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秦晋崤之战翻译)

公元前628年十二月初十,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驾崩。出殡的当天,就在护送棺柩的队伍刚刚走出晋国都城绛城(今山西运城绛县)之际,跟随出殡的卜官,忽然听到晋文公的灵柩内传来一阵似牛的叫声。随之,天气突变,狂风乍起。随行的卜官说道,这是国君在发布军事命令,将有一支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大获全胜。公元前

公元前628年十二月初十,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驾崩。

出殡的当天,就在护送棺柩的队伍刚刚走出晋国都城绛城(今山西运城绛县)之际,跟随出殡的卜官,忽然听到晋文公的灵柩内传来一阵似牛的叫声。

随之,天气突变,狂风乍起。随行的卜官说道,这是国君在发布军事命令,将有一支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大获全胜。

公元前627年,晋国新任国君晋襄公突然在崤山袭击了自己的同盟国秦国,被世人赞为“秦晋之好”的两国为何会互相残杀?

文公显灵,卜官传命,一代霸主出殡之际,突然出现灵异景象。这是天意,还是有人在暗中策划?

春秋时期,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令这段历史几乎成为中国最动荡的记忆。而这一切混乱的源头,还要追溯至礼乐崩坏的西周末年。

公元前770年,犬戎族入侵中原,周天子为了寻求一条生路,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邑。东迁之后,周王室日益衰微,而统治之下的中原诸国的势力却日趋强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

强大的诸侯国不断吞并弱小的国家,形成了群雄纷争的局面。齐桓公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之长的身份,对内号令天下,威服诸侯,对外共同抵御戎族。

公元前643年,这位称霸三十八年的齐桓公突然病逝,一时之间,诸侯之长的位置出现空缺。华夏大地上,各诸侯国之间又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可是,没有人会注意,在西北边陲之地,还住着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小国。他们世代身负艰巨的使命为周王室养马,戍守边境,抵御戎族。

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的交流的原因,这个国家很快便融合了邻国戎族的习俗。

西周是个注重礼仪教化的时代,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要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人们将这种社会准则称为“礼”。

中原诸国将戎族视为野蛮的种族,这个受戎族影响发展壮大的国家,因而被讥讽为“秦戎”。这便是秦国。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秦晋崤之战翻译)

秦国的所在地位于今甘肃、陕西一带,长年与戎族交战,造就了秦人尚武,好战,也善战,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坚强不屈的性格。久受歧视、冷落的秦国人迫切地想要向傲慢的中原诸国证明自己的地位。

公元前659年,秦国在历经一百多年的发愤图强之后,迎来了第十四代国君,秦穆公。这位年仅二十三的国君,血气方刚,从即位的那一刻起,便说出豪言壮语,立志要在东方开出一条道路,踏足中原,称霸中原

为了丢掉蛮夷的称号,秦穆公一改往常野蛮好战的策略,转而走上了和亲的道路。至于和亲的对象,在他的心中早已有了最佳的人选,那就是身上流淌着贵族血液的晋国人。

晋国是周王朝贵族后裔,当时的国君晋献公面对秦国的主动和亲,便将自己的大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得“秦晋之好”的开端。

可是,这段友好的关系没有维持多久,便出现了危机。

公元前650年,晋国因立嗣一事发生内乱,公子夷吾以割让河西一带为条件,得到了秦穆公的拥护,成为晋国国君,晋惠公

但令秦穆公始料未及的是,这位国君并没有履行割地的诺言。面对晋惠公的背信弃义,秦穆公又会怎么做呢?

公元前647年,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的港口停靠了大量运粮的船只,船上运载的粮食预计达到上万斗。沿着渭水,船只自西向东航行五百里,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山西汾河漕运北上,运粮的船只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昼夜不停地运输,为的是尽快到达最终的目的地,晋国。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秦晋崤之战翻译)

当时的晋国陷入了一场严重的饥荒之中,曾经背弃秦国的晋惠公向秦穆公发出求救信号。

秦国的一位大夫说道,晋国饥荒,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好机会,我们应当趁机攻打晋国。而秦穆公并没有答应,他说道,有负于我的,是晋国的国君,而不是百姓,我不忍心看着百姓受灾。于是在秦晋两国之间出现了这一壮观的景象,史书上称其为“泛舟之役”。

一年之后,秦国也一度陷入饥荒之中,秦穆公向晋国请求支援。

可是,发出的求救信号,如石沉大海,始终没有等到晋国的回应。秦穆公陷入了焦急漫长的等待之中。

晋国收到秦国的求救之后,晋惠公开始与群臣商量是否救秦。

大夫庆郑说:“晋国饥荒时秦国借粮食给我们,现在秦国饥荒,我们应当救援。”

而晋惠公的舅舅虢射则说:“往年上天把晋国赐给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还借粮食给我们。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晋国,晋国岂能违逆天意?应该趁机攻打他们。”晋惠公最终听取虢射的计谋,讨伐晋国。

大夫庆郑:

晋国饥荒时秦国借粮食给我们,现在秦国饥荒,我们应当救援。

虢射:

往年上天把晋国赐给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还借粮食给我们。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晋国,晋国岂能违逆天意?应该趁机攻打他们。

晋惠公最终听取了虢射的计谋,决定向晋国发起战争。

晋国的回应,让秦穆公出乎意料——他日思夜盼的资助竟然换成了一支充满杀意的晋国军队。

称霸中原的道路坎坷曲折,秦穆公一心想要示好的晋国却三番两次恩将仇报,这深深地惹怒了秦穆公。

秦晋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开始决裂,怒发冲冠的秦穆公要让晋国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秦晋崤之战翻译)

公元前645年,秦晋双方在韩原(今陕西韩城市)交战,最终骁勇善战的秦军以俘获晋惠公而大获全胜。

秦国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小国,打败晋国,这对于秦穆公来说,则是他争霸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晋国答应割让河西一带,这让在争霸的道路中摸爬滚打了十三年的秦穆公终于尝到了一点胜利的甜头。

春秋时期,每一位霸主的出现,都伴随着与其他大国的战争。秦国的实力虽然日趋强大,可实现称霸的梦想却还是遥遥无期。秦穆公必须寻找一个强大的后盾,于是,他再次向中原大国晋国提出延续秦晋之好。

秦穆公提出请晋国公子圉(yǔ)到秦国做客,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嫁给太子。

秦晋两国,亲上加亲,按理来说,友好的关系应该是稳固了,可是秦穆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晋国再一次背叛了他。

“公子圉大婚之后,父亲晋惠公便病入膏肓,公子圉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在深夜,独自一人偷偷跑回晋国,当上国君,成为晋怀公,此后与秦国不相往来。”

晋国三番两次的背叛,就像一把坚韧的利器深深地刺痛着秦穆公的内心。他不得不重新思考,和亲的策略究竟能否帮助自己称霸中原。

审视晋惠公、晋怀公的为人,秦穆公也终于看清楚了一个问题,想要长久的稳固秦晋之好,他必须在晋国寻找一个可靠的盟友,而这个关键人物,秦穆公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晋怀公的叔父,重耳

这位在外流浪十九年的公子重耳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秦穆公的喜爱。秦穆公为了拉拢重耳,更是将同宗的五个女子赐予他。然而,在这五位女子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她就是曾经晋怀公的妻子文嬴。

按照周王室的宗法制度,侄子和儿子是一样的,娶文嬴,等于娶了自己的儿媳,因此从道德人伦方面来说,重耳是拒绝接受这一安排的。但是,如果不接受,就不能得到秦穆公的支持,也不能离开秦国,回到晋国。于是,重耳的态度从“初乃谢”,变成了“后乃受”,最终还是接受了。

在这个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又相互利用,秦晋两国友好联盟的重要方式便是和亲。文嬴心知肚明,从她嫁给重耳之后,秦晋之间的关系,便由此进入了巅峰时期。

大婚之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杀掉了晋怀公圉,成为了西晋王朝的新任国君,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开始向中原的另一个诸侯大国楚国发起挑战。

这场战争实质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霸之战。一方是以晋国为首的晋、秦、宋、齐四国联军,一方是以楚国为首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双方在城濮(今山东鄄城县)一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生死决战。最终以晋国获胜而宣告结束。

城濮一战,建立了晋国一统中原的霸业,晋文公因而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以自己流浪期间受郑国怠慢为由,联合秦国,攻打郑国。

自晋文公即位以来,秦晋两国一直友好相处,秦穆公为了巴结晋国,对晋国所持的态度始终都是有求必应。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两处皆为军事咽喉之地。秦晋联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郑国必亡。

箭已在弦,形势紧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深秋的夜晚,一位名为烛之武的郑国使臣突然只身造访秦国。

秦穆公对于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并没有以礼相待。

烛之武开门见山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秦国有利,又怎敢冒昧地来麻烦您?晋国西临秦国,东临郑国。如今,秦国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界,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又为何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势力雄厚,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秦晋崤之战翻译)

烛之武的一番说辞,使秦穆公陷入了沉思。晋文公即位不到五年便成为中原第二位霸主,而自己摸爬滚打了二十九年却依旧在争霸途中停滞不前。

烛之武打断了秦穆公的思考,说道,秦国曾对晋国有恩,晋国答应给予城池,最后却出尔反尔。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如果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又怎会不侵害到秦国的利益。

旧事重提,烛之武再次勾起了秦穆公内心的痛楚,曾经秦晋之间矛盾的记忆,再次涌入他的心头。

秦穆公最终撤退了驻扎在泛南的军队。

秦军的突然退兵令晋文公措手不及,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晋文公不得不打破原有计划返回晋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消失于无形之中,但是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却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烛之武能言巧辩,使郑国化险为夷。当天晚上,秦穆公立即下达命令,派大夫杞子等人戍守郑国。

可是,谁都不曾料到,两年之后,这支戍守郑国的军队却使郑国再次陷入了危机之中。

公元前628年,戍守郑国的杞子突然向秦国发了一封紧急密报。

潜师以来,郑国可得也。

密报中,杞子写道,自己已经掌控了郑国的北门,如若此时派兵突袭,里应外合,郑国必得。

三十一年了,这个消息对于秦穆公来说,正是一个成就霸业的大好机会。

出征之前,秦穆公召见上大夫蹇叔,商量作战计划,然而蹇叔果断的回答,却出乎秦穆公的意料。

蹇叔:

万万不可!

秦穆公:

为何不可?

蹇叔:

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军队定会劳累不堪,远方的君主也必定会有所防备。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会产生怨恨之心,实在是不妥。

这是踏足中原的绝佳时机,秦穆公不想错过。贪利之心的作祟,蒙盖了他最后的一丝理智,蹇叔的劝谏,秦穆公根本听不进去。

秦师袭郑,行军路线是从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出兵,行经晋国内的崤函古道,途经滑国(今河南偃师)才能到达郑国。

此次出兵,虽然征伐的对象是郑国,但是在蹇叔的内心里,最让他担忧的却是秦国的同盟国,晋国。

崤山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陕县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东西交通要道。在崤山的南北方向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曾经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这里是一个设计埋伏的绝佳地段。蹇叔断定,晋军定会在此歼灭秦军。

公元前627年,秦军经过周王朝都城北门之际,秦国的将士刚一下战车便又一跃上车,算是向周天子表示敬意。

秦军的轻狂骄横,被周朝大夫王孙满看到。回到周朝以后,他对周天子说道,秦军一定会遇到大灾难。对此,周天子疑惑不已,王孙满则说道,秦国军队的举动轻狂骄横,不注意礼节,进入险要之地,还漫不经心,如果秦国军队不遭到灾祸,那自古传下来的道理也就不管用了。

秦军一路向东经过晋国,在进入滑国境内之际,杞子传来消息,说道郑国国内并无异常。

滑国距离郑国只有一百多公里,这对于秦军来说,郑国唾手可得,全军上下兴奋不已。可就在此时,一位名叫弦高的使臣突然造访,他自称是受郑国国君之命,特地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送上一份微薄之礼。

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令秦军大吃一惊。难道是杞子发来的消息有误?

突然造访的郑国使臣是谁?

郑国为何此时献礼于秦?

攻郑之路,将会有何变故?

未完,待续……

本文已入选爱奇艺独播栏目《中华战争通史》纪录片创作内容

【本文授权转载自重说近代史微信公众号,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13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