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艺术特色)

五代十国时期,正是战乱不息之际。而在这乱世之下,却能仁杰辈出,涌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画家,艺术之花盛开的尤为灿烂。灿烂“群星”中最低调的莫过于顾闳中。他仅携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便惊艳了后世,成为旁人无法企及的传奇人物。顾闳中画像(图自《韩熙载夜宴图》)目识心记,绘就传世名画顾闳中,江南人,生

五代十国时期,正是战乱不息之际。而在这乱世之下,却能仁杰辈出,涌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画家,艺术之花盛开的尤为灿烂。

灿烂“群星”中最低调的莫过于顾闳中。他仅携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便惊艳了后世,成为旁人无法企及的传奇人物。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艺术特色)

顾闳中画像(图自《韩熙载夜宴图》)

目识心记,绘就传世名画

顾闳中,江南人,生于910年,南唐画家。他曾任南唐画院待诏,为后主李煜画过肖像,其才名可与周文矩相提。

顾闳中擅长人物画,多画宫廷贵族生活。他画人物,善于描摹神情意态。作画笔力圆劲,间以方笔转折,用色大胆,画卷常见浓丽之彩。

最为人所称赞的是,顾闳中有目识心记之才。仅凭一双眼,记录真实场景,随后默写作画,最终作品竟能完美复现全部细节。《韩熙载夜宴图》便是他奉李煜之命,窃窥韩熙载的夜宴,将宴会景象默记在心,归来挥笔而成的作品。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艺术特色)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宋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由于年代久远,画史上关于顾闳中的创作活动记载甚少。其见于画史著录的作品有《眀皇击梧桐图》、《游山阴图》、《雪村图》、《荷钱幽浦》等,多已失传。

《韩熙载夜宴图》是他的代表作,更是他的唯一传世作品。如今现存的《韩熙载夜宴图》虽是宋代摹本,但未丢失顾闳中原有的作品韵味。这幅传世名画,也便成为深讨研究其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的重要作品依据。

绝美画幅,再现宴会故事

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真实再现了南朝中书侍郎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宴生活,堪称古代人物画杰作。

整篇画卷,顾闳中以韩熙载为绘画中心,按照故事发展的情节,将夜宴的整个活动娓娓道来。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艺术特色)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宋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颇为巧妙地以屏风作为隔断,把画面分为五段故事场景,场与场之间一一相连又各自独立。

第一段为听乐。画面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一同专心致志地欣赏琵琶独奏的情景,在场的人物微微侧耳聆听的样子,尤为传神。

第二段为观舞。韩熙载两手执鼓锤,亲自为舞女伴奏。从韩熙载身旁的人随着节奏轻拍手掌的动作中,也可感受到现场的高涨气氛。

第三段为小憩。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坐在床榻上,一边洗手,一边与他人交谈,格外轻松,宴会的气氛有所舒缓。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艺术特色)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宋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第四段为清吹。此时韩熙载换上了便服,盘腿而坐,挥动着扇子,好生惬意。五个奏乐女子并排一起,姿态生动,各不相同。

第五段为送别。画卷最后是宴会散去,韩熙载依依惜别宾客们的场景。由此,顾闳中也结束了这场纸醉金迷的夜宴聚会。

五个故事环环相扣,画卷的构图有张有弛,人物搭配疏密有致,画幅的结构完整而灵动,极富感染力。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艺术特色)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宋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在人物塑造上,顾闳中精准把握人物性格,生动刻画了韩熙载复杂的人物心境,将其官场失意、郁郁寡欢,不得不以狂歌热舞的放纵生活来逃避现实的困境,淋漓尽致地挥洒于长卷之中。

顾闳中在赋色上也有所创新。一来仕女的素装艳服与宾客的青黑衣衫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画面更为丰富、和谐。二来人物和室内陈设色彩各有侧重,人物多采用朱红、淡蓝、橙黄等明亮的色彩,桌椅床榻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辉映,烘托中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清新雅致的韵味。

“战笔描”广受追捧

其实,《韩熙载夜宴图》在诞生之初并未受到士人们的重视。

据记载,这幅画被发现的时候,没有印记,没有题跋,没有印章,甚至没有名字,而顾闳中在当时也不过是个不出名的小画家。

可随着历史的蒙雾层层被掀开,明珠终现耀眼光芒。

如今,《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工笔重彩画的最高水平。顾闳中也因此在美术界名声大振,追随他的画风之人不在少数。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艺术特色)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宋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相传,顾闳中的画风沿袭唐代著名画家周昉之样,而更趋纤细。用笔和线条,受李后主书法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战笔描”。

魏晋隋唐时期,线条的描绘技法在工笔人物画中已发展的十分成熟。线条提倡奔放、流畅、挺拔之美,多追求均匀姿态。而顾闳中的“战笔描”追求圆润、顿挫之感,线条多方折、刚劲。相较之下,顾闳中笔下的线条更为饱满与丰厚。

顾闳中为达到“战笔描”线条细紧圆浑的状态,行笔多顿挫,转折之处毫不犹豫,意在笔先,尤其注重线条走向的合理,自然刻画人物姿态、神情、衣着的细微处,凸显人物质感。

正是顾闳中对线条的极致运用,才造就了《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传世名画。

能“以孤幅压五代”,顾闳中是第一人。历经千年流转,顾闳中和他的作品终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丰碑。

来源: 新华网、光明日报、腾讯网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