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六侍御入朝阅读答案(送路六侍御入朝翻译)

歌专题训练—-看似平淡实则情深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六)陶渊明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1】。注释:【1】三益:谓直、谅、多闻。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1.“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这两句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送路六侍御入朝阅读答案(送路六侍御入朝翻译)

歌专题训练—-看似平淡实则情深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六)

陶渊明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1】。

注释:【1】三益:谓直、谅、多闻。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1.“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这两句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这两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指庾信,鲍参军指鲍照,两人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

2.颈联看似平淡,实则暗蕴深情,历来为人称赏。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江西归九华①

杜荀鹤

他乡终日忆吾乡,及到吾乡值乱荒。

云外好山看不见,马头歧路去何忙。

无衣织女桑犹小,阙食农夫麦未黄。

许大②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③。

【注】①九华:即九华山。在今安徽青阳县,旧称九子山,有九峰如莲花,故名。②许大:这般大。③陵阳:地名。在今安徽青阳县。一说在宣州。

3.诗人的感情看似平淡,实则是矛盾而复杂的。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①

司马光

年老逢春春莫咍②,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意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慵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注】①熙宁四年(1071),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改判西京御史台,来到洛阳,始与邵雍相识,并很快成了莫逆之交。邵雍,字尧夫。②咍(hāi):讥笑。

4.前人评价此诗说:“看似平淡,实则包含艰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5.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稍加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

林逋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清溪谢太傅【注】,当时未解惜蓑衣。

【注】谢太傅:东晋时隐居东山的谢安

6.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看似平淡,实则意味十足,请简要赏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7.“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 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8.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平淡:语言朴实,生活场景。情感:充满生活的趣味、人情的温暖。

2.①颈联写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手法(虚实结合),抒发诗人对友人的真挚的牵挂之情;

②诗人遥念友人,却唯见春木吐绿;李白远望长安,却只见落日暮云。借情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两人如春树、暮云般深郁而绵长的离情。

3.①诗人在他乡终日思念家乡,可是回到家乡却发现正值战乱,不得不离开。他的内心是矛盾的。

②由于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他不得不匆忙离开家乡。

③看到民不聊生的惨象,内心对百姓充满了同情。

4.①此诗语言平实,明白如话,诗中所写亦为春天寻常景物、朋友间相互唱和的日常生活琐事,故“看似平淡”:

②平常话语中蕴含着诗人内心复杂而酸楚的感情:年老多病,政治失意,客居异乡,百无聊赖,朋友稀少,孤独寂寞,故“包含艰情”。

5.作者直抒感慨,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末句以景结情,借凄清秋月传递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叹惋;同时表达了时序更替、生命无常的悲凉和物是人非、知音难觅的孤独。

6.①描绘了村犬听到有人说话时跑出柴门的画面;②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③用人语声反衬出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④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

7.①水清,②深处取清,③石下之水,非有泥土,④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⑤东坡自汲,非遣卒奴,⑥流露诗人从容自乐情态。

8、“桃花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1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