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怎么读什么意思(耆英怎么读音)

薄耆,◆用獸類脊上的肉切成的薄片。○《文選?枚乘<七發>》:“熊蹯之臑,勺藥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鱠。”○[李善]注:“薄耆,未詳。一曰,薄切獸耆之肉而以為炙也。耆,今人謂之耆頭。”○[張銑]注:“取獸薄耆上着滑肉為炙。”騁耆奔欲(骋耆奔欲),◆謂隨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漢書?揚雄傳上》:“

薄耆,◆用獸類脊上的肉切成的薄片。○《文選?枚乘<七發>》:“熊蹯之臑,勺藥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鱠。”○[李善]注:“薄耆,未詳。一曰,薄切獸耆之肉而以為炙也。耆,今人謂之耆頭。”○[張銑]注:“取獸薄耆上着滑肉為炙。”

騁耆奔欲(骋耆奔欲),◆謂隨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漢書?揚雄傳上》:“若夫壯士慷慨,殊鄉別趣,東西南北,騁耆奔欲。”○[顏師古]注:“言隨其所欲而各馳騁取之也。耆讀曰嗜。”亦作“騁嗜奔欲”。○《北史?房彥謙傳》:“逮叔世驕荒,曾無戒懼,肆於人上,騁嗜奔欲,不可具載,請略陳之。”按,《隋書?房彥謙》作“騁嗜奔慾”。

村耆,◆鄉村老者。○《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近啟遣五官[殷濔]、典籤[劉僧瑗]到諸縣循履,得[丹陽]、[溧陽]、[永世]等四縣解,并村耆辭列,堪墾之田,合計荒熟有八千五百五十四頃。”

黃耆(黄耆),◆藥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開花,黃色。根甚長,可入藥。○《新唐書?方技傳?許胤宗》:“王太后病風不能言,脈沈難對,醫家告術窮。○[胤宗]曰:‘餌液不可進。’即以黃耆、防風煮湯數十斛,置床下,氣如霧,熏薄之。是夕語。”

拘耆,◆梵語。鳥名。產於[印度]。

俊耆,◆才德卓異的老人。○[明][無名氏]《運甓記?官誥榮封》:“方纔見天生大儒,方纔見皇家俊耆。”

老耆,◆泛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漢書?景帝紀》:“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

里耆,◆鄉里的耆老。○[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典禮?崇祀名賢》:“學校里耆,利其厚賂。”

洛陽耆英會(洛阳耆英会),◆[宋][文彥博]與[富弼]、[司馬光]等聚集[洛陽]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說十一人)置酒相樂,稱“洛陽耆英會”。○《宋史?文彥博傳》:“﹝[文彥博]﹞與[富弼]、[司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會故事,置酒賦詩相樂,序齒不序官。為堂,繪像其中,謂之‘洛陽耆英會’,好事者莫不慕之。”○[宋][司馬光]《洛陽耆英會序》:“昔[白樂天]在[洛]與高年者八人遊,時人慕之,為九老圖傳於世。○[宋]興,[洛]中諸公繼而為之者凡再矣。皆圖形[普明]僧舍。○[普明],[樂天]之故第也。○[元豐]中,[文潞公]留守[西都],[韓國][富公]納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於[洛]者,於時為多。○[潞公]謂[韓公]曰:‘凡所謂慕於[樂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數與地之襲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賢者於[韓公]之第,置酒相樂,賓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圖形[妙覺]僧舍,時人謂之‘洛陽耆英會’。”

年耆,◆年老。古代年六十曰耆。○《莊子?寓言》:“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伏見先[武皇帝]武臣宿將,年耆即世者有聞矣。”

耆艾,◆尊長;師長。亦泛指老年人。○《莊子?寓言》:“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為耆艾。”○[王先謙]集解:“此為長老之言,則稱引之。○《釋詁》:‘耆、艾,長也。’”○《國語?周語上》:“瞽史教誨,耆艾修之。”○[韋昭]注:“耆艾,師傅也。”○《漢書?武帝紀》:“然則於鄉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顏師古]注:“六十曰耆,五十曰艾。”○[唐][元稹]《代曲江老人》詩:“尚齒惇耆艾,搜材拔積薪。”○[明][方孝孺]《臥雲樓記》:“登乎耆艾而燁然常有嬰孺之容。”

耆臣,◆老臣。○[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

耆齒(耆齿),◆高年者之通稱。○[南朝][梁][沈約]《均聖論》:“肉食蠶衣,皆須耆齒。”○《南齊書?明帝紀》:“日者百司耆齒,許以自陳。”○[明][何景明]《還自別業》詩:“成人匪故識,耆齒日凋喪。”

耆德,◆年高德劭、素孚眾望者之稱。○《書?伊訓》:“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唐][韓愈]《論孔戣致仕狀》:“憂國忘家,用意深遠,所謂朝之耆德老成人者。”○[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四:“卿忠言嘉諫,宜時有陳奏,以副朕眷待耆德求治之意。”○[明][袁宏道]《八識略說敘》:“是故非耆德大宿,登相家之閫閾,鮮有能涉性海之洪瀾,躋智嶽於層顛者也。”

耆定,◆1.達成。○《詩?周頌?武》:“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毛]傳:“耆,致也。”○[高亨]注:“定,成也。”○《晉書?樂志上》:“纂[宣]之緒,耆定厥功。”◆2.平定。○[宋][岳珂]《桯史?成都貢院》:“議以為[乾德]平僭偽,雖鸞輿不親幸,而耆定一方,實為雋功。”○[章炳麟]《五無論》:“[中國]之詩,《風》以道淫,《雅》《頌》以道殺。而言淫者,以‘窈窕’‘好逑’文之,言殺者,以‘神武’‘耆定’文之。”

耆龜(耆龟),◆老龜。○《文選?張衡<西京賦>》:“摭紫貝,搏耆龜。”○[薛綜]注:“耆,老也。龜之老者,神。”

耆戶長(耆户长),◆見“耆長”。

耆將(耆将),◆老將。○《新唐書?烏重胤傳》:“﹝帝﹞以[重胤]耆將,兼節度[滄景],以[齊州]隸軍。”

耆酒,◆貪酒。○《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齊][慶封]好田而耆酒。”○《漢書?循吏傳?龔遂》:“功曹以[王生]素耆酒,亡節度,不可使。”

耆舊(耆旧),◆年高望重者。○《漢書?蕭育傳》:“上以[育]耆舊名臣,乃以三公使車,載[育]入殿中受策。”○[唐][杜甫]《憶昔》詩之二:“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元][虞集]《蘇武慢》詞:“空自笑[洛下]書生,[襄陽]耆舊,夢底幾時曾見。”○[清][方苞]《白雲先生傳》:“當是時,[三楚]、[吳]、[越]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鄭澤]《壬子秋日作詩奉呈》:“煌煌《邱》與《索》,淵粹惟耆舊。先生守遺經,清風淡儒素。”

耆崛,◆[耆闍崛山]的簡稱。○[明][屠隆]《曇花記?真君驅邪》:“又降靈官劍珮,定不是偶然來至;此去西參[耆崛],歸來日已證摩尼。”參見“耆闍崛山”。

耆俊,◆年老而才能優異者。○[明][方孝孺]《癸酉歲述事》詩:“放懷禮法地,取樂文翰場,耆俊滿大廷,濟濟會冠裳。”○《明史?儒林傳二?吳悌》:“時[吳嶽]、[胡松]、[毛愷]並以耆俊為卿貳,與[悌]稱‘南都四君子’。”○[章炳麟]《革命道德說》:“及乎板蕩之後而念老成,播遷之餘而思耆俊,庸有及乎!”

耆老,◆1.老年人。○《禮記?王制》:“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漢書?朱博傳》:“門下掾[贛遂]耆老大儒,教授數百人,拜起舒遲。”○[唐][王翰]《飲馬長城窟行》:“問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築城卒。”○《新唐書?儒學傳下?褚無量》:“﹝[無量]﹞以耆老,隨仗聽徐行,又為設腰輿,許乘入殿中。”◆2.年老。○《漢書?宣帝紀》:“朕惟耆老之人,髮齒墮落,血氣衰微,亦亡暴虐之心。”○[宋][葉適]《宋杜君墓志銘》:“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獨樂,耆老不倦,以盡其死,是可賢也。”◆3.老成人。○《禮記?檀弓上》:“[魯哀公]誄[孔子]曰:‘天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陳澔]集說:“言天不留此老成,而無有佐我之位者。”◆4.特指致仕卿大夫。○《禮記?王制》:“耆老皆朝于庠。”○[鄭玄]注:“耆老,鄉中致仕之卿大夫也。”◆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水滸傳》第九四回:“兩縣耆老率領百姓,牽羊擔酒,獻納城池。”○《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諸城]的百姓……聽見新官到任,而且為着這件事來的,內中就推出幾箇耆老來見新官。”◆6.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稱能言善辯者。○[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議屈服種人者,謂之耆老。其所議論,謂之夷經。”

耆羸,◆老弱。○[唐][元稹]《沂國公魏博德政碑》:“曲赦管內,使百姓一年勿復事,問耆羸,賑乏困。”

耆利,◆貪利。○《漢書?陳平傳》:“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頓耆利無恥者,亦多歸[漢]。”○[漢][賈誼]《治安策》:“其慈子耆利,不同禽獸者亡幾。”○[清][梅曾亮]《送韓珠船序》:“﹝[英吉利]﹞耆利昧生死,越國萬里,踔一船環扣海疆,詐言求和,驚恐民吏。”

耆率,◆老將。率,通“帥”。○《三國志?蜀志?張裔傳》:“耆率[雍闓],恩信著於南土,使命周旋,遠通[孫權]。”

耆昧,◆致昧,使之至於昏亂。○《左傳?宣公十二年》:“《汋》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耆昧也。”○[杜預]注:“耆,致也,致討於昧也。”○[孔穎達]疏:“致討於昧者,言養之使昧,然后可討之。”

耆民,◆年高有德之民。○[明][李東陽]《送王德潤參政還河南》詩:“還向耆民宣聖德,萬人扶杖繞行軒。”○《明史?太祖紀三》:“庚寅,援耆民有才德知典故者官。”○[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七?一家上壽》:“見[歷城]耆民[劉子全]者,年八十五矣,尚矍鑠。”○[清][趙翼]《閱邸報恭紀盛事》詩:“兩古稀年并一身,昇平人瑞有耆民。”

耆名,◆猶高名。○《後漢書?儒林傳論》:“其耆名高義開門受徒者,編牒不下萬人。”○[宋][曾鞏]《左右常侍制》:“皆以耆名,列于秘殿。”

耆年,◆1.老年人。○[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唐][聶夷中]《短歌》:“耆年無一善,何殊食乳兒。”○[宋][陸游]《北望》詩:“耆年死已盡,童稚日夜長。”◆2.指高年。○[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歸愚]先生雖耆年重望,意不屬也。”

耆年會(耆年会),◆見“耆英會”。

耆年茂德,◆犹耆年硕德。指年高望重者。○元同恕《奉议大夫甘肃省理问瓜尔佳公墓志铭》:“故家之耆年茂德,皆樂與游。”

耆年宿德,◆指年高有德者。○元同恕《从仕郎李君墓表》:“日與耆年宿德,談笑相遇,間從方外之士游。”○又《兴元路行用库使张君墓志铭》:“中歲則優游自適,日與耆年宿德相過從。”

耆婆,◆梵語Jivaka的音譯。○[印度]古代名醫。精藥理,後被尊為神。○《翻譯名義集?長者》:“《四分律》云:[耆婆]初詣[得叉尸羅][國]姓[阿提梨]、字[賓迦羅]而學醫道,經于七年,其師即便以一籠器及掘草之具,令其於[得叉尸羅國]面一由旬求覓諸草,有不是藥者持來。○[耆婆]如教,即於國內面一由旬周竟求覓所見草木,盡皆分別,無有草木非是藥者。師言:‘汝今可去,醫道已成,我若死後,次即有汝。’”○《宋史?藝文志六》有《耆婆脈經》三卷、《耆婆六十四問》一卷、《耆婆要用方》一卷、《耆婆五藏論》一卷。

耆婆耆婆,◆梵語Jivajivaka的音譯,又譯命命鳥、共命鳥。一身兩頭,人面禽形,自鳴其名。見於佛典。○[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梵言耆婆耆婆鳥,此言命命鳥是也。”○《翻譯名義集?畜生》:“《法華》云‘命命’。○《雜寶藏經》云:雪山有鳥,名為共命,一身二頭,識神各異,同共報命,故曰命命。”

耆儒,◆德高的老儒。○[漢][揚雄]《劇秦美新》:“是以耆儒碩老,抱其書而遠遜;禮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談。”○《後漢書?張皓傳》:“[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明][俞弁]《逸老堂詩話》:“[祝枝山]先生[希哲],嘗敘家君《約齋漫錄》二十卷,今錄其略云:‘[俞君][寬父],[吳]之耆儒也。’”○《清史稿?禮志一》:“[德宗]季葉,設禮學館,博選耆儒,將有所綴述。”

耆山,◆[耆闍崛山]的簡稱。在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世尊說法之地。○[唐][義凈]《在西國懷王舍城》詩:“已畢[耆山]本願城難遇,終望持經振錫住[神州]。”

耆壽(耆寿),◆1.年高德劭者。亦泛指老壽之人。○《書?文侯之命》:“即我御事,罔或耆壽,俊在厥服,予則罔克。”○[孔]傳:“即我治事之臣,無有耆宿壽考俊德在其服位,我則材劣無能之致。”○[唐][劉禹錫]《代謝冬衣表》:“中使[王國清]至,伏奉聖旨,慰勞臣及將佐、官吏、僧道、耆壽、百姓等。”○[明][宋濂]《送和贊善北歸養母詩序》:“耆壽之朋,簪纓之儔,聞[希文]之歸,必行斝授餼,委曲相問勞。”○[清][龔自珍]《明良論三》:“雖有耆壽之德,老成之典型,亦足以示新進。”◆2.高壽。○[宋][王明清]《揮麈前錄》卷二:“國朝宰相享耆壽者:[宋惠安]八十、[張鄧公]八十六、[陳文惠]八十二。”○[清][姚椿]《<喬處士遺集>序》:“侍御享耆壽,年至八十七乃終。”

耆叟,◆老叟。○《晉書?文帝紀》:“耆叟荷崇養之德,鰥寡蒙矜卹之施。”

耆童,◆即老童。古代神話中的神名。詳“老童”。

耆賢(耆贤),◆年高賢德之人。○[王闓運]《巡撫吳尚書六十壽頌》:“歷選耆賢,名者[趙][陳][駱]而已。”

耆獻(耆献),◆猶耆宿。○[章炳麟]《東夷詩》之四:“策杖尋其聲,耆獻方高會。”

耆宿,◆亦作“耆夙”。◆年高有德者之稱。○《後漢書?樊儵傳》:“耆宿大賢,多見廢棄。”○[晉][葛洪]《抱樸子?酒誡》:“臣子失禮於君親之前,幼賤悖慢於耆宿之坐。”○《舊唐書?宦官傳?高力士》:“[代宗]以其耆宿,保護先朝,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泰陵]。”○[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一?閣部形跡》:“[馬鈞陽]以十二年本兵,加少傅,改吏部,最稱耆夙。”○[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四:“[張一麟]是參政員之一,以最年長的耆宿關係,已推定由他在參政會上致辭。”

耆秀,◆猶耆俊。○[章炳麟]《國故論衡?論式》:“如曏者一二耆秀,皆浮華交會之材,譁世取寵之士,噓枯吹生之文,非所謂文質彬彬者也。”

耆訓(耆训),◆耆宿的教誨。○《晉書?鄭沖傳》:“朕昧于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訓,導揚厥蒙。”

耆彥(耆彦),◆年高望重的人。○[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汝水》:“耆彥云:城北名[馬灣],中有地數頃。”○《明史?文苑傳二?陳亮》:“結草屋滄洲中,與[三山]耆彥為九老會,終其身不仕。”

耆頤(耆颐),◆高年上壽。○[明][無名氏]《四賢記?弄璋》:“願取恩臺壽耆頤,壽耆頤。”○[清][吳偉業]《壽王鑒明五十》詩:“古來兩經生,遭亂耽講讀,後皆保耆頤,或乃致鼎足。”

耆英,◆高年碩德者之稱。○[唐][司空圖]《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賓筵備禮,耆英盡綴於詞林;將略求材,劍戟自森於武庫。”○[宋][辛棄疾]《江神子?和李能伯韻呈趙晉臣》詞:“看長生,奉嚴宸;且把風流、水北畫耆英。”○[明][方孝孺]《休日奉陪蜀府諸公宴集》詩:“群公盡耆英,過從殊恨晚。”

耆英會(耆英会),◆[宋][文彥博]留守西都[洛陽],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會作樂,當時謂之“洛陽耆英會”。見[宋][司馬光]《洛陽耆英會序》。一說,[文彥博]為“耆年會”,凡十三人,人為一詩,命畫工[鄭奐]圖於[妙覺佛寺]。見[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明][沈自晉]演其事為《耆英會》傳奇。後亦以“耆英會”指年高有德者的集會。○[魯迅]《花邊文學?古人並不純厚》:“[廣州]開的耆英會,卻明明收集過一大批壽翁壽媼,活了一百零六歲的老太太還能穿針,有照片為證。”

耆英社,◆年高望重者的會社。○[宋][劉克莊]《鵲橋仙?林侍郎生日》詞:“出[通明殿]入耆英社,誰似侍郎洪福?”參見“耆英會”。

耆欲(\耆慾),◆亦作“耆慾”。嗜欲。○《禮記?月令》:“﹝仲夏之月﹞節耆欲,定心氣。”○《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漢書?晁錯傳》:“宮室過度,耆慾亡極。”○[顏師古]注:“耆讀曰嗜。”○《新唐書?杜兼傳》:“所至大殺戮,裒藝財貲,極耆欲。”

耆慾(耆慾),◆見“耆欲”。

耆長(耆长),◆古代差役名,職司逐捕盜賊。○《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五年》:“庚子,詔諸州併鄉村率以百戶為團,團置耆長三人。”○[胡三省]注:“耆,老也,每團以老者三人為之長。”○[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二:“[紹聖]元年,耆戶長、壯丁復雇募法,不許以保正長、保丁充代。”○《宋史?食貨志上五》:“以里正,戶長、鄉書手課督賦稅,以耆長、弓手、壯丁逐捕盜賊。”○[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胥吏》:“耆長、弓手、壯丁以逐捕盜賊,今弓兵捕盜之類。”◆补义条目■年长者。○《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瓶沙王〕即與諸耆長大臣,俱追見之。”又:“諸耆長曰:夫老病死,自世之常,何獨預憂?”

耆哲,◆老成賢達之人。○[宋][歐陽修]《回文相公服除遷侍中移判永興書》:“從容話言,固多仁者之利;體貌耆哲,是惟先帝之臣。”○[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二:“[晁以道]聞[劉器之]喪,謂賓客曰:‘耆哲凋喪殆盡,緩急將奈何!’”[宋][李綱]《論淮西軍變札子》:“採耆哲之言而勿偏聽,四也。”

耆指,◆語出《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鄭玄]注:“指事使人也,六十不與服戎,不親學。”後以“耆指”謂年老。○[宋]程俱《自寬吟?戲效白樂天體》:“吾生憂患餘,年忽見耆指。”

耆壯(耆壮),◆謂年事雖高而猶壯健者。○[漢][桓寬]《鹽鐵論?未通》:“今陛下哀憐百姓,寬力役之政,二十三始傅,五十六而免,所以輔耆壯而息老艾也。”○[宋][陳善]《捫虱新話?免役法》:“予以為今之用事者,倘以生民為念,當併罷保正副,而專用耆壯,方盡免役之利。”

同耆,◆相同的嗜好。○《孟子?告子上》:“口之於味,有同耆也。”

屠耆,◆[匈奴]語譯音。義譯為賢。○《史記?匈奴列傳》:“[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屠,一作諸。”

屠耆王,◆[匈奴]官名。單于下的最高官職。○[冒頓單于]自領中部,另設左、右屠耆王,分領東西二部。由單于子弟擔任。○[匈奴]尚左,左屠耆王常以太子為之。○[漢]人稱左、右屠耆王為左、右賢王。參見“屠耆”。

鄉耆(乡耆),◆鄉里中年高德劭的人。○[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家產》:“父母亡故,兄弟未經分析者,無論妾婢所生,俱得均分;宜命黨族、尊長、鄉耆、里老等將所遺產業,備造一冊,呈官照分均派。”

宿耆,◆耆宿。年高望重的人。○《“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學生終止罷課之宣言》:“國中宿耆,邦人父老,常承不吝教言。”

胥耆,◆老吏。○[清][褚人穫]《堅瓠秘集?狡僧》:“[李]高其行,命住持某寺,董修殿之役,出疏自捐百金,[湖]屬得數千,同事胥耆,鐍之篋笥。”

養耆(养耆),◆奉養老人。○《三國志?魏志?陳登傳》“[陳登]者”[裴松之]注引[李氏]《先賢行狀》:“[陳登]年二十五,舉孝廉,除[東陽]長,養耆育孤,視民如傷。”

伊耆,◆1.見“伊耆氏”。◆2.亦作“伊祈”、“伊祁”。複姓。○[宋][羅泌]《路史後紀?炎帝上》:“[炎帝][神農氏],姓[伊耆],名[軌]……其初國[伊],繼國[耆],故氏[伊耆]。”○《周禮?秋官?序官》“[伊耆]氏下士一人”[清][孫詒讓]正義:“《易?繫辭》[孔]疏引《帝王世紀》:‘[帝堯][陶唐氏],[伊祈]姓。’[伊祈],即[伊耆],二者並無塙證……[魏孝文]時,[魏懷州]民[伊耆苟]聚眾於[重山]作亂。”按:[伊耆苟],《魏書?高祖紀上》作“伊祈苟”,一本又作“伊祁”。耆、祈、祁,三字同音。

伊耆氏,◆1.古帝號。即[神農],一說即[帝堯]。○《禮記?郊特牲》:“[伊耆氏]始為蠟。”○[鄭玄]注:“[伊耆氏],古天子號也。”○[孔穎達]疏:“《明堂》云:‘土鼓、葦籥,[伊耆氏]之樂。’《禮運》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蕢桴而土鼓。’俱稱土鼓,則[伊耆氏],[神農]也。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也。”○[陸德明]釋文:“耆,巨夷反,或雲即[帝堯]也。”亦省稱“伊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昔[伊耆]始蠟,以祭八神。”○[周振甫]注:“[伊耆],[神農氏],為三皇之一。”○《清史稿?禮志三》:“[高宗]諭曰:‘大蠟之禮,昉自[伊耆],[三代]因之,古制敻遠,傳注參錯。’”◆2.周代官名。○《周禮?秋官?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共其杖咸,軍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齒杖。”○[清][袁枚]《隨園隨筆?各解》:“[堯]稱[伊耆氏],人所知也,《周禮?大司寇》之屬,有‘[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供其杖咸’。則[伊耆氏]又官名也。”亦省稱“伊耆”。○《周禮?秋官?序官》“[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漢][鄭玄]注:“[伊耆],古王者號,始為蠟,以息老物。此主王者之齒杖,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與。”

元耆,◆猶元老。○《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三年》:“[呂侯],國之元耆。”○[胡三省]注:“元耆,猶言元老也。”

追趨逐耆(追趋逐耆),◆謂追逐時尚。○《漢書?揚雄傳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試為之施《咸池》,揄《六莖》,發《簫韶》,詠《九成》,則莫有和也。”○[顏師古]注:“追趨逐耆,隨所趨向愛耆而追逐之也。趨,讀趣。耆,讀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lnskfag.cn/11238.html