酒,虞博士上轿先进城去。这里众位,也有坐轿的,也有走的;见两边百姓,扶老携幼,挨挤着来看,欢声雷动。马二先生笑问:“你们这是为甚么事?”

众人都道:“我们生长在南京,也有活了七八十岁的,从不曾看见这样的礼体,听见这样的吹打!老年人都说这位主祭的老爷是一位神圣临凡,所以都争着出来看。”众人都欢喜,一齐进城去了。

  ……

  武书辞了出去,才走到利涉桥,遇见一个人,头戴方巾,身穿旧布直裰,腰系丝绦,脚下芒鞋,身上掮着行李,花白胡须,憔悴枯槁。那人丢下行李,向武书作揖。

武书惊道:“郭先生,自江宁镇一别,又是三年,一向在那里奔走?”那人道:“一言难尽!”武书道:“请在茶馆里坐。”当下两人到茶馆里坐下。那人道:“我一向因寻父亲,走遍天下。从前有人说是在江南,所以我到江南。这番是三次了。而今听见人说不在江南,已到四川山里削发为僧去了。我如今就要到四川去。”武书道:“可怜!可怜!但先生此去万里程途,非同容易。我想西安府里有一个知县,姓尤,是我们国子监虞老先生的同年。

如今托虞老师写一封书子去,是先生顺路,倘若盘缠缺少,也可以帮助些须。”那人道:“我草野之人,我那里去见那国子监的官府?”武书道:“不妨。这里过去几步就是杜少卿家,先生同我到少卿家坐着,我去讨这一封书。”那人道:“杜少卿?可是那天长不应征辟的豪杰么?”武书道:“正是。”那人道:“这人我到要会他。”便会了茶钱,同出了茶馆,一齐来到杜少卿家。

杜少卿出来相见作揖,问:“这位先生尊姓?”武书道:“这位先生姓郭,名力,字铁山。二十年走遍天下,寻访父亲,有名的郭孝子。”杜少卿听了这话,从新见礼,奉郭孝子上坐,便问:“太老先生如何数十年不知消息?”郭孝子不好说。武书附耳低言,说:“曾在江西做官,降过宁王,所以逃窜在外。”杜少卿听罢骇然。因见这般举动,心里敬他,说罢留下行李:“先生权在我家住一宿,明日再行。”郭孝子道:“少卿先生豪杰,天下共闻,我也不做客套,竟住一宵罢。”杜少卿进去和娘子说,替郭孝子浆洗衣服,治办酒肴款待他。出来陪着郭孝子。武书说起要问虞博士要书子的话来,杜少卿道:“这个容易。郭先生在我这里坐着,我和正字去要书子去。”只因这一番,有分教:用劳用力,不辞虎窟之中;远水远山,又入蚕丛之境。

1.文中为何杜少卿明知郭孝子是叛逆之臣,还要留他在家做客?从中可以看出杜少卿是怎样的人?(人物形象)

2.结合原著说说,众人为什么邀请虞博士做祭礼的主祭?你对虞博士这一人物有何看法。(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虞博士为人行事,不仅冲淡,且多德行,无论做官之前替人看葬坟真心实意,替人葬父慷慨解

囊,还是做官后教化学中弟子,为蒙冤者伸冤辩白,为不端者全其廉耻之心,还是善待家仆,不计较其势力之心,都是凡人表率。

3.请分析选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艺术特色)

渲染大祭热

闹的气氛,突出泰伯祠大祭的重要性,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担任主祭的虞博士德高望重。

模拟演练

(一)

  (A)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B)这周学道(周进)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帮助评阅考生文章的人),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禹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

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1.周进为何“一进了号”,便“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3分)

周进看见了摆得齐齐整整的两块号板,那是他做梦都想用的东西,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现在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怎能不勾起满腹的心酸,因此他急火攻心,昏倒在地。

2.在周进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3分)

3.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人的这种人生追求?(4分)

(二)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说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到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 “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个甚么举,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时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

  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浇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

1.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他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联系原著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范进中举》“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结合原著及选文内容细节加以赏析。(2分)

示例:如范进考试前去借钱,“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夫扯衣服的细心,与中举前的痛骂判若两人,一个无耻、势利的小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蕴含了鲜明的讽刺意味。(意思对即可)

(三)

  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当下同景兰江别了刑房,回到街上,景兰江作别去了。匡超人到家,踌躇了一夜,不曾睡觉,娘子问他怎的,他不好真说,只说:“我如今贡了,要到京里去做官,你独自在这里住着不便,只好把你送到乐清家里去。

你在我母亲跟前,我便往京里去做官;做的兴头,再来接你上任。”娘子道:“你去做官罢了,我自在这里,接了我妈来做伴。你叫我到乡里去,我那里住得惯?这是不能的!”匡超人道:“你有所不知。我在家里,日逐有几个活钱,我去之后,你日食从何而来?老爹那边也是艰难日子,他那有闲钱养活女儿?待要把你送在娘家住,那里房子窄,我而今是要做官的,你就是诰命夫人,住在那地方,不成体面;不如还是家去好。

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我拿几两添着进京,剩下的,你带去放在我哥店里,你每日支用。我家那里东西又贱,鸡、鱼、肉、鸭,日日有的,有甚么不快活?”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叫一只船,把些家伙什物都搬在上。匡超人托阿舅送妹子到家,写字与他哥,说将本钱添在店里,逐日支销。择个日子动身,娘子哭哭啼啼,拜别父母,上船去了。

  匡超人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大喜;问着他又补了廪,以优行贡入太学,益发喜极,向他说道:“贤契,目今朝廷考取教习,学生料理,包管贤契可以取中。你且将行李搬在我寓处来盘桓几日。”

匡超人应诺,搬了行李来。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给谏道:“恁大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汉‘摽梅之候’了。但这事也在我身上。”

  1. 联系原著说说匡超人在家庭最困难时以什么为生来养活一家人?(2分)

做生计(卖猪肉和豆腐)

2.选文写匡超人知道潘三落难后的恐慌和逼迫娘子的蛮横,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了匡超人的什么性格?(4分)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躲避遭祸的潘三,表现了他的虚伪、势利;逼娘子下乡,表现了他的急功近利。

3.结合课文谈谈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4分)

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借助他把儒林中那些附庸风雅者与追求功名富贵者集中到一起,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酸腐,又显示出对追求功名富贵者的辛辣讽刺。只匡超人一个便已穷极文士情态,尽展儒林的痛与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