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北都护府在现今哪里(安北都护府在现今哪里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中的“瀚海”到底是什么意思?盛大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澹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儿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系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中的“瀚海”到底是什么意思?

盛大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澹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儿琵琶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系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岑参(约718—约769)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时本题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文简称《白雪歌》)。这首七言古诗,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意境独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边塞诗的压卷之作。由于入选了中学语文教科书,《白雪歌》更是广为流传。但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讹错或误解,比如“胡儿”讹为“胡琴”,“风系(繋)”讹为“风掣”,而对“瀚海”的解释更是错得离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瀚海,沙漠。”朱麟《(注释作法)唐诗三百首》、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朱大可《新注唐诗三百首》、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邱燮友注《新译唐诗三百首》等均把“瀚海”注释为“沙漠”或“大沙漠”。

释“瀚海”为“沙漠”,有根有据。周祈(明人,生卒年不详)《名义考》释“瀚海”曰:“《博物志》:四海之外,皆复有海。南海之外有涨海,北海之外有瀚海。是以瀚海与涨海等皆水也。不知瀚海在火州柳城东北地皆沙碛,若大风,则行者人马相失,夷人呼为瀚海。《宋史》云:瀚海沙深五尺,不育五谷,沙中生草名登相,可食。以沙飞若浪,人马相失,若沉视犹海,然非真浊晦之海也。”《宋史》为元人脱脱(1314—1356)所作,这说明元代已经开始用“瀚海”指代沙漠。但在周祈所处的明代,多数人仍然认为“瀚海”指的是大海。

《山海经》:“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对此,郝懿行(1755—1823)注云:“此地即翰海也,说见《大荒北经》。翰海,古本泛指沙漠之地。北方有翰海,西北亦有翰海。《史记·霍去病传》:‘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此北方之翰海也。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云:‘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此西北之翰海也。”的确,在很多古籍文献中,“瀚海”指的是沙漠,但这一般是在元明之后。郝懿行把《山海经》中的“大泽”解释为“沙漠”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群鸟所生及所解”的地方肯定是有水的,况且“泽”原本就是指有水的地方。《大荒北经》云:“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夸父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夸父要去喝水的“大泽”,当然是大海或湖泊。孟浩然《登岳阳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中的“云梦泽”就是指洞庭湖。

说文》有“翰”字,无“瀚”字。也就是说,“瀚”是“翰”的后起字。加上水字旁,是为了表意。瀚者,浩瀚也。瀚海,原本就是指大海,或者面积很大的水域,比如内陆中的湖泊。《古今通韵》:“瀚,北海名。《霍去病传》作‘翰海’。又,浩瀚广大貌。”唐以前的人注释《史记》《汉书》,皆把“瀚海”解作北方的大海之名。比如《北史·蠕蠕传》中多次出现“翰海”一词,通常被释为呼伦湖、贝尔湖或贝加尔湖。《晋书》“收功祁连,饮马瀚海”和《史记·霍去病传》“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中的“瀚海”也是如此。但字词的涵义也会演变,“瀚海”在唐代已经可以引申为“广大的地区”。元代时,“瀚海”开始用来指称“沙漠”,因为沙漠也都是“广大”的,比如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就曾被称为“瀚海”。到了明代以后,“瀚海”一般就专指戈壁沙漠了。

安北都护府在现今哪里(安北都护府在现今哪里建)

唐朝疆域图

“瀚海”也是一个地区的名称。王溥(922—982)《唐会要》载:“(贞观)二十一年(647)正月九日……回纥部置瀚海都督府。”“永徽元年(650)九月八日……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瀚海领金微、新黎七都督府,仙萼、贺兰等八都督,各以首领为都督刺史。”“龙朔三年(663)二月十五日,移燕然都护府于回纥部落,仍改名瀚海都护府。其旧瀚海都督府移置云中古城,改名云中都护府。仍以碛为界,碛北诸蕃州悉隶瀚海,碛南并隶云中。总章二年(669)八月二十八日,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的辖境大致为今蒙古国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和贝加尔湖(唐代也叫“小海”)周围地区。至德二年(757),安北都护府改名为镇北都护府,但仍有瀚海等府州名号。岑参于天宝十三载(754)至至德二年(757)在安西北庭任节度判官,《白雪歌》就创作于这一时期。

因此,“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应该是指贝加尔湖等“大海”,或借代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瀚海都护府所在的广大地区。为什么?因为这里会有“百丈冰”。沙漠都是干旱少雨的地方,不可能有很厚的冰层。而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最深处达1700多米,因处于极寒之地,结冰极厚自在情理之中。《删订唐诗解》在《白雪歌》诗后注曰:“《神异记》:北方层冰万里,厚百丈。”虽然饯别是在轮台的军中,但诗的描写并未局限于此地。席卷而来足以穿透铁衣的北风,让岑嘉州“心鹜八极,神游万仞。”也正因为神游万里之外,才会有“愁云黪澹万里凝”。冰达千尺,愁凝万里,极言边塞之寒,亦谓戍边之苦。

全唐诗》中共有29首诗中出现了“瀚海”,其中存在用瀚海比喻沙漠的现象,比如陶瀚《出萧关怀古》中的“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有些诗中的“瀚海”难以断言,但大多数明显是指浩瀚之海或瀚海地区。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五言长律《饮马长城窟行》中的“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句中的“瀚海”与“波”搭配,与“阴山”相对,而且“瀚海都护府”就是李世民设置的,此诗中的“瀚海”肯定是指贝加尔湖。虞世南《出塞》“瀚海波澜静,王庭氛围晞。”此中“瀚海”,显为水域。虞羽客《结客少年场行》“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中的“瀚海”肯定是指瀚海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因为诗中提到的“金微”就是瀚海都护府的领地。无名氏《怨回纥》“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中的“瀚海”肯定是指瀚海地区,因为回纥部落就在瀚海都护府辖内。此外,韦庄《寄薛先辈》中的“龙翻瀚海波涛壮,鹤出金笼燕雀惊”,王维送平澹然判官》中的“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李白《塞上曲》中的“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钱起《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中的“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这些诗中的“瀚海”都不会是指沙漠。

在《白雪歌》诗后,《唐诗正音》注曰:“瀚海,《释名》云,北海之北,别有瀚海。”清光绪石渠山房刻本《唐诗三百首》引注:“《史记·匈奴传》:骠骑将军与左贤王接战,左贤王遁走,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还。注:北海也,群鸟解羽于此。”梦花馆主(1877—?)《(白话注释)唐诗三百首》沿袭了上述解释。这些说法都认为“瀚海”的意思是“浩瀚的大海”。维基百科“贝加尔湖”词条认为,中国汉朝人称贝加尔湖为“瀚海”,“临瀚海而还”中的“瀚海”就是指贝加尔湖。

“‘瀚海阑干百丈冰’这一句却有问题,已有人指出过。‘瀚海’就是沙漠,没有水,不会结成百丈坚冰。大约作者用错了名词,指的是蒲类海之类的大湖泊了。”施蛰存(1905—2003)发现了问题,却找错了原因。

(本文节选自拙著《唐诗正本——大数据视域下的唐诗新考》,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21年10月出版。)

安北都护府在现今哪里(安北都护府在现今哪里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1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