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王李俶的历史(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最近看电视剧《大唐荣耀》,被其中广平王李俶和沈珍珠纯粹美好的爱情故事和家国情怀打动,忍不住探究历史原型。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初名李俶,唐朝第九位皇帝,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在位十七年。公元741年,开元初,沈氏以良家子身份入选东宫,被太子赐给十五岁的广平王李俶。742年生子,也是继任皇帝唐德宗。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仓皇出逃,沈氏以及部分宗

最近看电视剧《大唐荣耀》,被其中广平王李俶和沈珍珠纯粹美好的爱情故事和家国情怀打动,忍不住探究历史原型。

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初名李俶,唐朝第九位皇帝,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在位十七年。公元741年,开元初,沈氏以良家子身份入选东宫,被太子赐给十五岁的广平王李俶。742年生子,也是继任皇帝唐德宗。

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仓皇出逃,沈氏以及部分宗亲未能有幸随驾出逃。757年,李俶收复洛阳,于掖庭宫中见到沈氏,其收复北地重任在身,没能迎回长安

759年洛阳再次陷落,沈氏从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终其代宗、德宗四十六年,仍未找到,唐代宗是唐朝第一位没有立后的皇帝,后位空悬17年。

断西京留传奇。世人总爱用同情眼光,想象历史上的沈皇后如何凄惨,生前不受宠,安史之乱两次被抛弃,最后失踪。如果不是因为儿子当了皇帝,历史不会留下她的痕迹。

真相到底如何?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怀着不忍这份美好被打破之情,在零星资料中拼凑出历史碎片。结论是明显的,沈珍珠是被爱的,而且是得到四代帝王的偏爱。

广平王李俶的历史(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大唐荣耀》沈珍珠剧照

一、沈氏和崔氏的身份比较

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她的真名,按照影视名字沈珍珠称呼她,“天姿蒙珍宠,明 眸转珠辉 ,兰心惠质出名门 ,吴兴才女沈珍珠 。”也没有明确记录她是否为广平王正妃。

两种说法,一是她只是侍妾,一是曾为广平王正妃,杨贵妃的侄女崔氏嫁入广平王府,妃位被废。

沈珍珠和广平王在一起后能不能封妃,或者她在与杨贵妃侄女崔氏的妃位争夺中,是否能胜出,这要先从沈珍珠的出身说起。

吴兴沈氏为东汉海昏侯沈戎之后。先祖即为南梁安陆太守沈勰 ,因侯景之乱入周 ,后仕北周为官,官至尚书左仆射。沈氏的高祖即沈勰之子沈琳、为隋水部郎中、大理卿。曾祖沈士衡为陕州司马。祖沈介福为尚书司封员外郎,试长安令。父亲沈易直,生前官至大理正 。

查阅唐朝官制,大理正属于从五品下唐朝大理寺是唐朝最高司法机关,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主要职责审理中央百官以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还有复核重审刑部移送过来的死刑等案件。

大理寺的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从三品,大理寺卿下设少卿2个人,也就是副长官,从四品上。大理正2个人,从五品下,主要职责就是复核大理丞的审判,根据刑法量刑。这两人中就有一个是沈珍珠的父亲。

家族值得一提知名人物还有堂伯沈从道,根据已经出土的资料显示,沈从道唐代书法家,弱冠进士及第,历任扬州江都县丞、洛州密县主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的孙女婿,师从虞世南,去世日子是742年,也就是沈珍珠东宫采选前一年。

大致可以看出,吴兴沈氏,世代为官,名门望族。但从她父亲官职看,中等官职,比较符合《大唐荣耀》中“朝中清流”的评价。沈珍珠这种出身背景应该算是极好的。

但按照唐朝流行的世家大族“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还算不少顶级世家。

再看崔氏。代宗崔妃,博陵安平人。父峋,秘书少监。母杨氏,韩国夫人,从出身上看崔彩屏出生“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她父亲是秘书少监,从四品上。

秘书监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府设置的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的机构和官名,最高长官秘书监,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秘书监职位非常重要,后续还有用,因为最后唐代宗封给了沈易直。

这样看下来:出身家世:二流世家VS 顶级世家;父辈官职:从五品下 VS 从四品上;

才貌上沈珍珠通过玄宗采选,算是唐朝最为严苛的采选,沈珍珠又被分配到东宫,容貌、气质、才华自然不必多说。崔彩屏作为杨贵妃的侄女,按她母亲家族的美貌和崔氏家学渊源,应该也不差。

当然最为重要的,唐玄宗宠杨贵妃,当时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权势,冠于皇亲国戚。“故玄宗选韩国之女,嫔于广平邸”

从广平王李俶被韩国夫人看中那一刻起,沈珍珠就争不过崔彩屏了。不过崔氏也不是直接被封为正妃,而是746年生下长子之后被封为正妃。

这时广平王李俶已经20岁,参考20岁的郡王不可能之前没成婚,这也是后世认为沈珍珠是发妻正妃,崔彩屏的王妃之位是利用家族权势抢过来的一种猜测。

广平王李俶的历史(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二、母凭子贵,一府两郡王

不知是被刻意掩饰了真相,还是历史史料的丢失,沈珍珠没有她是广平王正妃的记录,但她却明确被记载,生了一个史上最受宠的儿子——唐德宗李适

公元742,唐玄宗认为自己在位期间已经完成诸多大事,想要享受成果,有地方官上奏说天降祥瑞,他梦中有老者说在宫中藏一珍宝,随即改年号为天宝。

而后不久,皇曾长孙—李适出生,唐玄宗四代同堂,十分喜悦,而后出生八个月的李适就被封为奉节郡王了。沈珍珠的人生,母凭子贵。

郡王是什么爵位,从一品,只有太子的儿子才能封郡王,或者是亲王的儿子,特别推恩。李适这是什么荣耀?广平王李俶自己顶着皇长孙的身份,十五岁才封郡王,估计当时大唐都就没几个郡王。

而他的儿子,出生八个月就跟他平起平坐了,更何况李俶自己都没有明确官职,他的儿子拜特进,是二品官职。

一家三口,两人是郡王。沈珍珠抱着儿子出门,别人都要先拜见她怀里的小郡王。相比崔彩屏进广平王府,开始还不是正妃,见到珍珠要行礼的,即使册封正妃,沈珍珠的身份还是比她高。

唐朝的官制度,王母、妻为妃。一品及国公母、妻为国夫人,就是从李适八个月开始,沈珍珠就是国公母。

崔氏入府后第二年生李邈,为李俶第二子,独孤皇后761年生李迥,是李俶为皇太子第三年,他的这两个儿子被当时皇帝唐肃宗封为郡王,那时候李适已经当了19年郡王。

广平王李俶的历史(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大唐荣耀》剧照

三、皇家的悲情,不可忽视的政治背景

广平王李俶为什么会同意娶崔氏,又为什么会封崔氏为正妃。答案在746年。那一年正是东宫太子(唐肃宗李亨)最艰难一年。

年初正月,宰相李林甫陷害太子妃的兄长韦坚勾结边将,预拥立太子谋反。太子为自保,与太子妃韦氏离婚,韦妃被迫削发为尼。

韦氏是太子发妻,出自京兆韦氏,极具影响力的名门望族。两人成婚19年,生育两男两女。李林甫利用韦坚一案,大加株连,韦氏一族流放岭南,亲属朋党连坐数十人,被逼死者甚多。

年底,李林甫又再诬陷太子良娣的父亲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 ",良娣是地位低于太子妃的姬妾,秩正三品。最后杜有邻被打死,杜氏一族被流放。太子李亨又跟杜良娣离婚,撇清自己。杜良娣被迁出东宫,废为庶人。

这其中太子的头号政敌是宰相李林甫,当时杨国忠还没爬得那么快,但他正便凭借杨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机会,小心侍奉唐玄宗,还千方百计巴结李林甫。史书明确记载杜友邻一案,李林甫委派杨国忠参与审理。

这一年,太子妃、太子良娣一族被冤杀、流放,可想而知东宫情况多凄惨,东宫地位都岌岌可危,作为太子长子的广平王李俶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覆巢之下安无完卵。

皇权斗争的血腥残酷,让太子都要一年离两次婚,舍弃发妻自保,更何况他,在立谁为妃的事上,广平王李俶没有一点决定权,他只能接受政治联姻,甚至要小心翼翼对待崔氏,一不小心,下一个遭殃的可能就是沈氏一族。

也正因如此,历史上的广平王李俶不可能爱崔氏,甚至在他的内心深处,更觉得耻辱。广平王李俶生母早逝,太子妃亲自抚养了他和他1岁多妹妹(和政公主),她们对韦妃感情都很深。

你的舅舅陷害我舅舅一家,逼我母妃出嫁,他怎么可能真心对待崔氏。但不管怎样,杨氏一党不倒,崔氏在广平王正妃位置稳稳占了十年。

三、爱与不爱,情难两断

沈珍珠作为广平王李俶人生第一个女人,出身世家名门、才情品貌绝顶,一个能入太子、唐玄宗眼,生下儿子,给他带来极大荣宠的女人,怎么会不爱呢?

相信他们一定是过了五年幸福生活的,在741-745年期间,也只有李适一个孩子,适儿独享了父母四年宠爱。

事情转折是在746年的东宫危机,让他不得不收敛对沈珍珠的爱,在强势崔氏妻族的压迫下,越喜欢沈珍珠,给她带来的危险越大。

很多人以为沈珍珠不受宠,因为历史记录沈氏只有一个李适一个孩子。分析下来,事实肯定相反,正是受宠广平王才一个孩子,如果沈氏不受宠,必然还有其他女人会生育子女,而就是因为受宠,才没有其他子嗣。

不过要补充的是,750年崔氏生升平公主,记载第四女,前面有两位公主蚤薨,推测这其中有可能是沈氏所生,还有广平王的第三子,均王李遐,早逝,唐德宗贞元八年追封均王,墓志铭写的极为隐晦,也推测可能是沈氏所生。

另外还有一种推测,沈氏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再孕,这点要从李适,也就是未来的唐德宗懂中医佐证。抛却皇帝政治身份,唐德宗李适身上有三点:诗文、书法、中医。这可是历史上他父亲、爷爷都没有的。

史书记载“唐德宗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意思是他的诗词朝廷中大臣没有比得上的,这可是中唐时期,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还有刘禹锡都还在他儿子的太子府谋职呢。

然后就是懂中医,李适14-20岁之间生逢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的,之后又任兵马大元帅带兵平乱,后面成为太子,入主东宫,怎么有机会接触中医,历史记录他自己编撰了《贞元集要广利方》。推测为年少时候,沈氏生病,他耳濡目染。

这一期间推测不出来广平王到底多爱沈珍珠,只能感觉沈珍珠把李适培养的很好,还有她们处境的尴尬,崔氏为正妃之后,她生的儿子就成了是广平王的嫡子,而广平王李俶作太子长子,他也是皇储第一位继承人。

对于深谙《易》学,喜怒不形于色的李俶来说,夜深人静时候肯定会思量过,李适长子身份的微妙,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多喜欢沈珍珠和李适,都得压抑,他还没有保护她们母子的政治资本。这个推测,在李俶登基为帝之后,通通印证出来。

四、原来你是历史的偏爱

对比他曾爷爷唐玄宗政变登基,爷爷唐肃宗,安史之乱灵武自行登基,他父亲唐代宗杀继母,由宦官扶持登基,历史上的唐德宗李括,是大唐开国一百多年第一位顺顺顺利登上皇帝位的人,这一路的平顺,背后是父亲唐代宗满满的偏爱。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代宗即位。五月,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同年八月,改封雍王。十月,出镇陕州。宝应二年(763年),安史之乱平定,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实封食邑二千户,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这里要提一下尚书令,从隋唐时期起,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由于只有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100多年后,这个尚书令官职被唐代宗封给李适了。

广德二年(764年)正月,李适被立为皇太子,二月举行册礼。“甲子,元帅,尚书令雍王三上章让皇太子—摘自《旧唐书》”,李适写了三次让太子表。这是最重点的,很多事是史官记录,但是让太子表和答太子表,却出自李适和唐代宗亲笔。

当世人还在计较李适嫡长子身份、沈珍珠正妃身份的时候,看看这对父子是怎么说的:

“胡有居五帝之时,行三王之礼,臣虽不敏,窃谓非宜。乃知古之正统不以年,树后不以嫡明矣。若以臣居嫡而废德,在长而舍贤,恐大道淳风,隐而不见。—摘自《旧唐书》”

臣居嫡,在长,如果李适不是嫡子的话,他不能这样写,最多说自己是长子,再看他爹是怎么答的。

立嫡以长,继统惟贤,三代成规,百王令典。惟尔元子,敬而温文,孝叶天经,学深义府。–答雍王让皇太子诏”。“元子”就是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

李适说我虽然是嫡长子,但德贤不行,李俶说,唯有你是我的嫡长子,然后一通赞美,别推辞了,太子之位就这么定了。

李适对自己嫡长子身份的自信,隐含的是安史之乱爆发,马嵬坡杨国忠一党被诛,应该也就从这时候起,崔氏的王妃之位就废了,至于有没有流程和手续无法得知。

崔氏跟着唐肃宗他们一群人到了灵武,最后回了长安,很快郁郁而终。那时候她的儿子李邈11岁,这么看她的结局也很凄惨。唐代宗即位后追封崔妃,大历九年,李邈去世,被追赠"昭靖太子",文中说皇第二子也,没有提到过嫡子身份。

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历史上唐代宗有多宠爱儿子。《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德宗想要废太子,立自己侄子,他和李泌争论。大历初,陛下语臣,'今日得数子'。臣请其故,陛下言'昭靖诸子,主上令吾子之。”

简单说大历初年,唐德宗跟李泌讲,我今天得到几个儿子,李泌问缘故,他说陛下说把昭靖李邈的儿子给我抚养。

追溯原因是历史上唐德宗第二子李諲,始王缙云郡。蚤薨。太子第二男追封缙云郡王赐名諲制》(大历三年七月768),李适的儿子死了,看他子嗣单薄,他父皇让他收养弟弟李邈的儿子,当时李邈还在世。

五、安史之乱,乱世离情

广平王李俶的历史(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日唐玄宗商议出逃路线,杨国忠主张去四川,他是剑南节度使,四川是杨国忠的地盘。

李隆基命令陈玄礼重赏禁军将士,挑选了九百匹战马,在六月十三日的凌晨,带着杨贵妃姐妹,住在宫里的皇子、公主、妃嫔和皇孙偷偷跑出了长安,随行的还有宰相韦见素、杨国忠等大臣,以及李隆基最崇信的那几位宦官。

根据记载"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剩下还有很多皇亲国戚,滞留长安,被叛军抓住。安禄山大肆杀戮李唐宗室,其中霍国长公主及王妃、驸马被刳心,以祭安庆宗

还有一些自行出逃的,拿东宫太子的人来说,就有广平王李俶的妹妹-和政公主,当时宁国公主新寡,又发高烧,没人管她,和政公主让自己三个孩子在前面走,她搀扶宁国公主上路,等到她老公骑马赶上,夫妻牵马驮着宁国公主日行百里,追上唐玄宗,逃去了四川。

另外被丢下的还有当年被迫和离的太子妃韦妃,也没有一起带走,而是落入叛军手中,等收复长安后,她的儿子兖王李僴找到她,很快就去世了。

这时候沈珍珠应该没住在皇宫跟着唐玄宗一起出逃,其中广平王和李适到底在做什么,不得而知,唯一确定沈珍珠的确被留住长安,后面被叛军带到洛阳,关押东都掖庭一年。

山河崩裂,天子出逃,仓皇之际来不及带走也是可能,只是可惜自此之后,沈珍珠再也没回到长安,一生命运走向也将改变。

唐至德二载(757)十月,唐军收复长安,22天后收复洛阳,距离当初唐玄宗仓皇出逃15个月。此时李俶已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带领郭子仪、李光弼、回纥叶户王子军队打击叛军。

“天宝乱,贼囚后东都掖廷。王入洛,复留宫中。时方北讨,未及归长安,而河南为史思明所没,遂失后所在。”

第一次收复洛阳,李俶找到了沈珍珠,但没安排她回长安,这时李俶也应该十分忙碌,回纥兵还劫掠洛阳城,他要追击叛军、安抚百姓,还要准备迎接皇帝回京等等,无心顾及太多。

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李俶被封楚王 。乾元元年(758年)三月,改封成王。五月十九日,李俶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李豫。

时间到了759年,邺城之战唐军惨败,郭子仪被贬,李嗣业战死,史思明带领叛军占领了河南地区,又指挥叛军向洛阳猛扑。

李光弼率军救援,放弃死守洛阳,并连夜将城中的老百姓和军用物资撤了出来,而在撤离人群中,也有一直在洛阳东宫中的沈珍珠,然而也就是这次撤离之后,李俶和沈珍珠彻底断了联系。

三年后,已是身为兵马大元帅的雍王李适领兵收复洛阳,但他翻遍了洛阳城,也没有找到他的母亲,沈珍珠自此下落不明。

不可忽视的历史真相,洛阳城在安史之乱中屡遭浩劫,在762年收复洛阳之后,回纥兵再次劫掠,恣行残忍,士女惧之,躲进圣善寺与白马寺二阁,回纥纵火焚烧二阁,大火连烧十几天,死伤者数万。而周边州县皆被强掠三个月之久,百姓无衣可穿,只能用纸遮体。

杜甫回忆洛阳城惨状,写下:洛阳宫殿烧梵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安史之乱是中华历史上沉痛一笔,此前华夏人口5300多万人,八年之后只剩下1700多万,全国三分之二人口死于战乱。华夏大地,哀鸿遍野,生逢乱世,多少人间惨剧,多少妻离子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历史上的沈珍珠是不幸的,一入宫门深似海,战乱时沦落叛军之手,她的夫君未将她妥善安置,是死于战乱,是意外走失,还是主动离去,成了历史谜团。

但沈珍珠也是幸运的,嫁给了帝王,生了一位帝王,在那个失踪三年即可认定死亡的时代,她被四代帝王寻找了46年。温香软玉顾盼,万千荣宠惊慕,恩重情浓 太匆匆。

所以后人愿意相信,她一直被深爱,他身侧的后位一直为她留着,相信那个“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后长相思”的凄美爱情。

在她失踪的几乎半个世纪,直到她的儿子唐德宗临死之前也没有下令停止寻找。为什么去找,不是定义死亡,直接追封,或是一丝希望,唐代宗心中,他的发妻还没有死,唐德宗还坚信,他的母亲尚在人间。

广平王李俶的历史(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六、千古之谜,为什么失踪

从757年十月广平王李俶收复洛阳,到第二次洛阳沦陷,为什么沈珍珠没有被接回长安?

一是皇帝政令,不知是唐玄宗还是唐肃宗的口谕,安史之乱被叛军关押洛阳宫中的人,留在洛阳东都安养,不可返回西京。如果这个旨意是真的,沈珍珠自然也包括其中,被限制回长安,时局微妙,身份敏感,李俶不敢贸然接她回去。

二是李俶的危机,757年,宦官李辅国和太子良娣张氏勾结,诬陷建宁王李倓谋反,李倓被赐死,这件事让李俶十分惊惧,甚至想起兵诛杀李辅国和太子良娣张氏,被当时布衣宰相李泌拦住。可见当时李俶也活得战战兢兢,这种情况下,他不安排沈珍珠回长安,远离斗争也有可能。

还有一种说法,长安劫后重生,乾元二年要不是大臣拦着唐肃宗全家都搬去洛阳,东都洛阳比长安富裕很多,根据出土的唐睿真皇后伯父沈易从墓志,沈氏一族居住在洛阳,她可能一直跟着家族居住在一起,李俶认为留在东都也很安全,所以并没有急着接回沈珍珠。

最后一种说法,也是流传最多的说法,根本没有痴情皇帝,自古无情帝王家,李俶不爱沈珍珠,更嫌弃她被叛军俘虏,可能失节,她成了污点,所以不接回她。

了解史书的人认为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历史上唐代宗是位仁孝至极,笃厚深情,他孝顺长辈,厚待兄弟等等都可以看出,即便不考虑他们感情是否恩爱,但起码要护她平安,沈珍珠是郡王母亲,李适已经19岁,带兵打仗了。唐朝本身民风开放,李唐本身就有胡人血统,没什么贞洁观念。

更不用说,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守平原郡,在河北平率众抵抗安禄山的叛军,颜氏一门忠烈,而沈珍珠的哥哥沈震正是平原郡防御使颜真卿的判官,一直协助协助安禄山抗敌,颜氏和沈氏是姻亲,这样忠君维护李唐江山家族背景的沈珍珠怎会被抛弃。

当时有个书生叫韩翃,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他有一妻子柳氏,成婚第二年,韩翃新科及第,回老家省亲,柳氏留在长安。

安史之乱爆发,两京沦陷,柳氏为躲避战乱,剪去长发,遮住容颜,寄居法灵寺,韩翃流落到青州,自此夫妻分别。长安收复后,韩翃派人四处寻找柳氏下落,还写了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知道韩翃在找她,开始蓄发,等待和丈夫见面,未曾想无意中被长安藩将沙咤利看中美貌,把她劫持府中,成了藩将的侍妾。

而后韩翃随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入觐京师,得以再返长安,他失落的走在长安大街上,回念曾经相爱妻子,如今却不知流落何方。

直到远处有一马车停靠,从车内扔下一个帕子,上面写着《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曾经妻子已经被他人抢占,对方还是手握兵权的藩将,自己一文弱书生,怎敢轻易得罪,韩翃悲苦万分,一个人失魂落魄的来到酒楼。

同行的平卢将领听到韩翃遭遇气愤不已,其中一人仗着酒劲说要帮韩翃夺回妻子,他换上藩将的衣服,架着马车冲到沙咤利府上,真得把柳氏带回来了。韩翃和柳氏得以相见,相拥而泣。

冷静下来,再坐的人都吓坏了,他们在长安藩将府上抢人,岂不是捅出来大篓子,好在节度使侯希逸手握兵权,为人十分豪爽,他并未惧怕藩将沙咤利,而是要为韩翃做主。

这一场官司打到皇帝面前才了结,唐肃宗下诏判柳氏归韩翃所有,另赔付沙咤利钱帛作为补偿。

看到韩翃夫妻离散多年破镜重圆,不知道当时身为太子李俶看到这一幕有何感想,一介文弱书生都能在乱世中找到自己丢失爱妻,那么他的沈珍珠,为什么就找不到了呢。

公元759年,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长女,因为美丽入宫,聪明睿智,婉丽贞仁,大历三年,册立为贵妃,生华阳公主独孤氏深得唐代宗宠爱,她去世后三年皇帝都不忍让其出宫归葬大历宠遇无双,死后追封为皇后,上谥号贞懿皇后

后来的后来,史书聊聊数笔记载,独孤皇后成了唐代宗的最爱

虽然我想说:

在唐代宗去世那一年,出生一位诗人,写了一个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千年后的现代,有一部电视剧,那里的帝王说了一句经典的 “莞莞类卿”

在独孤皇后“嬖幸专房”的十几年中,他又有了二十几个孩子

但我更想将时间停在758年,他被立为唐太子那一年,他还没改名李豫,他还是广平王李俶,他在东都洛阳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沈珍珠。

历史的真相,我们无从得知。一世荣华富贵,一世提心吊胆,一时不可放纵感情。

揣测以后的唐代宗是不是痴情帝王已无关紧要,只有曾经相守过的岁月真实存在当事人心中,是美好,是心酸,是无奈,是惦念,是愧疚,是悔恨,已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广平王李俶的历史(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七、后记

史料记录,唐代宗即位后,下明诏,全国寻找沈氏。

他封她的父亲沈易直为秘书监。三品九卿之首的秘书监,也就是曾经崔氏的父亲任职秘书少监的上级官职。我无聊的想,这位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想用这样的形式告诉她,曾经她因母族权势占了你的正妃之位,我无能为力,如今,我成了天下的皇,这算不算补偿。

大历八年,御史中丞沈震因吴兴沈氏祖坟年久失修,特移牒湖州刺史出资修葺,唐代宗为此派专人重修位于湖州金鹅山上沈氏先茔。这是皇后、皇太后母族才有的礼遇。湖州刺史颜真卿为期写《吴兴沈氏述祖德记》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史称唐德宗,他即位后就下诏,邀遵沈氏为皇太后,并敦崇外族,赠太后父沈易直太师,沈易直子介福太傅,第二子秘书少监震赠太尉。而后有追赠曾祖隋陕令沈琳赠司徒,追封徐国公,与外祖赠太师易直等立五庙。沈氏封赠拜爵者百余人,吴兴沈氏一族之盛,恩宠之至。

建中元年(780年)十一月,唐德宗在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举行皇太后册礼,唐德宗着皇帝重大典礼才穿的衮冕立于大殿之上,李适亲奉册伏一拜再拜,痛哭不止,含元殿上是一把空椅,左右群臣,无不涕泪。

唐德宗李适采纳了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开始唐帝国历史上最大寻人工程,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为判官,分命使臣,周兴天下,四处寻访,多方查找。除了假冒者,二十六年,寂寂无声。

公元805年,她的曾孙唐宪宗即位,大臣认为沈太后已经中寿八十岁,不可能在人间,而后停止寻找,在肃章内殿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庙。

742年,初入皇室,她因生下唐玄宗的皇曾长孙得到无数盛宠,805年,她的曾孙唐宪宗给了她无限尊荣。自此他们谥号也永远联系在一起:

睿文孝武皇帝代宗李豫

睿真皇后沈氏

她是唐朝第二位附帝谥的皇后,第一位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

广平王李俶的历史(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1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