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翻译)

第五章原文字数不多,但其文意有三:先说“平等”,再说“虚静”,最后说“慎言”。这三段为什么放在同一章,不好理解。“多言”为什么会“数穷”,而且“不如守中”?先看古人的注解:河上公章句:“‘多言数穷’,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

第五章原文字数不多,但其文意有三:先说“平等”,再说“虚静”,最后说“慎言”。这三段为什么放在同一章,不好理解。“多言”为什么会“数穷”,而且“不如守中”?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多言数穷’,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不如守中’,不如守德于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大意是,闭目养神,避免祸从口出。“多言”是事多话多,“数穷”是”祸患”的意思。

王弼注:“愈为之则愈失之矣。物树其慧,事错其言,不慧不济,不言不理,必穷之数也。”“多言”指“愈作为”,“数穷”指“愈失败”。

余秋雨翻译:“政令太多,总是不同,不如守中。”(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22页。)“多言”是“政令太多”,“数穷”是“总是不同”。

陈鼓应注释:“‘言’,意指声教法令。‘多言’,意指政令烦多。‘数’,通‘速’。”今译:“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并引述:“‘无为’的反面是强作妄为,政令烦苛(‘多言’),将导致败亡的后果。这是老子对扰民之政所提出的警告。”(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6-97页。)他认为“多言”是“政令烦苛”,“数穷”是“加速败亡”。

为什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本章的文理结构来说。本章分三层意思:先说天地、圣人都讲平等,天下万物都一样,没有偏心;再说天地之间是空虚宁静的,不要打破它。所以,老子再三强调不要“多”。多什么?就是前面一句“动而愈出”——多动。多动就会招惹是非,打破平衡,失去宁静,结果是“数穷”。

那么“言”呢?“言”,不是言语、说话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的语助词,无意义。《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驾着马车出去游玩,借此排解我忧愁。驾言,就是驾车出行或出游。“驾言出游”不能按现代汉语的字面意思理解为,驾着马车边说话边出游。《诗·小雅·车攻》有:“四牡庞庞,驾言徂东”,意思是四匹公马很强壮,驾着马车往东方。还有“东有甫草,驾言行狩”,意思是东方开始长出新草,驾着马车去打猎。言,都是无意义的语气助词。

可是,对“多言”的理解,以上四位古今学者也说法不一:河上公意为“事多话多”;王弼是指“愈作为”;余秋雨翻译是“政令太多”;陈鼓应认为是“政令烦苛”,并有专注。我认为这都是不恰当的理解。

“数穷”又是什么意思?河上公说是“祸患”;王弼是指“愈失败”;余秋雨翻译是“总是不同”,有点特别,不知何意;陈鼓应认为是“加速败亡”。他们都对“数”有误解。

数,读shù,不是数目、数字、数论,而是不常用的天命、命数、气数,命运的意思。如成语气数已尽,劫数难逃。唐·王维老将行》有句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意思是,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数”在《道德经》中仅出现两次。还有一次是在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这个数,读shǔ,是动词,也是它的本义:点数、计算。两个“数”,读音不同,字义也不同。穷,读qióng,就是它的本义:穷尽、完结。如山穷水尽,穷途末路。所以,“数穷”就是气数穷尽。这一句翻译就是:

瞎折腾就会气数穷尽,不如守住丹田保持虚静。

“不如守中”的“中”,解读也有分歧。有说“中”为忠,忠诚之意;也有的说“中”就是它的本义:中心、中间,意为平衡;多数理解“中”为虚静,对应“虚而不屈”。《说文》:“中,和也。”中,也指内心,心田,引申为丹田。

这一章看似不相关联的文字可以用“天苍苍,野茫茫”来形容,寂静,苍凉,空虚,自然。苍天之下,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进而人与大自然和平相处,平等,安静,不干涉,不骚扰,不掠夺,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非常理想的社会环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20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