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画师郎世宁_电视剧(宫廷画师郎世宁_电视剧香妃)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北京城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祝寿仪式。仪式从圆明园一直延伸到宣武门的天主教南堂。仪式上的寿星不仅收到了皇帝赏赐的礼物,还得到了皇帝亲笔题写的颂辞。这位受到皇帝礼遇和恩宠的寿星是一名西洋人,他就是宫廷画家郎世宁。这一年,他70岁,这是他在中国生活的第42年。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688年出生

宫廷画师郎世宁_电视剧(宫廷画师郎世宁_电视剧香妃)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北京城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祝寿仪式。仪式从圆明园一直延伸到宣武门的天主教南堂。仪式上的寿星不仅收到了皇帝赏赐的礼物,还得到了皇帝亲笔题写的颂辞。

  这位受到皇帝礼遇和恩宠的寿星是一名西洋人,他就是宫廷画家郎世宁。这一年,他70岁,这是他在中国生活的第42年。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688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米兰,青少年时期曾跟随名师学习绘画。1707年,19岁的郎世宁加入了耶稣会,并被派遣到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会院,负责为当地的教堂画壁画。

  当时,东西海路渐通,许多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东方传教,郎世宁也对东方产生了极大兴趣,便自告奋勇要来东方传教。按照当时罗马教廷与葡萄牙达成的协议,葡萄牙在东方世界拥有所谓的“保教权”:到东亚的传教士应由葡萄牙登记管理,并搭乘葡萄牙商船前往亚洲。

  郎世宁在通过选拔后从热那亚前往了葡萄牙的里斯本,他的绘画才能受到了当地哥因勃拉修道院院长的欣赏,他在里斯本停留的约两年时间里不仅为修道院创作壁画,还受邀为葡萄牙太子画过画像——那是郎世宁第一次为皇室画像。他或许不知道:在未来的很多年里,他将成为东方皇帝的御用画师。

  1714年4月,郎世宁搭乘着“圣母希望号”商船从里斯本起航,并于次年7月到达了中国澳门,此时正是中国的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郎世宁在澳门学习了汉语,并取了一个中文名——郎世宁。这年年底,郎世宁来到北京,并在意大利老乡马国贤神父的引见下见到了康熙皇帝。擅长绘画的郎世宁令康熙皇帝颇有好感。

  不久之后,郎世宁被召入宫,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虽然随后的雍正皇帝曾施行禁教政策,但郎世宁依然靠着高超的绘画技艺受到了雍正皇帝的礼遇。

  乾隆皇帝登基后,郎世宁在中国的生活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乾隆皇帝本身喜欢书画,郎世宁又有着独特且高超的画技:将中西技法融为一体达到精细逼真的绘画效果。乾隆皇帝因而格外器重郎世宁,甚至将其当作了自己的御用“摄影师”。

  郎世宁陪同乾隆皇帝出席过各种重大活动并为之“摄影”: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用画笔记录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比如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皇帝在南苑阅兵,便让郎世宁给自己“摄影”,这便是郎世宁的代表作之一——《乾隆皇帝大阅图》。郎世宁以鲜艳明丽的色泽和细致工密的画笔描绘出了时年29岁的乾隆皇帝。画里的乾隆皇帝身着戎装、威风凛凛、英姿飒爽,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君王形象跃然纸上。

  除了盛大的国事活动需要郎世宁陪同作画,在一些娱乐性活动中,乾隆皇帝也会让郎世宁进行“记录”。乾隆皇帝喜欢打猎,所以每次狩猎都能让郎世宁忙活一阵子,最后还形成了乾隆皇帝巡狩题材系列作品:《乾隆皇帝射狼图》《乾隆皇帝刺虎图》《乾隆皇帝落雁图》……

  打猎之后还得野餐,这也得画下来。如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围猎结束后与同行的下属们一起烤鹿肉、烩鹿汤,悠闲自在地享受战利品,这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也被郎世宁记录在了《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中。

  此外,乾隆皇帝还让郎世宁为自己做过“证件照”:《心写治平图》。这套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画卷由右向左展开,依次呈现了乾隆皇帝和他的皇后以及十一位妃嫔的半身画像,其中皇帝、皇后都由郎世宁亲自执笔,其余的由郎世宁徒弟所绘,最后三人由其他画家续画。

  除了擅长绘画,郎世宁在建筑方面造诣也很高。乾隆在位期间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其中包括增加了许多的西洋建筑和水法。郎世宁参与设计了圆明园里的西洋建筑,使得巴洛克式风格的西洋楼在装饰细节上又不失东方艺术的神韵。至于水法就是喷泉,乾隆拿到喷泉图纸时便让郎世宁进行解说,最后他还推荐了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来负责建造水法。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8岁的郎世宁去世。乾隆皇帝不仅追封其为侍郎,还亲自为郎世宁撰写了墓志。

  郎世宁的代表作很多,后世学者认为他画马最为传神。雍正六年(1728年),郎世宁绘制了一幅《百骏图》,全图洋洋洒洒绘制了上百匹骏马。在绘制《百骏图》时,郎世宁运用了中国画的工具,但也加入了西洋画中常用的光影透视法和西画颜料,使画中物象极为立体逼真。

  郎世宁将中西画法相结合,让清朝的宫廷绘画具有了前代所有宫廷绘画中都没有的独特风格,清代的宫廷画得以成为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可以说,郎世宁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后人评选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清朝唯一入选的作品便是由“老外”郎世宁绘制的《百骏图》。后人评价道:“‘十大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

  郎世宁来到中国之后便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他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远超他在故乡生活的时间。他的画里也都是中国的人和事,人们便将他称为清朝的宫廷画家,却很少有人还记得他传教士的身份了。在他的故乡,恐怕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在中国享有盛名的画家。

  但这并不重要,也许在郎世宁的心里,除了传教士的身份外,自己早已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了。(善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1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