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苍生涂涂,天下燎燎;诸子百家,唯我纵横。”相信这句自带bum的话很多人都熟记于心,鬼谷纵横,刀光剑影,仗剑天涯,成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梦。当然,真实的纵横当然不是刀光剑影的武者之争,却是那舌灿莲花的辩术之教。让我们一起了解不一样的纵横!不一样的故事!合纵连横图片/

“苍生涂涂,天下燎燎;诸子百家,唯我纵横。”

相信这句自带bum的话很多人都熟记于心,鬼谷纵横,刀光剑影,仗剑天涯,成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梦。

当然,真实的纵横当然不是刀光剑影的武者之争,却是那舌灿莲花的辩术之教。让我们一起了解不一样的纵横!不一样的故事!

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合纵连横 图片/网络

所谓的纵横即合纵连横的简称,是战国时期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以求自保和生存,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就是强国拉拢别国,共同进攻其他国家,以达到兼并和扩张领土的目的。

实施这些主张的人通常被称作策士或术士,最让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公孙衍苏秦张仪等人在诸国间的角逐与争斗。各国在不同时期的利益目的不同,合纵连横的策略也变化无常。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抗秦;连横既可以合秦,也可以联楚,历史上的“朝秦暮楚”就由此得来。

随着秦国霸主地位的确立,不断地对外征伐兼并,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各国开始联合抗秦。而秦国积极采取连横活动,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这一时期合纵连横策略的施展,向我们展示了一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也将策士的风采和谋略展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主要围绕公孙衍、张仪两个魏人之争进行论述。

一、简介

魏国也是命不好,自李悝吴起变法,魏国国力日益强盛,魏武卒无敌于天下,那时候的魏国妥妥的战国早期霸主。然而,魏国留不住人,商鞅、公孙衍、张仪都是魏国人,都跑到自己的对手秦国去了,帮助秦国回来打自己。虽说公孙衍后期回魏国了,但要不是他,河西之地能被秦国这么容易拿到手吗?真是妥妥的冤大头!

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公孙衍 图片/《大秦帝国之纵横》

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纵横家,曾仕魏,任犀首之官,人因以“犀首”称之。公孙衍曾和张仪一起仕秦,为秦国的发展均做出重要贡献。两位纵横家,但政治主张却不相同,一纵一横,这就决定了两人不可能同仕一国,必有一争。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以天下为赌,以诸侯为注,围绕战国这盘棋局纵横捭阖。《孟子·滕文公下》曾形容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见,这一场博弈的精彩。

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秦惠文王 图片/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

公孙衍入秦后,在秦惠文王的支持下,成为了继商鞅之后的第二个大良造。公孙衍上任后,便将目光瞄向了经过马邑之战后元气大伤的魏国。在秦惠文王的指示下,公孙衍轻而易举的战胜了魏国,收回了河西地区,自此“犀首”名传于天下!

后魏国怕秦国行灭国之举,派人贿赂公孙衍。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因此公孙衍便劝说秦惠文王放弃攻魏。然而,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这时,公孙衍一生的宿命政敌张仪也在秦国为政,在了解秦国现状后,力劝秦惠文王:“公孙衍是个见利忘义,顾私利而忘公义的人。”张仪陈列攻魏之利弊,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公孙衍也因为顾私利而忘公义而受到排挤,不得不去往魏国。

感觉这一理由有些牵强,秦惠文王怎么可能不知在当时秦国尚不具备灭国之力,这更可能是借口,可能是他认为对于连横更能顺应秦国的发展吧!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拉开了纵横之争的序幕!

二、纵横捭阖:公孙衍与张仪的谋国之战

秦国很早便采用强横之策,秦昭襄王邀请齐湣王互尊东西二帝,以稳定齐国;大国横强,小国也极力求存,多次合纵攻秦齐,给两国带来灭国之危。

公孙衍离秦就魏,面对日薄西山的魏国,就想用合纵之策对抗强秦,以求自保。他首次合纵,连齐攻赵,取得胜利,也开始了他漫长的合纵生涯。

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张仪 图片/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

“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面对可能带来的风险,为防止齐楚魏合纵带来的威胁,张仪可谓软硬兼施,多措并举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秦国率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臣服;同时又重金贿赂,拉拢齐楚两国重臣,成功地破解了三国合纵,将危机消解于源头。

后来公孙衍又发起“五国相王”,联合韩、赵、燕、中山四国,相约称王,与秦国对抗。

这次合纵不仅对秦国有威胁,当然也会威胁其他国家。面对这种情况,楚国先掀桌子了,发兵攻打魏国,占八座城邑,甚至要废除太子。面对诸国之间的攻伐与破坏,这次合纵也以失败而告终,公孙衍只能跑路了!

合纵会失败,连横也不可能次次成功。时任魏相的张仪联合秦国攻齐,却被齐军挫败,张仪的连横策略也收到影响。

面对秦国展露的实力,引发各国的担忧,合纵之策又摆在各国的案头,公孙衍又重新被启用,组织联军攻秦。联军气势汹汹攻到函谷关,遭到秦国出兵反击,结果诸国联军竟不堪一击,一战而溃、四散而逃。魏国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很快向秦国进行割地求和。一看牵头人都投降了,五国也纷纷退兵。

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五国伐秦 图片/网络

秦国乘胜追击,攻打头铁的赵国。齐国为了捞好处,也跟着落井下石,派兵攻赵。赵国连遭惨败,大将几乎丧尽,损兵八万多人,“五国伐秦”宣告失败。

后面虽然还有一次合纵,但结束的更加草率,甚至是公孙衍被田需诬陷,被魏王所杀,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公孙衍最终失败了,可是公孙衍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合纵之策的倡始者,其历史功绩还是被后人认可的。

合纵之策失败在于:各国离心离德,出工不出力,想要保存实力,维护自身利益。就像苏洵所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面对其他人问张仪为何入秦,张仪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张仪是这样,各国更是这样。

合纵之策是当时诸国最好的选择,但为了自身的利益各国也不会结成坚不可摧的同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在那个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或许是最贴切的。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对公孙衍和张仪两人的认可与肯定。当今世界,纵横之争仍在继续,只不过变成在世界的舞台上纵横驰骋!

最后,借用看到的一句话,“敬犀首合纵锁函谷”,“敬张子横强扫六合”“敬这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

管见所及,不吝雅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2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